《中东可再生能源产业加速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5
  • 随着中东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规模扩大,减排压力不断增大。沙特、阿联酋、埃及等地区国家纷纷出台并更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努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加快能源转型,助力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根据目前中东国家公布的计划,到2030年,中东地区可再生能源(不含水力发电)总发电能力将超过192吉瓦,为当前水平的17倍,其中太阳能发电所占比例将占42%以上,风能约占35%。分析认为,中东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将有利于地区国家推动绿色发展、减少碳排放,并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多国力推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

    近年来,中东国家充分利用各自的自然禀赋,积极开发绿色能源项目,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

    埃及位于撒哈拉沙漠东缘,全年日照充足。位于埃及南部的阿斯旺本班光伏产业园项目占地37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光伏产业园之一。2019年园区建成投产当年,埃及利用太阳能产出的电能总量达到24亿千瓦时,有效缓解当地用电紧张问题。该项目因此印在了埃及发行的纪念币上,成为一张“国家名片”。埃及学者穆斯塔法表示,5年前,埃及经常拉闸限电,现在随着太阳能项目陆续上马,这一问题大大缓解。

    去年1月,沙特能源部启动了第三轮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招标。这轮招标包括4个太阳能发电项目,总发电能力为1.2吉瓦。今年1月,阿联酋全球铝业和迪拜电力与水务局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阿联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太阳能生产铝的国家,率先在应用可再生能源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自2011年建设第一座太阳能电站以来,阿尔及利亚已有22座太阳能电站处于运营状态。

    全球风能委员会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风能将成为中东地区可持续、高效益的能源,创造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增长。摩洛哥、约旦等风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将风电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摩洛哥2019年风电装机总量位居非洲第三;约旦目前有5家风力发电站,分布在伊布拉西亚、赫法、马安和塔菲勒;埃及在苏伊士湾西岸的扎阿福兰地区建立了多座风力发电厂。

    相关产业支持政策持续出台

    中东国家经济结构普遍较为单一,经济状况容易受到地缘政治、国际油价等因素影响。为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地区多国相继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加快能源转型步伐。

    埃及计划到2022年将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提升至20%,到2035年提升至40%。埃及政府不断健全管理和监管机制,为光伏发电设定了上网补贴电价,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国际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

    地区多国将能源转型视为加快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一大战略。2016年4月,沙特发布“2030愿景”,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60吉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到50%。沙特政府还计划2023年前在可再生能源项目上投资500亿美元,相关措施包括扶植本地开发商、放松对本地太阳能面板制造商的限制。沙特工业发展基金会也推出了可再生能源融资计划。

    摩洛哥计划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满足50%电力需求,到2050年将实现满足100%电力需求。根据2019年的数据,可再生能源约占该国电力需求的35%。截至2019年底,摩洛哥的太阳能装机容量为736兆瓦,整个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能力为3264兆瓦。

    2017年,阿联酋发布“2050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50年阿联酋能源结构中44%为可再生能源、38%为天然气、12%为清洁化石能源、6%为核能,总投资预计达6000亿迪拉姆(1美元约合3.67迪拉姆)。该战略预计未来30年阿联酋能源需求年均增长6%,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从目前的25%提高至50%,减少发电碳排放量70%,整体能源使用效率提升40%,为阿联酋节省开支约7000亿迪拉姆。

    此外,阿曼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10%。科威特规划到2030年实现15%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中国与中东新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不管是风电还是光伏发电,中国都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规模庞大的输电网络。中东国家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埃及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部副部长穆罕默德·穆萨说。

    “中东地区未来将迎来太阳能发电、风电高速发展期,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在中东地区得到推广应用。”中东可再生能源研究专家詹姆斯·基德表示。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地区多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2015年8月,中埃签约筹备可再生能源国家联合实验室,极大推进可再生能源领域深度合作。2018年8月,浙江正泰和特变电工两家中企分别参与承建埃及本班光伏产业园的165.5兆瓦和186兆瓦两个项目。

    中东媒体指出,中国已成为中东地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参与力量。包括沙特、埃及、阿联酋和卡塔尔在内的中东国家都已经把能源多元化作为一大经济增长战略,相关领域的融资、设计、采购、建设、开发等都将持续拥有巨大需求。中国参与的一些能源发展项目正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北非电力走廊”的一部分,将惠及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和苏丹等国。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埃及国际公司总裁杨凯分析称,由于中东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同时多国为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未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可以在太阳能、风能、电力存储技术、氢能源等多领域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

    穆罕默德·穆萨表示,期待中国的“智能光伏”等先进技术帮助中东地区突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瓶颈,“我们把中国视为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zhiku/2021/02/05/detail_2021020590442.html
相关报告
  • 《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加速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25
    •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进程不断加速。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发成为共识,越来越多国家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国际能源署近期发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表现出了更大弹性,预计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将增长2/3,约占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80%。 国际能源署敦促更多国家积极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助推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增长。 可再生能源产业逆势增长 在《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能源需求至少要到2023年才能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根据报告,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能源需求预计将下降5%,其中石油需求将下降8%,煤炭使用量将下降7%,但可再生能源行业持续增长,有望在2025年取代煤炭成为主要发电方式。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提供全球近40%的电力供应。 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显示,在全球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的同时,全球可再生能源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占2019年一次能源增长的40%以上。 欧盟统计局11月最新出版的报告显示,2018年欧盟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生产总量同比上升了2.8%。与10年前相比,2018年化石能源比例呈持续下降趋势,可再生能源则呈上升态势,增长幅度达到49.2%。 目前拉美地区25%的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风电、光伏发电等增长显著。根据巴西太阳能协会的数据,2018年至今,巴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了5倍多。巴西风能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国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自2010年以来增长15倍以上。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数据显示,风电是目前拉美地区最受欢迎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式,去年累计吸收投资89亿美元,同比增长87%。太阳能发电紧随其后,累计吸收投资81亿美元,同比增长31%。 非洲地区的光伏产业发展也在不断提速。根据行业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和Green Cape的市场研报,南非太阳能租赁平台Sun Exchange预计,在2019年到2024年的5年时间内,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工商业光伏领域的市场潜力可能超过70亿美元。 多国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 目前,越来越多国家重视开发利用新能源,并相应出台更多产业扶持政策及绿色复苏计划,加快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 韩国近日公布了一项可再生能源长期计划,加大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根据该计划,到2034年,韩国所有燃煤电厂都将退役,可再生能源在韩国能源结构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15.1%提高到40%。 法国政府公布的“2030国家能源计划”称,将持续提高其电力供给领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占比,特别是风电占比,以实现能源转型。到2030年法国电力供给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40%,其中,风电占比预计达到20%。德国则计划将可再生能源比例从目前的18%提升至30%。 今年7月,欧委会推出了欧盟能源系统一体化发展战略,同时在清洁氢能源、电池等多个重点领域推动建立行业联盟,通过行业间协作促进相关领域发展并拉动投资。在“下一代欧盟”复兴计划长期预算中,欧盟要求成员国在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将至少37%的公共投资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并进一步放宽成员国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财政限制条件。 智利政府今年11月正式推出绿色氢能战略,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去年12月,智利政府就宣布加快调整能源结构,计划于2024年之前将燃煤发电份额降至20%,逐步提升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的比例,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该国能源总量的比例提高至70%,到2040年所有煤电厂彻底关停。 巴西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为太阳能等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和项目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到2035年,巴西电力产业总投资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其中70%将用于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法蒂赫·比罗尔博士表示,如果各国政府和投资者能够按照国际能源署设定的可持续发展构想,加大力度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这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将是巨大鼓舞。国际能源署呼吁政府、能源公司、投资者和民众等多方积极参与,力推能源结构优化转型。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大,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可期。斯特恩分析,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国家在政策导向上都在努力减少石油等化石能源造成的排放污染问题,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需成本正不断下降,这为该产业增长提供了契机。从中长期看,投资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将越发受到重视,并已列入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 比利时布吕格尔经济研究所能源问题专家本迈克·威廉姆斯认为,在政府加大公共投资的同时,能否有效吸引私人领域的投资也十分重要。各国政府一方面可通过政策引导调整市场预期,使投资者预见到投资低碳经济的前景;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快内部能源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确保能源价格保持在稳定、合理的区间,从而吸引投资者对绿色能源产业的关注度。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巴黎协定》气候目标,各成员国应该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结构占比,并确保获得普遍可靠的电力,积极打造包容、韧性、低碳的能源系统。”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阿里·沙赫巴纳在2020全球能源互联网(亚洲)大会上表示。本届大会提出,要加快开发资源条件好、经济效益优的清洁能源基地,向洲内用能中心送电,打造洲内“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多能互补、区域互联”的能源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建设亚洲与欧洲、非洲、大洋洲电力互联通道,实现跨洲能源互济。
  • 《高油价下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将提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8
    • 近期,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将助推全球油气勘探开采行业,也将推动国内石油增储上产。同时,国际油价上涨可能导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速,加快全球能源转型步伐。 2015年全球近200个国家通过《巴黎协定》 以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全球推动绿色发展,以低碳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政策导向不会改变。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加快交通领域电能对石油的替代。近年来光伏和风能发电设备价格迅速下降,已具备平价上网的条件,光伏和风电的度电成本在全球来看已具备很强竞争力,整个产业进入了高速渗透期,石油价格上涨会加速新能源对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 原油价格上涨,将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步伐。从全球趋势来看,德勤的研究显示,2014年以来,以电能、燃料电池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交通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年均增长率43%,同期燃料电池车增长率40%。从国内来看,用能成本优势助推新能源汽车推广不断提速。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随着续航能力和充电便捷性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国际油价冲击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程将大大提速。市场预测,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我国新车销售主流。 从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来看,德勤的研究指出,2013年以来,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约为年均3000亿美元,太阳能和风能是最大投资热点;2020年,海上风能投资跃升至500亿美元左右,成为增速最快的领域。预计到2050年,全球发电总量的近90%来自可再生能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起,全球每年清洁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各类化石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总和;2020年全球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经是其他来源的四倍多。德勤的研究认为,可再生能源的间隙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对能源网络运行、调度和控制提出更高要求,需建立源网荷储综合协同的能源系统以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化石能源由主能源转变为辅助调节型能源,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作为能源安全的备用保障,将有效降低能源系统风险。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净零目标的明确,全球石油与天然气市场已发生巨大转变,但石油的特殊作用仍然不可替代。随着油气直接消费逐步降低,油气行业将呈现两种转型趋势:一是向国际综合能源公司转型,打造低碳资产组合;二是基于传统油气业务+负碳技术,实现创新优化。 从中国能源转型的趋势来看,“双碳”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必然趋势。从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看,中国将立足国情稳步推动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退出,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决心和政策导向并未改变。中国将以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发展风电、光伏,优化电源结构;通过风光储、光储联合运营提高新能源并网友好性;加快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推动化石能源角色从主能源向调节型能源转变,严控新增燃煤产能,逐步淘汰部分燃煤机组,配备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燃煤电厂作为可再生能源的调峰补充。随着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价格机制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国内煤炭价格偏高及新能源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都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动力。(刘先云 作者为广西投资集团创新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