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企协同 北大地空学院协助破解矿产资源勘查难题》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5-07
  • 近日,“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政校企’研讨交流座谈会”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举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与当地政府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了矿产勘探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机制。会上,北京大学展示了“矿源智探,地空先行”项目的进展,包括基于高密度台阵构建的矿区结构模型、InSAR形变监测预警系统及新圈定的金属矿靶区成果。 该项目通过“党建领航、学科交叉、数据驱动、实践赋能”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科技攻坚效能,形成了“政府主导需求—高校攻关技术—企业转化应用”的合作链条。项目组在哈布特盖矿区布设96台单分量地震计,实现深部矿体结构的三维高精度成像,并利用InSAR技术监测矿区地表形变,推动智能勘探的新范式。 项目于2024年12月16日启动高密度流动地震台阵观测任务,覆盖矿区2.45平方公里的重点地质带,开展了为期30天的连续观测。目前,已成功构建0-500米深度的三维地震波速度结构模型,并定位浅表30米以内的隐伏断裂带与潜在矿化蚀变区。 这一项目不仅为北疆资源安全保障与绿色矿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展示了新时代地球物理学科青年在矿场一线的创新实践,推动了传统勘探向智能化方向的转变。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MjQ3MjMzMA==&mid=2247563855&idx=2&sn=024c6fcca7d4e0a8d99b6691d04a35ae&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山西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管理有新规》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6-05
    • 记者27日从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该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管理若干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空间布局、出让规模、出让方式选择、出让登记权限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管理,严守资源安全底线,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通知》明确,在空间布局方面,山西除省级以上重点项目需单独选址用地外,其它项目用地原则上不得压覆战略性矿产资源,不得挤占重点勘查开采区。对已设矿业权应有序退出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地等禁止限制勘查开采区域。在出让规模方面,山西将落实新的准入要求,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偏远山区民生改善工程确需配置小型砂石土矿产资源的,可以出让小型矿山;对探矿权转采矿权以及改扩建的铝土矿、铁矿、铜矿、石膏矿、金矿、锰矿、水泥用灰岩矿、冶镁白云岩矿、露天采石场等矿山,如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达不到山西省委10号文——《山西省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要求的,应引导其整合重组或有序退出。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布局深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zhoubz
    • 发布时间:2016-11-03
    • 由中国大洋协会组织牵头申报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金属结核开采技术及试应用”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立项并签订任务书。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其中的“海底集矿及导航定位系统开发”课题研究。 项目将通过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关键技术的研究,研制3500米级深海采矿试验系统,完成不小于1000米深的海上整体联动试验,开展深海采矿环境影响研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模型。通过项目实施,将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技术,初步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深海采矿技术体系。 该项目下设“总体技术集成、水面支持系统及海上试验”、“海底集矿及导航定位系统开发”、“水下输送系统开发”、“动力输送与控制系统研发”和“环境调查与环境影响评估”等5个课题,项目总经费3.43亿元。由长沙矿山研究院承担,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5家单位参与的“海底集矿及导航定位系统开发”课题,将在深海多金属结核矿采矿车的稳健定迹行走、水力集矿与智能测控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拟研制3500米级采矿车工程样机和亚米级导航定位子系统,并与深海采矿系统集成,完成单体系统海试和系统联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