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激活微藻细胞中ATWRI1转录因子以增强脂质的表达》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o
  • 发布时间:2017-11-02
  • 微藻类细胞的基因工程是生物燃料生产中获取既经济又重要菌株所必需的。转录因子(TF)正在成为微藻基因工程的较好的选择方案,其可以增加生物能源的产量以及增强细胞的胁迫耐受性。

    来自韩国高科技科学技术研究所的Nam Kyu Kang的团队在拟南芥(AtWRI1)中研究了Wrinkled1 转录因子,在工业微藻领域中,微拟球藻类被设计为NsAtWRI1。在目前的研究中,已知“皱纹1号”转录基因是植物中脂质生物合成的生物调节剂。

    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和胁迫两种条件下,NsAtWRI1转化子作用下的总脂质含量和脂肪酸甲酯产量(FAME)均大于野生型。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AtWRI1转录因子使微藻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上调,并进一步导致从早期生长期的NsAtWRI1转化子中的脂质生成增强。

    所有这些结果都表明AtWRI1转录因子的表达可有效地用于工业微藻中生物燃料的生产。

相关报告
  • 《UVB照射增强苯绕蒽酮 SKH-1老鼠的皮肤炎症激活cox - 2表达的反应,通过MAP激酶/ NF-κB伊诺AP-1信号通路》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huangzheng
    • 发布时间:2016-08-18
    • 本研究进行了探索UVB对全身的皮肤炎症/ s及其苯并蒽酮机制的作用(BA)。SKH-1无毛小鼠局部暴露与BA(25 - 50毫克/公斤b.wt)单独或连同UVB(50 mJ / cm2)24 h和ROS的评估,组织病理学分析,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肥大细胞染色、免疫组织化学cox - 2和伊诺MAPKs以及西方墨点法,p-NF-κB c-jun,c-fos cox - 2和进气阀打开。增强活性氧生成,增加表皮厚度、肥大细胞数,MPO活性,增强cox - 2的表达和进气阀打开,MAPKs,c-jun,c-fos,NF-κB被发现在BA单独或随后UVB治疗,而对照组。cox - 2的表达,伊诺和磷酸化ERK1/2被发现更加强的英航和UVB,暴露组相比,英航和UVB只有组,虽然磷酸化JNK1/2,p38,NF-κB和表达c-jun和c-fos比得上英航和UVB只有组。总之,我们建议UVB照射增强BA-induced SKH-1皮肤炎症可能通过氧化stress-mediated激活MAPKs-NF-κB / AP-1信号,后来增加了cox - 2的表达和进气阀打开,导致SKH-1老鼠的皮肤炎症。
  • 《Cell | 具有双重作用的转录因子稳定中间表达水平》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18
    • 2024年4月16日,清华大学药学院李寅青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丕龙课题组在Cell杂志上发表题为Dual-Role Transcription Factors Stabilize Intermediate Expression Levels的文章。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Assay for Chromatin-bound Condensates by exploratory Sequencing(ACC-Seq)的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凝聚体分布的技术。通过ACC-Seq,研究人员鉴定了一类独特的双效应转录因子(dual-action TFs)。这类转录因子通过形成转录凝聚体,能在抑制基因高表达的同时激活沉默状态的基因,从而将基因表达水平“保温”在特定的活化程度。 ACC-Seq技术是基于以下原理:在基因组中,那些没有凝聚体结合的区域,即使经过1,6-己二醇处理,其染色质可及性(由ATAC-seq评估)也基本保持稳定。然而,在凝聚体结合的区域,由于1,6-己二醇破坏了凝聚体,染色质的可及性会发生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能够识别出基因组中哪些位置被转录凝聚体占据。 通过运用ACC-Seq技术,研究者们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中识别出了一组具有相分离能力的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被称为双效转录因子(dual-action TFs),其中包括ETV5等。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些dual-action TFs发生相分离时,它们虽然与转录的核心组分RNA聚合酶II(Pol II)有一定的亲和性,但与其他活化组分如MED1之间则可以表现出较低的亲和性。深入的研究揭示,这种差异性的亲和性使得dual-action TFs在调控基因表达上具有双效的调控功能:在高表达基因处,它们起到抑制作用;而在沉默的基因区域,则能激活这些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dual-action TFs与传统的通过招募不同辅助因子实现转录调控的bifunctional TFs有所不同,也与常见的激活或抑制因子有所区别。此外,研究人员还确认这些dual-action TFs并不是通过介导如H3K9me3等表观遗传修饰来调控转录的。 过去的研究曾提出,凝聚体可以作为一种机制来缓冲其组份浓度的波动。基于这一理论,研究团队推测dual-action TFs可能通过形成转录凝聚体减少转录过程中的波动。研究团队使用报告基因系统深入探究了dual-action TFs的转录调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ual-action TFs能够显著稳定转录水平。然后,研究者进一步确认dual-action TFs的双效转录功能与其相分离能力密切相关。破坏它们的无序区序列(IDR)会导致它们在凝聚体中与MED1的亲和性改变,并失去双效转录调控能力。而将dual-action TFs与亲水的MBP肽段融合,使这些蛋白的相分离能力受到干扰,双效转录调控功能也会受到显著影响。研究者还发现,与疾病相关联的某些突变可以改变dual-action TF在凝聚体中的亲和性,并扰乱其双效转录调控能力。 最后,研究还表明,当这些dual-action TFs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被敲低后,干细胞脱离干性状态。相反,当过表达这些dual-action TFs时,干细胞状态维持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略有上升,从而进一步证实了dual-action TFs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功能维持中的关键作用。 综合上述发现,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类具有相分离能力的dual-action TFs,它们通过选择性地招募转录核心组件,实现其独特的双效转录调节功能。这些发现不仅为探索相分离现象与转录调控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理解,也为中等水平的基因表达及其维持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