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道基于稀土分子的三重态激子介导闪烁体》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 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6-23
  • 6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Matter》上发表题为“Triplet exciton-mediated rare-earth-based molecular scintillators”的论文,报道了基于稀土分子的三重态激子介导闪烁体。

    开发高性能闪烁体长期受限于X射线吸收率低、三重态激子利用效率不足等难题。刘等研究团队在《自然-光子学》提出的镧系元素辅助三重态激子循环策略,为设计高效稀土有机闪烁体提供了新思路,并推动了该材料在高分辨放射成像与X射线介导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590238525001754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道高熵稀土氧化物锚定可调Cuδ+纳米烟囱用于自串联C-C偶联催化》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6-23
    • 6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Contrasting Atomically Dispersed Metal Catalysts Supported on CeOx Nanoislands with Various Ligand Environments Including Chloride”的论文,报道高熵稀土氧化物锚定可调Cuδ+纳米烟囱用于自串联C-C偶联催化。 单原子分散于载体上的金属催化剂因其极高的原子利用率及可通过载体/配体调控电子特性等特点,展现出独特的催化性能。 研究人员报道了锚定在二氧化硅高比表面载体上CeOx纳米岛的铂、铑、铱单原子催化剂体系。以含氯金属盐为前驱体合成的催化剂中,金属以化学吸附态存在于CeOx纳米岛表面,其中典型结构Pt1Cl2O4经X射线吸收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证实。煅烧后该结构转化为嵌入CeOx晶格的Pt1O6构型。实验发现Pt1Cl2O4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显著高于无氯的Pt1O6物种,DFT计算揭示氯配体对单原子铂的促进作用与其在纳米颗粒体系中的抑制效应形成鲜明对比。该研究揭示了第一配位层在调控贵金属单原子催化性能中的关键作用。
  • 《中山大学报道可调谐多色X射线闪烁有机-无机杂化稀土卤化物玻璃》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5-23
    • 4月1日,中山大学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Organic-inorganic hybrid rare earth halide glasses for tunable multicolor X-ray scintillation”的论文,报道了可调多色X射线闪烁有机-无机杂化稀土卤化物玻璃的研究。  稀土基全无机玻璃陶瓷在光电子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可在低温下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稀土卤化物玻璃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非晶态有机-无机杂化稀土基卤化物发光玻璃 Bzmim3LnCl6(Bzmim = 1-苄基-3-甲基咪唑;Ln3+ = Tb3+、Eu3+),并实现了可调谐多色光致发光发射。通过调控Bzmim3LnCl6 玻璃中 Tb3+/Eu3+ 的比例,成功诱导出 X 射线照射下从绿色到红色的可控辐射发光特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非晶态有机-无机杂化稀土玻璃对 X 射线剂量变化表现出显著敏感性,表明其在 被动彩色可视化辐射探测 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此外,Bzmim3LnCl6 玻璃在 480-800 nm 波长范围内展现出优异的光透射率(>85%),从而实现了X 射线成像的卓越空间分辨率(>25 lp mm–1)。这些发现不仅为杂化稀土基卤化物玻璃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范例,还在检测、传感、照明和显示技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