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T通过3D打印推进低碳制造》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 李红艳
  • 发布时间:2025-08-04
  • Bright Laser Technologies (BLT) 是一家中国工业金属 3D 打印技术开发商,最近展示了其在可持续制造方面的领先地位,将 ESG 原则融入其运营的各个方面——从材料研发和设备设计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增材制造。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BLT 的金属增材制造工艺本质上比传统方法更具可持续性,依赖惰性气体和电力,排放量最小。其系统运行更加安静、高效,支持以降低碳足迹为目标的行业。

    2024年,BLT推出了粉体循环、清洗、废弃物回收闭环的全自动化生产线。该系统从源头上减少原材料浪费和排放,包括氩气回收。使用回收粉末,BLT 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每 1 公斤粉末 8.09 公斤,下降了 56.5%。通过气体回收,排放量最多可减少 80%。

    BLT 还为自己的机器 3D 打印零件(支架、支架等),从而提高效率并减少材料浪费。其产品阵容包括多激光机(6-32 台激光器),可提高产量并实现可扩展生产。

    大层厚 (100–150 μm) 和免支撑打印等工艺创新提高了速度并减少了能源消耗。BLT 已成功打印直径达 100 毫米的无支撑水平结构。

    在材料方面,BLT的牙科用钛粉于3月获得了中国顶级的III类医疗认证。到 6 月,为 MIM 和 DED 应用添加了新的粉末(例如 BLT-MIM Ti、Ti65、Ti64 ELI),为跨行业提供了更可持续的选择。

    实际应用

    鞋类:与中科凤阳和万邦等合作伙伴合作,BLT 的增材制造机将粉末使用量提高到 95% 以上,并将碳排放量减少 48%。

    自行车:BLT 帮助 TSB 开发了钛合金自行车车架,将浪费减少了 20%,交货时间缩短了 30%。

    航空航天:用于 iSpace 火箭的增材制造部件将材料使用率从 10-20% 提高到 90%+,同时缩短了生产时间。

    机器人技术:借助 Haptron Scientific,对零件进行了优化,重量减轻了 20-30%,从而节省了能源和材料。

    切削工具:优化的增材制造工具现在使用寿命更长,减少浪费。

    社会责任与治理

    2024 年,BLT 举办了 398 场员工培训课程,并启动了包容性发展计划。其三期和四期设施扩建将促进产量和创造就业机会。成立了两家新子公司,其中一家年生产3000吨金属粉末。

    BLT 通过奖学金和与学生工程团队的合作来促进教育。2024年,该公司在研发投资21.1亿元人民币(290百万美元)(占收入的15.94%),申请了646项专利,并雇用了超过57%的员工拥有硕士学位。

    该公司维护强大的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协议,提供反贿赂培训,并执行治理政策以确保透明度。



  • 原文来源:https://www.voxelmatters.com/blt-advances-low-carbon-manufacturing-with-3d-printing/
相关报告
  • 《制造轻质晶体结构的新方法——3D打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3-19
    • 仿生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模仿生物过程,为复杂的人类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结合了金属和聚合物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的发展,已经在生产更耐用的轻质材料和结构方面取得了突破。新加坡ASTAR的科学家们调查研究发现,医学植入材料、汽车和航天部件都将从中受益。 晶格结构如图所示,从上到下的直径分级和空间分级都是统一的标准。图片来源: ASTAR 和 Elsevier 据全球研究机构ASTAR称,铸造和机加工等传统制造工艺并不适合于建造坚固的轻质结构,并且限制了设计的可能性。ASTAR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方法,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轻质晶体结构,并且提高了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为制造新型吸水材料和夹层结构开辟了新道路。 此项目由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所(ASTAR)的科学家Stephen Daynes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Stephen Daynes解释说:“此种方法制造的晶格结构优于传统固体材料的结构性能,可用于制造轻质夹层芯、医用植入物材料和具有特殊机械和热性能的特定晶格材料。利用一种新的仿生学方法,我们能够创造出类似于竹子和人类骨骼的细胞和晶格结构。” 研究人员通过结合拓扑和尺寸优化的方法,确定了晶格中被称为等静线的主应力线。由ASTAR发布的新闻指出,这种方法可以调整结构中的每个晶胞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从而显著减少相邻晶胞之间的应力。研究人员称,这种设计方法使晶体刚度提高了172%,强度提高了100%。 Daynes说:“我们的技术可以创造出轻量级的功能梯度晶格,大大提高了增材制造夹层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并且不会增加它们的质量。这些结构特别适合于增材制造过程,因为它们基本不受制造复杂性的约束。” Daynes说:“我们计划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三维的应力场中,通过采用空间梯度的晶格产生更新颖、更有效的材料。”
  • 《GE Research使用3D打印制造超级换热器,耐温提高250℃》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17
    • 2019年4月17日,南极熊从外媒获悉,GE Research正在通过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E)推进一个项目,希望通过增材制技术来研发耐高温,高压并且超紧凑型换热器。 △换热器原型的特写镜头。图片来源:GE Research GE与马里兰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开发了一种超高性能换热器,可在温度超过1,650°F,压力> 3,600 psi的条件下运行。这种新型热交换器可在现有和下一代发电厂平台上实现更清洁,更高效的发电。 GE研究的首席热工程师兼ARPA-E奖的项目负责人Peter deBock表示,该团队独特的技能组合将产生一种新的热交换器设计,打破新的效率障碍。 “我们正在利用我们在金属和热管理方面的深厚知识,通过3D打印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应用它。 通过3D打印,我们现在可以实现以前无法实现的新设计架构。这将使我们能够创造一种“UPHEAT”设备,可以在比现在的热交换器高250°C(450°F)的温度下经济高效地运行。“ deBock指出,换热器与人体肺部的功能相似。 “肺是最终的热交换器,循环你呼吸的空气,使身体保持最佳性能,同时调节身体的温度。像燃气轮机这样的发电设备中的热交换器基本上执行相同的功能,但是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增材制造,GE和马里兰大学现在将探索更复杂的生物形状和设计,以实现热交换器性能的逐步改变,从而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排放。 ” 新型换热器将利用独特的耐高温,抗裂的镍超合金,专门为GE研究团队的增材制造工艺而设计。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将利用其在腐蚀科学方面的知名专业知识来测试和验证材料的长期性能。 完成后,热交换器将提高间接加热电源循环的热效率,如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发电,降低能耗和排放。 此外,耐高温的热交换器为先进的航空航天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