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纳米能源所开发绿色、高效率和经济的锂电池回收技术》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 李丹
  • 发布时间:2023-11-12
  • 来自材料牛

    导读

    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目前主要的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是个人生活和能源工业的必需品。随着碳中和的全球化趋势,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在持续增长,相应地就需要更多的锂和钴。相较于新建更多的锂矿,钴矿等,由于锂电池中锂钴的含量远高于矿石和盐碱中的含量,因此回收废电池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预计到2030年,全球废弃的锂离子电池将达到200万吨/年,如果不妥善处理,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回收废旧锂电中的金属元素具有重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意义。但目前的回收技术中,火法回收存在严重的有毒气体释放的问题;直接回收存在纯度低,无法大规模使用的问题。湿法回收被认为是绿色、回收效率高且可持续的方案。不过,也存在强酸废水排放,或还原剂无法循环利用导致的回收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经济、绿色的湿法回收方法,以满足锂离子电池指数级增长的需求。

    成果掠影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和唐伟研究员团队将材料接触起电这一物理现象与催化学科交叉融合,提出了接触电致催化这一新机制,开发了绿色、高效率和经济的锂电池回收技术。具体方案为,以二氧化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沙子主要成分)作催化剂,利用其与水接触起电产生的电子转移,诱导产生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等活性物种,来还原电极粉末中高价态的金属,实现金属的有效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在90 ℃,超声6小时后,钴酸锂电池中锂的浸出率达到100%,钴的浸出率达到92.19%。对于三元锂电池,在70 ℃,6小时后,锂、镍、锰、钴的浸出效率分别为94.56%、96.62%、96.54%和98.39%。相关研究成果以“A contact-electro-catalytic cathode recycling method for spent lithium-ion batteries”发表在Nature Energy上。

    核心创新点

    1.以二氧化硅与水接触起电的电子转移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实现金属价态改变,完成金属浸出;

    2.这种催化反应以机械能为驱动,均匀分布在整个溶液体系中,具有规模化应用前景;

    3.二氧化硅是日常生活常见的沙子的主要成分,成本低且具有化学惰性,回收方便,可显著降低锂电池湿法回收的工艺成本。


    成果启示

    本文开发了一种循环经济的锂电池回收工艺,该工艺基于接触电致催化,利用化学惰性的SiO2为催化剂,生成电子、过氧化氢等具有还原特性的活性物种将高价态的金属还原为低价态的离子,从而实现了钴酸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中金属的有效浸出。通过离心回收后,催化剂仍然具有较好的浸出效果,可以循环利用,使得锂电池回收工艺更具有经济效益。这项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开发绿色,高效,经济的锂电池回收及电子垃圾中贵金属回收的工艺。

    文献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3-01348-y


  • 原文来源:http://www.cailiaoniu.com/254206.html
相关报告
  • 《废旧锂电池回收有了绿色新技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07
    • 合肥2月6日电 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陈维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绿色可持续废弃物回收管理策略,能够同时实现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锂资源回收和工业尾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物的捕获和转化。研究成果于日前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据研究团队介绍,他们在研究中巧妙设计了一种无能量消耗的回收方法。该方法利用尾气中二氧化氮的电化学还原电位与废旧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氧化电位差,不仅成功回收废旧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锂资源,还将二氧化氮转化为高价值的硝酸锂盐。与此同时,这一过程还能实现大量的能量输出,为锂回收与污染物治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且具有经济价值的全新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锂离子将自发地从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中脱出,并进入电解液,而另一侧的二氧化氮则会被还原为亚硝酸根。两者结合形成的亚硝酸锂为直接的电化学反应产物,同时产生约0.4V的输出电压。电化学反应产物亚硝酸锂则会被空气中的氧气进一步氧化,成为更加稳定的硝酸锂产物。”陈维说。 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分析了研究提出的回收策略与传统回收策略在经济和环保等方面的优劣。针对电池回收工艺中各主要回收步骤的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成本收益等方面进行的系统性核算显示,研究团队提出的回收工艺在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上远低于目前主流的回收策略,表明该策略在绿色可持续经济上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据成本收益计算结果分析,该策略也优于传统回收策略。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废旧锂电池
  • 《NMP材料风口正当时 循环使用助力锂电池绿色生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25
    • 随着环境压力增加以及能源危机的问题日益突显,倡导绿色能源已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发展新能源车俨然已成为全球共识。截至目前,已有多个国家陆续发布了明确的新能源车发展规划,并用高额补贴引导发展。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新能源车市场快速放量,动力电池行业也迎来爆发期。 数据显示,去年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出货量超116.6GWh,同比增长16.6%,前五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日本松下、LG化学、比亚迪和三星SDI,其中宁德时代连续3年位居出货量榜首。受补贴退坡影响,去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但动力电池装机量依然实现了逆势增长,达到62.38GWh,同比增长约9%。 而随着全球电动化进程不断加快,动力电池的体量还将继续膨胀,这也给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相关材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这其中就包括作为锂电池溶剂材料的NMP(N-甲基吡咯烷酮)。东莞市振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国表示,“随着动力锂电池在全球迅速起量,未来对NMP材料需求增长潜力将非常大”。 根据此前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今年我国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能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突破500万辆。虽然今年受到补贴退坡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新能源车销量可能与去年持平,纯电动车销量约100万辆,但按照平均每辆纯电动车用0.6吨NMP计算,理论上NMP年需求量约为60万吨。 风口正当时 企业加速布局NMP 据了解,NMP属于氮杂环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包括沸点高、极性强、粘度低、腐蚀性小、溶解度大、挥发度低、稳定性好、可生物降解、易回收等,此前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农药、医药、电子材料等领域。如今,其又被应用于锂电池领域,是锂电池生产过程中,优质且不可或缺的有机溶剂。 在锂电池制造过程中,NMP可溶解正极材料胶黏剂聚偏氟乙烯(PVDF)。PVDF属于高分子固体粉状材料,通过NMP溶剂将其溶解、拌成浆后,才可以进行涂布。溶解形成的浆料品质对锂电池生产工段的涂布质量、效果有直接影响。同时,NMP还可作为锂电池碳纳米管导电浆料(CNT)的扩散液,以改善锂电池能量密度。 据悉,NMP主要原料为1,4-丁二醇(BDO),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BDO产区,为NMP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锂离子电池对有机溶剂纯度要求非常高,NMP具有很强的吸湿性,为保障NMP纯度和使用效果,要求其水含量小于0.02%;金属离子等级也由传统的PPM级提升至PPB级,导致NMP进入门槛较高。 在此前的发展中,国内并没有在NMP领域形成品质和规模优势。截至目前,国内涉足NMP的企业仅有信敏惠、滨州裕能、迈齐化学等几家为数不多的企业。研究机构统计,2016年国内NMP年产能仅20万吨,与60万吨的市场预期相比,还存在较大缺口。基于这样的供需格局,相关材料企业也在积极布局NMP溶剂的产能。 早在2016年,国内知名NMP材料企业信敏惠集团在山东庆云8万吨/年NMP项目及安徽蚌埠20万吨级NMP/年的项目已经启动。去年7月,信敏惠新总投资5亿元建设的“年产10万吨NMP项目”首期建成投产。信敏惠称,随着今年安徽NMP项目的建成投产,其NMP总产能有望达25万吨,遥遥领先于其他材料企业。 2018年3月,新宙邦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市投建波兰新宙邦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项目投资预计为3.6亿元,合计年产4万吨电解液、5000吨NMP以及5000吨导电浆。项目将分期建设,其中首期拟建设2万吨电解液年产能;项目二期拟建设2万吨电解液、5000吨NMP、5000吨导电浆的年产能。 2018年底,万向集团在其官网上发布《万向创新聚能城年产80G瓦时锂电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万向集团称,拟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建该项目,预计总投资达685.7亿。建设内容包括:动力电池中试基地及新能源材料实验室、NMP提纯工厂和电解液配制工厂等,涉足NMP提纯和电解液生产。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锂电行业的发展,NMP的用量也将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如果考虑电池更换的因素,NMP的用量可能比预估的还要多。但目前正在建设中和规划中产能早已经超过市场预期,不排除后期有企业重金投向NMP领域,迅速提升产能,从而导致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局面,蓝海变为红海”。 而且更重要的是,锂电池行业的NMP是必须要回收循环使用的,这是降成本要求,也是安全环保强制性要求。电池制造企业如果不重视NMP回收,就会导致废气排放不达标,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而NMP具有易回收的特点,部分企业回收率可以做到95%甚至更高。因此从实际需求来看,NMP的市场需求并没有理论上的那么大。 循环使用 助力锂电池绿色生产 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发展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作为新能源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其生产过程却未必能做到绿色环保。据了解,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NMP会在涂布完毕烘干时产生挥发,并通过气箱排到外界。NMP作为有机溶剂跟所有的有机化学品类似,具有微弱的毒性,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随着国家对锂电池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对NMP的排放也制定了严格要求。根据此前出台的环保标准,国内要求NMP排放不能超过10PPM。而在国外,要求还会更高,欧洲甚至要求NMP的排放不得超过1PPM。因此,如何对NMP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成为锂电池生产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诞生了多家针对NMP尾气净化的企业,其中就包括振欣环保、百瑞空气、欧赛莱等,相应的设备和解决方案也应运而生。“据我所知,当前涉足锂电池生产过程中NMP尾气净化处理的企业大概有十家左右。”刘德国提到,随着NMP回收工艺的不断完善,目前NMP已经实现了净化和回收的一体化。 在刘德国看来,“倡导锂电池的绿色生产,还要从源头做起。而锂电池企业日益增长的节能降耗诉求,也将倒逼NMP回收行业不断进步。”振欣环保作为专注于NMP节能环保尾气净化系统的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在NMP节能环保尾气净化领域已有七年的沉淀。主营产品包括NMP节能环保系统、高塔式NMP环保系统等。 以振欣环保主打设备——NMP节能环保回收系统为例,该设备无需对现有的生产设备做任何改动,用电能耗低至3KW/H。通过与涂布机同时联动,使用变频器调节风温,NMP有机溶剂的回收率高达95%,而系统年故障率更低至1%,净化吸附后尾气排放达到国家环保二级标准,领先于同行。据了解,该设备已获得实用型专利。 振欣环保同样获得实用型专利的NMP高塔式回收系统,具有立体式占地面积小,热量回收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该系统采用PLC进行系统控制,触摸式人机画面实现机组运转实时操作,与涂布机实现远程联动,废气中NMP基本溶于水,回收效率高。处理过的废气经气液分离后过塔顶漂洗器进行漂洗,从而达到国家环保二级标准。 刘德国表示,“振欣环保给客户提供的不仅是优质设备,更可免费提供安装、调试、售后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在实现全回收、零排放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更重要的是,客户可用回收的NMP废液抵扣设备款,缓减客户的资金压力。通过对NMP循环使用,可降低锂电池3%左右生产成本,而这个节约出来的生产成本将是锂电池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 而据了解,当前国内领先的锂电池生产企业中,几乎都在其生产线上都安装了NMP材料回收系统,以达成对NMP回收、提纯、应用的目的。通过回收系统,可以对85%以上的NMP实现循环利用,不仅达到了国家环保要求,推动了锂电池的绿色生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锂电池生产成本,极大地提升了锂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伴随着动力电池和储能的体量不断增大,对于锂电池市场需求也将持续攀升,NMP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循环使用NMP也将成为锂电池溶剂材料行业的主流。对于NMP净化回收设备企业来说,如何将设备性能发挥到极致,用最低能耗实现最高效回收,为企业提供最大回报,将成为致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