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如钾、钠、锂等)空气电池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比容量电池技术,其理论能量密度上限可达11000 Wh/kg,远远高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因此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存在金属枝晶、空气电极孔道堵塞等问题,导致该类电池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不佳,限制了该类电池的实际应用。香港中文大学Yi-Chun Lu教授研究团队创造性地设计制备了钾联苯(Potassium Biphenyl)复合有机物,并将其作为负极取代传统的金属负极,与空气电极组成新型的有机-空气电池,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金属电池安全性和循环周期短的问题,在4 mA/cm2高放电电流密度下实现长达3000余次的稳定循环,平均库伦效率高达99.84%,为空气电池开辟全新技术发展路径。由于金属空气电池最主要的不稳定因素在于金属负极,因此关键在于研发替代电极,但作为负极要求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特性。有鉴于此,研究人员测试了一系列的有机材料氧化还原特性,包括联苯(Bp)、萘(Nap)、三亚苯(Tph)和菲(Pha)。结果显示Bp对钾金属(K/K+)具有最佳的氧化还原特性,因此设计制备了钾联苯(Potassium Biphenyl, BpK)复合有机物。随后分别以传统K金属、BpK为负极,以溶有六氟磷酸钾的二甲基亚砜(KPF6-DMSO)为电解质,空气极为正极组装成完整的金属-空气(K-O2)、有机-空气(BpK-O2)电池,进行对比研究。在1.5-3 V的电压区间、0.2 mA/cm2放电电流密度下进行恒电流循环测试,结果显示,K-O2电池经过100次循环后便失效了,而BpK-O2电池经过4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依旧稳定无衰减。而提升放电电流密度到2 mA/cm2,BpK-O2电池依旧保持稳定循环特性,且库伦效率近100%;而当电流密度进一步提升到4 mA/cm2时,电池仍可稳定循环3000余次,且平均库伦效率依旧高达99.84%,这一结果与已报道的锂离子电池的库伦效率相当,展现出了极其优异高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通过对充放电过程产物测试发现电池性能大幅提升原因在于,一方面独特的有机负极和电解质界面耦合使得放电中间产物只形成KO2而没有形成K金属枝晶,另一方面这种界面作用在充电过程中会将中间产物KO2有效分解避免了电极活性材料损失。该项研究开创性地制备了钾联苯有机复合物电极,用于取代传统的金属负极,制备了全新的有机-空气电池,克服了金属-空气电池由来已久的金属电极枝晶生长和循环寿命短的问题,从而获得了高安全、高倍率和长寿命的空气电池,为空气电池发展开辟了全新的技术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