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普利酮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抗纤维化作用: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 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5-07-09
  • 背景

    纤维化在肥厚型心肌病 (HCM) 中起着核心作用,其通过损害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症状。

    目的

    本研究旨在确定依普利酮是否对非阻塞性 HCM(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力梯度 < 30 mm Hg)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方法

    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纳入 61 例非阻塞性 HCM 患者,为期 12 个月。主要终点是心脏磁共振的固有 T1 时间,作为弥漫性纤维化的指标。次要终点包括舒张功能的变化。

    结果

    30 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 50 mg 依普利酮治疗,31 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安慰剂治疗。依普利酮组心肌T1时间缩短(基线时1,315 ± 134 ms vs 12个月时1,259 ± 92 ms;P = 0.041),而安慰剂组心肌T1时间无显著变化(基线时1,234 ± 28 ms vs 12个月时1,238 ± 70 ms;P = 0.854)。这意味着依普利酮组心肌T1时间缩短3.7% ± 9%,而安慰剂组心肌T1时间增加1.1% ± 9%(P = 0.07)。患者功能状态及舒张功能指标(例如E/e′比值或二尖瓣E/A比值)均无显著变化。

    结论

    对于非阻塞性肥厚型心肌病 (HCM) 患者,依普利酮可缩短心肌T1时间,这与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减少相一致。需要更大规模、更长期的试验来证实这一发现,并探索其是否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化为运动能力的提高或死亡率的降低。(依普利酮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和舒张功能的抗纤维化作用;ACTRN12613000065796)


  • 原文来源: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chf.2025.01.021
相关报告
  • 《基因和生活方式如何驱动扩张型心肌病》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5-08-18
    • 由Victor Chang心脏研究所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研究了大约3000名患有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人,这是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的驱动因素。他们发现,在一种叫做TTN的特殊基因中发生突变的人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是没有携带这种突变的家庭成员的21倍。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一个人的总体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因素,如超重或酗酒,有助于早期诊断DCM。这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研究涉及了1000个受DCM影响的家庭,研究还发现,携带这种突变的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在年轻时患上DCM。研究人员从1043个受TTN突变影响的家庭中招募了3158名患者。这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项,涉及来自澳大利亚、北美、英国、欧洲和韩国的患者。对家庭成员进行了临床评估,并进行了基因检测,以确定他们是否携带TTN突变。研究人员首先检查了诊断年龄与突变类型之间的联系,然后调查了DCM诊断年龄与心脏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肥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酒精摄入量和运动模式)之间的关系。Victor Chang心脏研究所遗传心脏病实验室的负责人Fatkin教授说:“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这种基因的多少突变会增加患DCM的风险。这对病人来说是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医生可以更密切地关注他们,并确保他们尽早获得治疗。“重要的是,我们还表明,这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的基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预防或延缓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我们希望它能激励那些有风险的人锻炼,吃得好,喝得少,并更好地控制其他风险因素。“全球大约每250人中就有一人患有DCM,也就是大约3200万人。TTN基因的截断突变是DCM最常见的遗传原因,可以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查进行检测,但直到现在,人们还不知道这些突变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该病的风险,也不知道其他风险因素(临床和生活方式)如何导致该病的发病。患有高血压或2型糖尿病等临床因素也会增加患DCM的风险,而有房颤病史的人患DCM的几率会增加一倍。研究结果强调需要更多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确定TTN突变的人是否会从症状开始前服用DCM药物中受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我们是否应该更早地为那些有风险的人提供药物治疗?”这能延缓或阻止DCM的完全发展吗?如果可以,这种治疗到底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
  • 《根据当前指南评估晚期钆增强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改善风险分层》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4-02-26
    • 确定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候选者,以作为心脏性猝死(SCD)的一级预防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外部验证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模型和其他基于指南的ICD推荐类(ICD-COR)模型,并探索晚期钆增强(LGE)在进一步风险分层中的效用。 对七百七十四名连续接受心脏磁共振成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46名(5.9%)患者在7.4±2.5年的随访中达到SCD相关终点。患有SCD的患者具有较高的ESC风险SCD评分(4.3±2.4%对2.8±2.1%,P<0.001)和LGE程度(13.7±9.4%对4.9±6.6%,P<.001)。与2014年ESC模型相比,2022年ESC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增加(.76 vs..63),灵敏度增加(76.1%vs.43.5%),阳性预测值增加(16.8%vs.13.6%),阴性预测值增加了(98.1%vs.95.9%)。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2014年ESC、2020年AHA/ACC和2022年ESC模型的SCD预测的C统计量分别为.68、.64、.76和.78。此外,在没有广泛LGE的患者中,经过多变量调整后,LGE≥5%是SCD风险的7倍。无论是在ICD-COR II还是在ICD-COR III中,LGE≥5%和<15%的患者的预后都明显低于LGE<5%的患者(均P<0.001)。 2022年ESC模型的性能优于2014年ESC模型,灵敏度特别提高。LGE能够根据当前指南进行进一步的风险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