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补充维生素D3的临床价值》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5-12-04
  • 肺结核和糖尿病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两者并存、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协同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给治疗带来了困难。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能在抗结核的免疫调节以及与抗结核药物的协同杀菌作用方面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同时在糖尿病患者中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有关。为此,来自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6名研究人员合作探讨了补充小剂量维生素D3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其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5年第42卷第5期。

    研究以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明确且资料完整的106名初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样本,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空洞人数比例、25-OHD3水平、HbA1C水平、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表达水平、Th1/Th2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表达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给予标准抗结核和血糖控制治疗联合800IU/d的维生素D3滴剂,对照组仅给予标准抗结核和血糖控制治疗,并观察患者治疗第8周痰涂片阴转率、空洞闭合情况、血糖控制情况(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T细胞亚群及免疫因子(IL-2、IL-4、IL-10及IFNγ)表达水平的组间差异等。

    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25-OHD3水平为(54.4±15.2)ng/mL,高于对照组的(39.7±8.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3,P<0.05);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分别为(5.3±1.3)和(9.7±2.0)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541和-1.749,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CD4+百分率为(46.2±7.4)%,CD4+/CD8+比值为(1.8±0.5),均高于对照组(t=1.789和2.344,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IL-2和IFNγ水平分别为(2.3±1.7)和(10.8±4.2)pg/mL,均低于对照组(t=-2.132和-2.786,P均<0.05),但IL-10水平为(23.4±6.5)pg/mL,高于对照组(t=2.215,P<0.05);治疗第8周时,实验组痰涂片阴转率为79.7%(47/59),高于对照组的 59.6%(28/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P<0.05)。此外,肺部影像学检查发现实验组肺内空洞闭合率为39.13%(9/23),高于对照组的30.8%(4/13),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维生素D与肺结核或糖尿病病情息息相关,适当适量地补充一些维生素D3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但其真正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鉴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体内各种调控因子和反馈系统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未来尚需更大规模、更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为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旨在进一步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关报告
  • 《维生素D2或D3补充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和心脏代谢风险的影响》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6-01-04
    • 尽管25-羟维生素D [25(OH)D]浓度与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危险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其因果关系尚未确定。我们研究了短期维生素D的补充对于糖尿病个体心脏代谢的影响。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试验中,340名成人(非糖尿病性高血糖或正糖尿病风险分数)被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10万IU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或10万IU维生素D3每月,口服使用四个月。主要研究是检测四个月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基线的改变。研究结果为,平均D 2浓度从5.2(4.1)上升至53.9(18.5)纳摩尔/升,平均浓度D3 从45.8(22.6)上升至83.8(22.7)纳摩尔/升。有维生素D补充对糖化血红蛋白没有影响:D 2与安慰剂:-0.51(-1.16,0.14)毫摩尔/摩尔; P = 0.13; [-0.05%(95%CI:-0.11%,0.02%)]; D3与安慰剂:0.19(-0.46,0.83)毫摩尔/摩尔; P = 0.57; [0.02%(-0.04%,0.08%)。临床上的次要终点无显著性影响。短期补充维生素D2或D3对糖化血红蛋白没有影响。
  • 《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红细胞中GLUT1的表达及意义》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6-15
    • 最近有研究表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会影响结核杆菌的耐药性,其耐药率随血糖升高而增大,尤其是耐多药率。此外,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在细胞内外的转运主要依靠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GLUTs)。红细胞膜上的GLUT1负责各种组织与血液间葡萄糖的转运,必然与机体糖代谢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若糖代谢发生异常,则红细胞的原有形态以及胞内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会发生改变,进而会因血液携带输送氧气能力下降而影响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基于此,来自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检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红细胞中GLUT1表达的改变及患者的耐药情况,初步探讨了糖尿病对肺结核耐药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其相关成果发表于《临床肺科杂志》2016年第21卷第6期。 研究以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间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门诊和北京胸科医院收住院的经痰培养鉴定结核杆菌为阳性的复治肺结核患者为分析样本,其中随机选取50例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30-81岁,平均58.4岁),收诊前未进行任何降糖治疗;同期随机选取50例单纯复治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9-80岁,平均55.2岁)。实验采用晨起空腹抽取的肘静脉血中的新鲜血红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红细胞中GLUT1 mRNA的表达,通过与内参基因Ct值之间的相差来计算基因表达差异,并对患者进行耐药检测。药敏试验采用比例法,实验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卡那霉素、卷曲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所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显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耐药率为68%(34/50),单纯肺结核组患者的耐药率为58%(29/50),两组间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3,P=0.3004);研究组患者的GLUT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组,约为单纯肺结核组的3.3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随着血糖升高,其GLUT1 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高血糖患者红细胞膜GLUT1 mRNA表达增加,而结核杆菌的耐药率随着血糖升高而增加,提示GLUT1作为血糖敏感开关通过影响机体主要营养物质代谢而改变机体微环境,与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及耐药密切相关。后续需进一步探讨GLUT1 mRNA 具体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