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2或D3补充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和心脏代谢风险的影响》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 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6-01-04
  • 尽管25-羟维生素D [25(OH)D]浓度与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危险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其因果关系尚未确定。我们研究了短期维生素D的补充对于糖尿病个体心脏代谢的影响。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试验中,340名成人(非糖尿病性高血糖或正糖尿病风险分数)被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10万IU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或10万IU维生素D3每月,口服使用四个月。主要研究是检测四个月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基线的改变。研究结果为,平均D 2浓度从5.2(4.1)上升至53.9(18.5)纳摩尔/升,平均浓度D3 从45.8(22.6)上升至83.8(22.7)纳摩尔/升。有维生素D补充对糖化血红蛋白没有影响:D 2与安慰剂:-0.51(-1.16,0.14)毫摩尔/摩尔; P = 0.13; [-0.05%(95%CI:-0.11%,0.02%)]; D3与安慰剂:0.19(-0.46,0.83)毫摩尔/摩尔; P = 0.57; [0.02%(-0.04%,0.08%)。临床上的次要终点无显著性影响。短期补充维生素D2或D3对糖化血红蛋白没有影响。

相关报告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补充维生素D3的临床价值》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12-04
    • 肺结核和糖尿病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两者并存、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协同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给治疗带来了困难。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能在抗结核的免疫调节以及与抗结核药物的协同杀菌作用方面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同时在糖尿病患者中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有关。为此,来自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6名研究人员合作探讨了补充小剂量维生素D3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其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5年第42卷第5期。 研究以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明确且资料完整的106名初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样本,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空洞人数比例、25-OHD3水平、HbA1C水平、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表达水平、Th1/Th2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表达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给予标准抗结核和血糖控制治疗联合800IU/d的维生素D3滴剂,对照组仅给予标准抗结核和血糖控制治疗,并观察患者治疗第8周痰涂片阴转率、空洞闭合情况、血糖控制情况(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T细胞亚群及免疫因子(IL-2、IL-4、IL-10及IFNγ)表达水平的组间差异等。 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25-OHD3水平为(54.4±15.2)ng/mL,高于对照组的(39.7±8.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3,P<0.05);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分别为(5.3±1.3)和(9.7±2.0)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541和-1.749,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CD4+百分率为(46.2±7.4)%,CD4+/CD8+比值为(1.8±0.5),均高于对照组(t=1.789和2.344,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IL-2和IFNγ水平分别为(2.3±1.7)和(10.8±4.2)pg/mL,均低于对照组(t=-2.132和-2.786,P均<0.05),但IL-10水平为(23.4±6.5)pg/mL,高于对照组(t=2.215,P<0.05);治疗第8周时,实验组痰涂片阴转率为79.7%(47/59),高于对照组的 59.6%(28/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P<0.05)。此外,肺部影像学检查发现实验组肺内空洞闭合率为39.13%(9/23),高于对照组的30.8%(4/13),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维生素D与肺结核或糖尿病病情息息相关,适当适量地补充一些维生素D3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但其真正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鉴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体内各种调控因子和反馈系统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未来尚需更大规模、更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为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旨在进一步提高患者治愈率。
  • 《2型糖尿病女性存在潜在的心脏风险》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5-08-18
    • 根据莱斯特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患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患隐性心脏损伤的可能性几乎是男性的两倍。这项研究发表在《心血管磁共振杂志》上,是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最详细的调查之一,旨在揭示无心脏病症状人群的性别特异性风险模式。CMD是一种由心脏最小血管的血流受损引起的早期心脏损伤。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核磁共振扫描和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莱斯特生物医学研究中心(BRC)进行的四项研究的数据,发现46%的2型糖尿病女性有CMD的迹象,而男性只有26%。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莱斯特大学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教授格里·麦卡恩说:“我们发现了心脏病的早期预警信号,这些信号无法通过常规检查发现,而女性似乎受到的影响最大。”“这项研究的非凡之处在于,所有参与者都没有症状,这意味着他们没有诊断出心脏问题,没有胸痛,也没有呼吸急促。”然而,扫描结果却告诉我们一个不同的故事。合著者、NIHR临床讲师Gaurav Gulsin补充说:“研究还发现,CMD的驱动因素因性别而异。在女性中,CMD与较高的体重(BMI)联系最为密切。然而,在男性中,高血压是更重要的因素。这表明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如何评估心血管风险,并且女性和男性都可以根据性别进行治疗。“这篇论文也标志着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莱斯特BRC的一个里程碑,展示了心血管、生活方式和糖尿病研究团队跨主题合作的力量,揭示了孤立不可能实现的复杂见解。”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不同专业的团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尽早发现疾病,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这正是BRC成立的目的,”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莱斯特BRC主任、该出版物的合著者、糖尿病医学教授Melanie Davies CBE说。这些发现对未来的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女性减肥和男性控制血压等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减少早期心脏损伤,早在其发展为心力衰竭之前,心力衰竭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尤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