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大: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2-15
  • “《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获高票通过!出席大会的代表666人,648人赞成!”近日,湖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据悉,由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作出此类决定,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尚属首次。

      湖北省人大城环委副主任委员张达华介绍,《决定》的出台适应了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新形势,《决定》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作出了硬要求,为湖北省依法治江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将来湖北长江大保护立法探路,为国家立法提供借鉴。

      ■ 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作出决定,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尚属首次

      湖北武汉余家头水厂,是附近60万居民的“生命之源”。在距离水厂上游不足1公里处,一度分布着13个非法码头,脏乱不堪。如今经过整治,砂堆消失,码头关闭。这是湖北省取缔571个长江、汉江非法码头的缩影。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江的生态保护。尤其是去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要求,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全省从顶层设计,制定一系列保护长江生态的刚性文件,如《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和5个专项规划等。此外,还加大了长江的污染治理,开展多个专项行动。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湖北省境内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省内河流湖泊水质呈现向好趋势,但长江支流和汉江支流的水质有所下降。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在2016年1月召开的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们建议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作出相关决定,用法治方式保障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随后,经多次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数易其稿后,决定草案建议稿终于形成,并在湖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滕鑫曜介绍,《决定》对全社会都具有普遍约束力,将为全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 重岸线“留白”,“保留区”严禁擅自开发

      《决定》提出岸线资源“留白”,将目前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资源划为“保留区”,严禁擅自开发,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对此,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表示,树立“留白”的理念和“慢思维”,对看不准的不乱开发,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资源。

      《决定》提出,坚守三条红线,“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守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用水效率红线、水功能区纳污红线”,聚焦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推动当前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突出问题的解决。张达华对此表示说,红线体现了“严”字当头。“严格”“坚守”等词汇表明了红线的强有力、不可触碰。

      针对《决定》提出的建立终身追责的负债表,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智敏表示,终身追责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即审计官员任期管辖区域尤其是生态功能区的森林覆盖率、湖泊面积与数量、水质、大气优良天数等指标。《决定》明确规定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坏;森林覆盖率只能变高,不能变低,等等。任何对自然资源资产有损害的行为,都会被追究。

      《决定》还提出“一限、一禁、一关”,“限制在长江干流沿线新建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化工项目”,“禁止新增长江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坚决关停沿江排污不达标企业”。秦尊文说,一“限”、一“禁”、一“关”是湖北省首次提出的明确规定,是强有力的、旗帜鲜明的水污染防治举措,体现了“严”字当头治理水污染、坚决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此外,《决定》要求开展水、土、气“三位一体”立体整治。对此,湖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胡弘弘解释到,实施综合整治是《决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决定》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提出了全方位的综合整治目标,生态保护对象涉及水、大气、土壤,形成“三位一体”立体保护格局,综合施治力度将是空前的。

      ■ 坚持保护生态优先,约占全省1/3面积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将分类管控

      推动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环保部门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对此,湖北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周水华介绍,首先要坚持保护生态优先,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环保部门将贯彻《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和《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对占全省国土面积33.4%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实施分类管控。严格环境准入,对选址位于生态保护红线一类管控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对列入生态保护红线二类管控区和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一律不批;对新增长江水污染排放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

      周水华说,湖北省还将继续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推进实施长江中游、汉江中下游、清江、丹江口水库、三峡库区、漳河水库等重点流域区域水环境分区管控,不达标水体实施环境综合整治。”

      此外,环保部门还将坚决关闭和取缔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长江沿岸1公里范围内的重化工及造纸企业实施搬迁入园,禁止审批没有环境容量和总量的建设项目,对长江沿岸超过1公里不足15公里范围内的重化工及造纸行业建设项目环评一律暂停审批;加强沿江工业园区环境监管,对136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聚集区)开展集中整治。

相关报告
  • 《湖北绿色发展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1-08
    • 拥有最长的长江岸线,看护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两口泽被半个中国的“大水缸”……于湖北省而言,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不是包袱,而是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以来,湖北坚持高位推进,强化规划引领,推动依法护江,围绕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大题大作”。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经过不懈努力,湖北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绿色发展效益不断提升。 “共抓大保护”祛除长江疾疴 曾几何时,长江干线不少区段非法码头麇集,长江岸线被乱占滥用。偷挖偷采、倾倒固废、直排污水……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曾饱尝化工带来的利好也深受“化工围江”之累的湖北省宜昌市,刀刃向内、忍痛割疮,甚至是壮士断腕,推动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追求生态高颜值、发展高素质。宜昌长江干流沿线1公里及支流流域内入江工业污染全部清零、网箱养殖全部清零、非法排污口和码头全部清零,人员、设备、垃圾、土地“四清”的做法在湖北省推广。 瞄准化工污染、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入河排污口、岸线保护等,开展“六大专项整治”;聚焦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等,积极推进森林生态修复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等“九大行动”;紧盯城市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水等,全面开启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围绕“厕所革命”、精准灭荒等,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湖北以问题导向,较真碰硬,着眼标本兼治,持续发力,打出组合拳,大力开展生态修复、环境保护。 修复、保护成效,从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便可窥见一斑。 截至2018年底,湖北共取缔各类码头1211个,腾退岸线143公里,清退港口吞吐能力1.27亿吨,复绿面积566万平方米,建成运营的砂石集并中心43个,泊位87个;建设33个水上行政执法及河道采砂监管执法基地,拆除各类采砂船舶及机具455台套,查获非法涉砂船舶658艘,办理非法采砂刑事(行政)拘留案件80余起。 “生态优先”落到实处,得益于湖北在“共抓大保护”的“共”字上下足了功夫。 湖北坚持高位推进,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长江大保护专题会,部署、督办、领衔长江大保护重点工程,省委省政府制定相关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湖北省人大在为长江经济带提供立法保障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湖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说,《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出台之后,一些兄弟省份前来学习。 除了省内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区域协作外,湖北还牵头推进长江中游省际协商合作。2018年4月,湖北、江西、湖南签署行动宣言,明确联合办理共同建立跨界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等13件实事。 市场主体、普通民众也都参与到长江大保护中来。宜昌的“三峡蚁工”“生态小公民”、武汉的“袋袋相传”,都是民众自发参与的生动体现。 当好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不生态,就淘汰。 兴发集团把环保作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将生态作为最有价值的投入,主动投入12亿元在宜昌沿江化工企业中带头搬、主动改、加快转,拆除沿江装置22套、淘汰落后产能12万吨,集团综合效益不降反升。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55亿元、利税14.84亿元、出口创汇4.37亿美元,创有史以来最好水平。 在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湖北也积极打造新的增长极。2017年,湖北省数字经济总量达1.21万亿元。其中,武汉东湖高新区集聚“互联网+”企业1800余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7亿元,同比增长16%。 2017年12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原环保部、中组部发布的《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显示,湖北的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七、中部第一。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传清认为,从2011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实施,到两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经发展到3.0版本,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第三个阶段,越抓越实。作为“双十”工程之一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正是湖北长江经济带相关规划的落实。 为突出绿色发展,在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上迈出新步伐,湖北启动实施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绿色宜居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十大战略性举措”,涵盖58个重大事项,91个重大项目,规划总投资1.3万亿元。 湖北省政府成立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指挥部,由常务副省长任指挥长,各牵头单位相应成立指挥部和工作专班。按照“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精准化落地”要求,58项省级重大事项全部启动,91项重大项目中73项已开工建设,截至2018年11月底完成投资2488亿元。此外,湖北还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建设库、储备库,入库项目1.23万个,总投资8.67万亿元。 “武汉、黄石、荆门、鄂州等重化工业城市逐渐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等新产业进军,人们就业从‘傻、大、黑、粗’行业向‘高、精、尖、洁’行业转移,就业满意度提高了,体面感增强了,收入也增加了。”秦尊文说。 2018年前三季度,湖北省GDP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7.5%至8%的增长区间。(记者 夏静 张锐)
  • 《长江经济带:发展高质量生态大保护》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3-25
    • 在近日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五组关系,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践路径。 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既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的根本性突破。 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做好顶层设计,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对实现既定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稳扎稳打,分步推进,实现不断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树立“一盘棋”思想,实现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各城市的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 新华社最新撰文指出,要开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之路,就是要: 把握根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份,人口和GDP均占全国约40%,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遵循。 “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一系列部署凸显高质量这一根本要求。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这抓住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牛鼻子”,体现了对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考量。新时代的长江经济带应当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板,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新引擎。 理清重要关系: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泥汊镇是个临江镇,主导产业是电线电缆。前些年发展中出现的固体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近期,泥汊镇加大力度对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水乱排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同时对农药、化肥实行减量计划,对养殖场进行环境达标整治。 “从地方发展实际来看,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是发展的前提,而发展也应该是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泥汊镇党委书记谢玉年说。 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长江经济带绕不开的“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明晰重点方向:做好顶层设计 一张蓝图干到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树立‘一盘棋’思想”“要做好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一张蓝图干到底”明确了方向。 湖北宜昌,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超薄玻璃生产车间,一块块0.2mm超薄电子玻璃经过原料配料、熔化、成形、退火、切裁等工艺后,由机械手自动包装码放。产业升级正为宜昌注入发展新动力。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近年来,我们加速培育壮大新动能,着力扭转化工‘一业独大’局面,把产业链往中高端上拉。”同时实施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计划,对沿江1公里外的优势化工企业,支持其在等量或减量替代的前提下加快转型升级,走精细化、循环化、高端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