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绿色发展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1-08
  • 拥有最长的长江岸线,看护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两口泽被半个中国的“大水缸”……于湖北省而言,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不是包袱,而是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以来,湖北坚持高位推进,强化规划引领,推动依法护江,围绕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大题大作”。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经过不懈努力,湖北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绿色发展效益不断提升。

    “共抓大保护”祛除长江疾疴

    曾几何时,长江干线不少区段非法码头麇集,长江岸线被乱占滥用。偷挖偷采、倾倒固废、直排污水……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曾饱尝化工带来的利好也深受“化工围江”之累的湖北省宜昌市,刀刃向内、忍痛割疮,甚至是壮士断腕,推动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追求生态高颜值、发展高素质。宜昌长江干流沿线1公里及支流流域内入江工业污染全部清零、网箱养殖全部清零、非法排污口和码头全部清零,人员、设备、垃圾、土地“四清”的做法在湖北省推广。

    瞄准化工污染、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入河排污口、岸线保护等,开展“六大专项整治”;聚焦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等,积极推进森林生态修复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等“九大行动”;紧盯城市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水等,全面开启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围绕“厕所革命”、精准灭荒等,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湖北以问题导向,较真碰硬,着眼标本兼治,持续发力,打出组合拳,大力开展生态修复、环境保护。

    修复、保护成效,从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便可窥见一斑。

    截至2018年底,湖北共取缔各类码头1211个,腾退岸线143公里,清退港口吞吐能力1.27亿吨,复绿面积566万平方米,建成运营的砂石集并中心43个,泊位87个;建设33个水上行政执法及河道采砂监管执法基地,拆除各类采砂船舶及机具455台套,查获非法涉砂船舶658艘,办理非法采砂刑事(行政)拘留案件80余起。

    “生态优先”落到实处,得益于湖北在“共抓大保护”的“共”字上下足了功夫。

    湖北坚持高位推进,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长江大保护专题会,部署、督办、领衔长江大保护重点工程,省委省政府制定相关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湖北省人大在为长江经济带提供立法保障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湖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说,《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出台之后,一些兄弟省份前来学习。

    除了省内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区域协作外,湖北还牵头推进长江中游省际协商合作。2018年4月,湖北、江西、湖南签署行动宣言,明确联合办理共同建立跨界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等13件实事。

    市场主体、普通民众也都参与到长江大保护中来。宜昌的“三峡蚁工”“生态小公民”、武汉的“袋袋相传”,都是民众自发参与的生动体现。

    当好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不生态,就淘汰。

    兴发集团把环保作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将生态作为最有价值的投入,主动投入12亿元在宜昌沿江化工企业中带头搬、主动改、加快转,拆除沿江装置22套、淘汰落后产能12万吨,集团综合效益不降反升。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55亿元、利税14.84亿元、出口创汇4.37亿美元,创有史以来最好水平。

    在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湖北也积极打造新的增长极。2017年,湖北省数字经济总量达1.21万亿元。其中,武汉东湖高新区集聚“互联网+”企业1800余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7亿元,同比增长16%。

    2017年12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原环保部、中组部发布的《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显示,湖北的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七、中部第一。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传清认为,从2011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实施,到两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经发展到3.0版本,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第三个阶段,越抓越实。作为“双十”工程之一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正是湖北长江经济带相关规划的落实。

    为突出绿色发展,在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上迈出新步伐,湖北启动实施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绿色宜居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十大战略性举措”,涵盖58个重大事项,91个重大项目,规划总投资1.3万亿元。

    湖北省政府成立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指挥部,由常务副省长任指挥长,各牵头单位相应成立指挥部和工作专班。按照“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精准化落地”要求,58项省级重大事项全部启动,91项重大项目中73项已开工建设,截至2018年11月底完成投资2488亿元。此外,湖北还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建设库、储备库,入库项目1.23万个,总投资8.67万亿元。

    “武汉、黄石、荆门、鄂州等重化工业城市逐渐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等新产业进军,人们就业从‘傻、大、黑、粗’行业向‘高、精、尖、洁’行业转移,就业满意度提高了,体面感增强了,收入也增加了。”秦尊文说。

    2018年前三季度,湖北省GDP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7.5%至8%的增长区间。(记者 夏静 张锐)

相关报告
  • 《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深化合作共同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4-28
    • ●内容提要   2017年4月10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五届会商会在武汉召开,武汉、长沙、合肥和南昌四市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年)》,确定下阶段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化、产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四年来,四市在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产业协同初具基础、公共服务“融城效应”逐步显现、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对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省会城市进一步深化合作,将有助于引领四省协调互动发展,带动中部地区全面崛起;也将加强与长三角、成渝城市群交流合作,联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背景资料   继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后,2017年4月10日,武汉、长沙、合肥和南昌四市共同签署了第五个协议文件——《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年)》。四市合作由最初的共识发展到宣言、纲要、行动,再到这次的行动计划,成果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和目标性。   ●武汉、长沙、合肥和南昌四市合作内容   自2013年起,武汉、长沙、合肥和南昌四市召开了四届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从《武汉共识》到《长沙宣言》,从《合肥纲要》到《南昌行动》,四市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到2020年,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互利共赢、长期稳定”合作氛围更加浓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全国城市群中心城市合作的典范;把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成为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重要支撑、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地带、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武汉、长沙、合肥和南昌四市合作进展   四年来,四省会积极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交通领域合作取得新成效。在物流运输方面,四市均已开通中欧班列线,其中武汉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物流枢纽地位较其他三市突出。物流通道领域,目前武汉铁路货运网络加快由“十”字形向“米”字形拓展,“九州货物快运”列车、“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往返货量均居全国前列。在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方面,四市在全国率先突破公积金贷款管理的藩篱,开展了省际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同时,四市的探索经验在全国得到全面复制推广。   ●未来展望   武汉、长沙、合肥和南昌作为中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四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交流密切。经过四届会商会的发展,四市合作成果硕果累累。根据计划,未来将加快武汉至南昌、合肥至南昌等高速铁路建设,届时四市将形成“90分钟互达”高铁网,形成以四市为核心辐射带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合肥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互动发展,进而带动鄂湘皖赣四省乃至中部地区崛起。
  • 《35家校地携手成立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联盟》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12-03
    • 光明网重庆12月1日电 11月30日,由西南大学主办和发起的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联盟签约仪式在重庆北碚举行。向仲怀、王光谦、陈剑平、李天来、宋宝安、康振生、张福锁等七位院士参会,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献智献力”、“把脉支招”。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联盟多数由长江经济带沿线的11个省、市的涉农高校、科研机构、技术推广优势单位和地方政府组成,目的在于聚集优势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着力解决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在研究和应用中的重大战略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绿色农业研究的科研协同创新与示范,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 重庆市副市长屈谦、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民盟中央副主席、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曹卫星、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卢兵友处长、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体制改革处窦鹏辉处长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来自长江流域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国内相关行业的专家及35家联盟单位参加会议。 签约仪式上,王光谦院士宣读联盟单位名单并宣布联盟成立,35家联盟单位签署了联盟协议书,探讨了联盟章程,签署了校地农业绿色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重庆市副市长屈谦表示,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指导,对重庆提出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联盟,在西南大学的成立和高峰论坛的举办,是我市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又一机遇行动,是落实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要求的具体举措,更是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注入发展的动力。 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指出,2019年5月学校就率先成立了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成为学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起引领支撑作用的重要举措。我们愿和各联盟单位一道构建政府支持、任务牵引、资源共享、激励评价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张福锁院士介绍说,长江经济带涵盖9个省、2个直辖市,占全国国土总面积21.3%,占全国40%以上的GDP和人口,耕地面积占全国41.0%,人口密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但长江流域水体养分输入量大、面源污染严重,存在化肥用量高、养殖密度高、土壤侵蚀严重、生活废弃物排放量大、经济作物比例高等问题。当前,中国已经静茹了绿色发展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几乎在每个重要场合都会谈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而长江经济带是绿色发展的国家重中之重。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我们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对于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的重庆而言,更是大有可为,可以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为全国的绿色发展,甚至为全球的绿色发展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宋宝安院士认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长江经济带绿色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联盟的成立,将有利于长江经济带沿线的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沟通与联系,发挥联盟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上的作用,成为政策传递的窗口,经验交流的舞台,信息交流的枢纽,成果展示的桥梁。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卢兵友处长表示,现在农产品供求总量矛盾大为缓解,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条件具备、要求紧迫。由西南大学发起的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联盟,旨在集聚长江经济带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这对于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体质改革处窦鹏辉处长指出,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联盟,是推动农业科研组织方式变革的必由之路。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联盟非常有号召力、有凝聚力、有吸引力,真正做到了顶天和立地相结合,也希望联盟能够聚焦目标、创新机制、发挥乡村振兴示范作用。相信在大家协同发力下,一定能够将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连忙打造成区域性联盟的标杆。 民盟中央副主席、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曹卫星指出,由西南大学牵头成立长江经济农业绿色发展联盟,非常及时,很有意义。期待联盟集聚长江经济带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对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关键瓶颈制约开展精准对标、突破攻关、举措落地的对策研究,为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联盟能够助力发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科学模式和成功经验。 联盟单位目前包括: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长江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大学等29所高校、科研院所和重庆合川、江津、梁平、武隆、石柱、忠县等6个区县政府。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联盟是西南大学继2019年5月成立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之后,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重庆打造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创新高地,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的又一个大举措。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