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研究表明,在接种疫苗后的第一个月猴痘病毒的中和抗体下降》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4-06
  • 今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4月27日至30日)举行的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大会(ECCMID 2024)上将公布一项新研究表明,即使在皮内接种两剂猴痘疫苗的男性中,如果他们之前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他们对病毒的抗体水平也会在最初几个月内降至低或零。

    先前的天花疫苗接种在首次接种 MVA-BN 后显着有助于提高中和抗体。

    作者包括瑞典公共卫生局副国家流行病学家、隶属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克拉拉·桑登博士说,他们的研究表明,这些人可能需要长期接种加强疫苗,并且任何决定的背景都需要科学证据。

    自 2022 年 5 月以来,全球出现了猴痘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者 (MSM) 中传播。它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在瑞典,一种基于安卡拉改良牛痘病毒(MVA-BN)的天花疫苗已向高危人群皮内注射。皮内给药意味着皮肤中的0.1ml,是皮下给药所需剂量的五分之一。由于最初供应有限,这被用作节省剂量的策略。

    该疫苗在使用 2022 年及以后在 MSM 中爆发的真实世界数据的研究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到目前为止,当突破性感染发生时,报告的突破性感染数量有限,疾病较轻。这项队列研究的目的是评估 MVA-BN 疫苗接种后针对 mpox 病毒 (MPXV) 的中和抗体的动力学和影响因素。

    该研究共纳入了100名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性健康诊所“Venh?lsan”就诊的男男性行为者,他们有资格接种MVA-BN疫苗。在第 1 剂前抽取初始血清样本后,在第 2 剂之前以及第二剂后 28 天和 3 个月进一步收集血清样本。

    对这些样品进行了测试,以确定MPXV中和抗体的滴度(水平)。比较既往接种过或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个体的滴度,既往自然感染的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纳入。

    10人接种天花疫苗的情况不确定(由于在1977-1980年全球疫苗接种降级期间出生在许多不同的国家),23人以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其他67人没有天花疫苗接种史。

    分析了研究中包含的 100 名个体的四个时间点的 312 个样本。除研究人群外,来自献血者的匿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被列为阴性对照组(n=20),先前感染MPXV的个体作为阳性对照组(n=20)。对照组每人提供一份血液样本。

    在研究组中,先前的天花疫苗接种与显着更高的抗体滴度相关,其中 15/23 的个体具有预先存在的中和抗体(即,由于他们之前接种过天花疫苗,B 细胞记忆仍然存在)。

    在那些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表现出任何感染。表 第二次疫苗接种后所有 28 天的中和抗体,那些表现出反应的人的中位滴度(抗体的标准测量单位)为 20。相比之下,对于先前接种过疫苗的个体,单剂 MVA-BN 疫苗后 28 天的中位滴度为 40。

    研究结果证实了其他研究,表明猴痘疫苗接种仅在一部分疫苗接种者中产生中和抗体,并且在接种疫苗后的第一个月已经发生了显着下降,先前的MPXV感染后的免疫力产生了更高和更强大的中和反应。总之,这些发现值得对加强剂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两剂后中和抗体迅速下降,并且与最近的其他研究一致。这些结果,加上猴痘在欧洲男男性行为者人群中的持续传播,促使人们考虑加强剂量。这种建议需要以科学证据为基础。

    没有临床试验已经研究或正在研究第三剂MVA-BN(来自2024年3月 clinicaltrials.gov 日的分析),但加强剂量是灭活疫苗的常见做法。MVA-BN是一种活的、不可复制的疫苗,因此可能等同于灭活疫苗。

    研究对于为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信息至关重要,瑞典最大的性传播感染诊所正计划进行一项以免疫学参数为主要结果的加强剂量的随机临床试验,与那些接受过两剂常规全皮下注射剂量 (sc) (0.5ml)、两剂节省剂量的皮内剂量 (id) (0.1ml) 的人进行比较, 或一剂 SC/一剂 ID,以及没有加强剂量的人。

    尽管如此,瑞典的猴痘病例很少,而且大部分是在 2023 年(12 例)和 2024 年(5 例)期间输入的,绝大多数是未接种疫苗的人。

    关于瑞典突破性感染发生情况的数据收集正在进行中。在科学文献中,在接受不同疫苗接种策略(即 sc/sc、id/sc、id/id)的个体中报告了突破性病例。

    结果表明,长期保护性免疫可能需要加强剂量来维持。由于瑞典目前猴痘的情况稳定,传播率最低,任何政策变化都应得到临床试验结果的支持。


  • 原文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4-03-swedish-decline-neutralizing-antibodies-mpox.html
相关报告
  • 《早期的冠状病毒试验表明疫苗的安全性,抗体反应》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11-19
    • 伦敦——冠状病毒(Coronavac) I/II期试验的结果显示,它是安全的,并在18至59岁的健康志愿者中引起抗体反应。冠状病毒是一种基于传统的SARS-CoV-2全灭活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在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这项试验中,在第一次免疫的28天内,分别注射了两剂疫苗(间隔14天),诱导了抗体反应。 该研究确定了产生最高抗体反应的最佳剂量,同时考虑了副作用和生产能力,为3氧化石墨烯。这一点正在科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疫苗的三期试验中得到进一步研究。 平均中和抗体滴度由冠状病毒引起的23.8到65.4不等。这低于COVID-19康复患者的平均水平,后者为163.7。 然而,根据研究人员使用其他疫苗的经验和对猕猴进行临床前研究的数据,他们仍然认为冠状病毒能够对COVID-19提供足够的保护。 II期没有评估t细胞反应,这将在正在进行的III期研究中进行。 这项试验的目的不是评估疗效,因此,正在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进行的三期研究的结果,对于确定冠状病毒产生的免疫反应是否足以防止SARS-CoV-2感染至关重要。这些国家的COVID-19感染水平都很高。 研究人员注意到,抗体反应的持久性也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验证,以确定任何保护可能持续多久。还需要在其他年龄组和已有疾病的人群中进行进一步试验来测试疫苗。 他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冠状病毒能够通过每14天间隔注射两剂疫苗,在免疫接种后的四周内诱导快速抗体反应。我们相信,这使得疫苗适合紧急使用流感大流行期间,“Fengcai朱说,江苏省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南京,中国,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补充道,“从长远来看,当COVID-19的风险较低,我们的研究表明,给两个剂量一个月区间,而不是一个为期两周的间隔,可能更适合诱发更强并有可能持久的免疫反应。 冠状病毒是一种基于SARS-CoV-2毒株的化学灭活全病毒疫苗,该毒株最初是从中国的一名患者身上分离出来的。 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试验期间,改变了疫苗的生产过程,以提高生产能力。报告的副作用没有差异;然而,在研究的第二阶段,在引入新过程后,免疫反应要强烈得多,并且产生SARS-CoV-2抗体的参与者比例更高。 后来很明显,新的制造过程产生了大量完整的刺突蛋白,病毒通过它进入宿主细胞,并留在灭活病毒的表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副教授Naor Bar-Zeev在对研究结果的评论中说:“从这项研究中可以得到两个教训。”“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试验和测试平台来生产疫苗。我们知道它们的局限性,但我们也知道在以前的版本中它们通常是安全的。第二,科学和生活中一样,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改变生产流程以扩大产量可以改变疫苗的性能。” 安全性及抗体结果 一期/二期试验在中国江苏省遂宁县进行。只有无COVID-19感染史、未到过COVID-19高发地区且在招募时无发热征象的人员才被纳入研究。 在第一阶段,在4月16日至4月25日期间登记了144名健康志愿者。参与者被分成两组,接受两种疫苗接种计划中的一种,两种接种间隔14天(第0天和第14天),或者两种接种间隔28天(第0天和第28天)。 在两组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低剂量的疫苗(3个单位,24个单位),高剂量的疫苗(6个单位,24个单位)或安慰剂(24个单位)。总的来说,在第一阶段,96名参与者接受了两剂冠状病毒,47人接受了安慰剂(一名参与者从安慰剂组退出)。在最终免疫后14天和28天检测抗体水平。 在每次服药后的前7天,参与者使用纸质日记卡记录任何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疼痛或发红、发烧或咳嗽。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收集到严重的不良事件,直到最后一次服药后6个月。 在第一阶段的试验中,在两个接种时间表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表明没有剂量相关的安全问题。大多数报告的副作用是轻微的,参与者在48小时内恢复,最常见的症状是注射部位疼痛。 在第0天和第14天接种计划中,6- fg组在第一次接种后48小时内出现1例严重过敏反应,认为可能与疫苗接种有关。然而,参与者在3天内接受了治疗并康复,并且在第二次注射疫苗后没有出现类似的反应。 本月早些时候,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Brazilian N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Agency)在接到严重不良事件报告后,停止了冠状病毒(Coronavac)在巴西的III期试验,但随后又重新开始。 当第一阶段的所有参与者在第一次服药后结束了7天的观察期后,试验的第二阶段开始。大约600名健康志愿者在5月3日到5月5日期间参加了这项研究。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发现第0天和第28天的时间表引起最强的抗体反应。 然而,即使在最高水平,冠状病毒引起的抗体也低于已从COVID-19中恢复的患者,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平均中和抗体滴度为65.4,COVID-19患者的中和抗体滴度为163.7。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Sinovac)的医学经理曾刚(Gang Zeng)指出,目前有许多疫苗正在开发中,每种疫苗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他说:“冠状病毒可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储存在摄氏2到8度的标准冰箱中,这是许多现有疫苗的典型特征,包括流感疫苗。” 此外,冠状病毒在储存中可以保持稳定长达三年。这可能为向冷藏设备供应困难的地区提供分销优势。
  • 《人际传播被证实 猴痘病毒会成为下一个“天花”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24
    •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5月13日以来,12个非猴痘病毒流行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了猴痘病毒感染病例,确诊92例、疑似28例。猴痘病毒正在发生人际传播,猴痘患者出现症状时具有传染性,通常持续2—4周,尚不清楚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   由于猴痘(monkeypox)与天花(smallpox)在名字上都带有“pox”,发病时人体会产生水泡,而且都属于正痘病毒属,不少人担忧猴痘病毒进一步传播会不会带来大规模感染的风险。   猴痘病毒会成为下一个“天花”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5月23日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猴痘病毒较大可能不会引起下一个大流行暴发,但在应对上应该重视它。无论哪种传染性疾病,能不能有效应对还是要看最经典的“三板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能做到什么程度。   控制传染源:竟要小心土拨鼠   “在美国,有饲养土拨鼠结果却感染猴痘病毒的案例。可以说,啮齿类动物是猴痘病毒的主要传染源。”郭威说,天花之所以能够被消灭,除了疫苗有效,还由于人类是它的唯一宿主,没有其他宿主动物。猴痘病毒不同,它有多种宿主动物,因此在控制传染源方面,除了考虑社会传播,还要在与啮齿类动物接触时保持警惕。   传染源方面,郭威表示,除了防范与人接触产生的感染,还需要防范与动物接触可能带来的感染。   “猴痘病毒虽然被称为猴痘病毒,但其中间宿主不仅仅是猴子。”郭威提醒,它的名字是由于首先在猴子中发现,但很多啮齿类动物都携带这种病毒。   因此,前往流行地区旅居返回的人员还是要注意自身的症状,必要时向卫生专业人员报告,进行必要的隔离。记者了解到,相关单位已开始依据猴痘病毒的序列涉及相关的检测试剂盒,用于传染源的发现与排查。   切断传播:“喝杯咖啡”事不大   “新冠病毒和天花病毒是经呼吸道传播的,目前报告的病例显示,猴痘病毒在人际间大多经过密切接触传播。”郭威表示,这种传播方式意味着“切断传播途径”较易被控制,也意味着对普通公众来说,避免与感染者非常亲密的接触就可不被病毒侵犯。   事实上,喝杯咖啡、聚餐并不在亲密接触范围之内。这与病毒的感染方式相关。郭威解释,猴痘病毒需要先进入人体的血液,经由血液在人体内入侵细胞,因此经由黏膜接触传播是它的主要传播方式。新冠病毒则不同,它直接与呼吸道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就能入侵细胞、繁衍、排毒,再传播,因此主要经由呼吸道传播。   世卫组织网站显示,猴痘病毒可能类似于一些性传播的疾病,如疱疹和梅毒,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病例在性健康诊所被检测到。目前大多数猴痘病例在男男性行为者中被发现,但不排除社区传播的可能。除了性行为,经口腔溃疡、接触患者的体液、被传染的衣服等都有可能感染猴痘病毒。   免疫保护:天花疫苗有效率85%   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属于同一种属,经过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率达到85%。   那么,是不是无需研究新的猴痘疫苗了呢?之前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是不是对猴痘病毒免疫呢?   “新疫苗还是可以研发的,毕竟天花疫苗不是专门针对猴痘疫苗研发的。在猴痘疫苗未研发出来之前,如果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流行,开始接种天花疫苗产生抗体,对猴痘病毒也是起一定预防作用的。”郭威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胳膊上会有一个面积和蚕豆一样大的花疤,是接种天花疫苗留下的。”郭威解释,理论上说一辈子接种一次就可以了,但随着年龄增长、时间延长,人体中的抗体也会下降,如果真的出现了流行,也是需要补种疫苗的。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就不再接种天花疫苗了,40岁以下的人群一般都没有对猴痘病毒的免疫能力,如果流行,仍需要接种疫苗。   “一般而言,猴痘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使未接种疫苗、体内没有特异性抗体,人体内还有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比如巨噬细胞等也可以消灭掉猴痘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大多来说2—4周可以康复,无需过度恐慌。”郭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