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在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几个月内,抗体的质量会改善》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2-27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对Pfizer-BioNTech mRNA新冠疫苗的抗体反应,发现在接种这种COVID-19疫苗后的至少6个月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逐渐变得更加强大,并更精确地靶向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SARS-CoV-2。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2月1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rminal centre-driven maturation of B cell response to mRNA vaccination”。

    抗体的质量随着它们在数量上的减少而增加,这一观点对免疫学家来说并不奇怪。华盛顿大学免疫学家Herman Eisen博士和Gregory Siskind博士于1964年在动物身上描述了这个过程。但是,这项新的研究是第一个详细追踪人体的抗体反应成熟的研究。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疫苗后几个月内抗体水平的下降主要代表了向可持续免疫反应的转变。产生大量的抗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免疫系统不能无限期地维持如此高的活动水平,因此它逐渐转向产生少量的更强大的抗体。 这些作者说,即使是相当低的抗体水平也会继续提供一些对疾病的保护--只要这种病毒不发生变化。论文通讯作者、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病理学与免疫学副教授Ali Ellebedy博士说,“如果这种病毒没有变化,大多数接种了这种疫苗的人将处于非常好的状态。我们观察到的抗体反应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强大免疫反应。我们从未想过,在第二剂疫苗注射后的六个月里,许多人仍在积极改善他们的抗体质量。对我来说,这很了不起。问题是,这种病毒不断进化,产生新的变体。因此,这些抗体在识别原始毒株方面越来越好,但不幸的是,它们识别的靶标一直在变化。”

    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是来自B细胞家族。追踪B细胞反应的所有阶段---从起始到抗体产生的高峰期,再到能够在人体下次遇到相同的病毒时迅速产生新的抗体的记忆B细胞的出现---需要反复从身体的某些部位取样,而这些部位可能很难进入。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B细胞家族的关键成员位于血液、淋巴结和骨髓中。从淋巴结获取B细胞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需要使用超声波来定位淋巴结内称为生发中心的微小免疫结构。获取骨髓样本需要将针插入骨盆骨。

    这些作者在42名参与者接受第一剂Pfizer-BioNTech mRNA新冠疫苗之前以及之后的第3、4、5、7、15和29周收集了这些参与者的血液和15名参与者的淋巴结样本。他们还从11名参与者那里获得了第一剂疫苗接种之后第29和40周时的骨髓样本。有8个参与者提供了所有三种样本,使得这些作者能够跟踪这些人体内抗体反应的产生。这八个人中没有人感染过SARS-CoV-2,因此他们的抗体反应完全是由于接种疫苗造成的。

    这些作者发现针对SARS-CoV-2的B细胞在所有参与者的生发中心持续了几个月。甚至在接种疫苗六个月后,15人中有10人的生发中心仍有B细胞。生发中心就像新兵训练营,B细胞在那里接受训练,以便制造出质量更好的抗体。B细胞在生发中心呆的时间越长,其抗体的效力就越强。Ellebedy说,人们一直认为生发中心只持续几周,因此发现这些新兵营在接种疫苗后这么长时间内仍在训练大多数人的B细胞是一个惊喜,这也表明强大的抗体反应在不断成熟和改善。

    事实上,在接种疫苗六个月后,抗体明显比开始时要好。在一组实验中,这些作者发现,只有20%的早期抗体与这种病毒的一种蛋白结合。6个月后,来自同一人的近80%的抗体与这种病毒蛋白结合。

    Ellebedy说,“当你观察抗体时,数量不应该是你唯一关心的问题。疫苗接种六个月后的抗体在数量上可能会减少,但它们的质量要好得多。这种抗体反应的完善是自我进行的。你打了一针疫苗,也许你的胳膊疼了一天,然后你就忘了它。但六个月后,你的生发中心仍在运行,你的抗体仍在变得越来越好。”

    当然,这些抗体的质量是根据用于设计这种疫苗的原始病毒来衡量的。如果一种新的变体与原始病毒有足够大的不同,它可能能够逃脱曾经强大的抗体。Ellebedy及其同事们已经开始研究变体特异性的增强剂对疫苗接种后的抗体反应的影响。

    Ellebedy说,“当一种新的变体出现时,一切都会改变。你必须重新训练你的免疫系统。这就像更新你的反恶意程序软件,以确保它与正在流行的最新计算机病毒相匹配。这并不意味着旧的软件是坏的。它只是意味着它不再完全匹配它将要遇到的病毒。”

    参考资料:

    Wooseob Kim et al. Germinal centre-driven maturation of B cell response to mRNA vaccination. Nature, 2022, doi:10.1038/s41586-022-04527-1.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96224.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 Medicine:这个群体接种疫苗不能预防新冠后遗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6-07
    • Long COVID,也被称为COVID-19长期后遗症,通常是指COVID-19后遗症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对此的研究滞后于急性感染期的研究。 Nature Medicine发表了由美国VA医药系统(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领衔的疫苗突破性感染后的Long COVID研究。这也是当前入组规模最大的一项Long COVID研究。VA医院系统隶属于美国联邦政府VA部,是美国唯一一个政府运营的医疗机构,也是美国最大的医疗机构。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国家医疗保健数据库招募了一个由33940位BTI患者组成的队列,并保持随访6个月,其他3个对照组为几个当前未感染新冠的队列,分别为当前组 ( n= 4983491)、历史组 ( n= 5785273) 和接种疫苗控制组( n = 2566369) 。研究人员发现: ★ 与接种过疫苗同时尚未感染的当前对照组群体相比,在感染病毒6个月后,BTI人群在疾病发生的前30天内,表现出更高的死亡风险(HR = 1.75, 95% CI: 1.59, 1.93)和偶发急性后遗症的出现率,如心血管、凝血和血液学、胃肠道、肾脏、心理健康、代谢、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等疾病 (HR = 1.50, 95% CI: 1.46, 1.54)。与历史组和接种疫苗控制组相比,上述结果仍保持一致; ★ 与之前未接种过疫苗的新冠感染者相比,接种过疫苗的BTI患者的死亡风险(HR = 0.66, 95% CI: 0.58, 0.74)和急性后遗症出现率(HR = 0.85, 95% CI: 0.82, 0.89)都显示降低;这与之前的研究结论一致。 总之,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前接种疫苗只能在疾病的急性后期提供部分保护,在前期的保护效力甚微。因此,将其作为唯一的缓解策略可能无法最佳地减少感染新冠的长期健康后果。研究结果强调接种疫苗可以降低出现后遗症的几率,但不能完全消除其发生,认为继续优化BTI一级预防策略十分必要。
  • 《新冠疫苗能够迅速消除全球疫情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0-16
    • 自3月13日世卫组织(WHO)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至今已逾7个月,全球疫情进展怎样了呢?截至北京时间10月14日晚10:14分,WHO报告全球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3800万,其中死亡病例超108万。更为严峻的是,确诊病例总量仍未见顶,疫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图表1) 疫苗被认为是控制疫情的根本解决办法。面对百年不遇的世界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制药企业、研发机构和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资金进入疫苗和治疗药物研发中。据Cortellis数据库统计,截至9月底,全球共有763项针对新冠病毒的研发项目,其中包括179项疫苗项目。又根据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10月14日报告,全球已有11款新冠疫苗进入III期临床阶段,有6款被批准紧急使用或有限使用,尚无疫苗获得正式完全批准。(图表2) 目前有四款新冠疫苗在美国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尚无疫苗获得紧急使用许可或完全批准,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表示将在总统选举(11月3日)前推出疫苗。舆论担心政治压力将会导致疫苗的批准不够科学严谨,近期阿斯利康和强生先后因为疫苗的不良反应导致临床试验暂停,更增加了民众对疫苗安全有效性的忧虑。 然而,即使新冠疫苗获得了世界各国药监机构的完全批准,疫情的控制和解除仍然是一个长期过程。新冠疫苗难以迅速消除全球疫情! 新冠疫苗的审批要求宽松 回顾历史,人类战胜任何一种大规模流行病都需要漫长的过程。1980年,世卫组织第33届大会正式宣布人类已经彻底消灭天花,这距1860年代牛痘苗正式出现已经过去了约120年。其他疫苗,如针对结核病的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从获得批准到有效控制均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过去多数疫苗通过使用灭活或减毒病毒成功开发,并且被证明非常有效。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数据,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有效性接近100%,麻疹疫苗1剂后的有效性为93%、2剂后的有效性在97%以上。 如果病原体在传播中出现变异,这就需要开发针对不同毒株的疫苗,增加了流行病防控难度和所需的时间。例如,美国CDC每年都在研究季节性流感疫苗在保护人们抵抗各种毒株方面的有效性。由于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变异,统计数据显示,疫苗在降低流感疾病的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在40%到60%之间。 今年4月,世卫组织指出,理想的疫苗应该在至少70%的人口中建立免疫力,包括老年人。要达到群体免疫,即病毒不再传播的临界点,需要至少70%的人口接种疫苗或感染病毒后康复。此外,这一估计是基于疫苗能够诱导对病毒的长期免疫力的假设做出的。然而,美国FDA在6月发布指导文件称,为了确保广泛部署的新冠疫苗是有效的,安慰剂对照疗效试验的主要疗效终点估计应至少为50%。新冠疫苗的审批要求与完全消除疫情的标准有明显的差距。 新冠疫苗获批后面临真实世界评估 疫苗通常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涉及成千上万人的临床试验过程。疫苗只有在证明其安全性并至少达到有效性的最低标准后,才能获得药监机构的批准。然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条件仍然不够全面多样,在疫苗上市并且被大量使用后,有效性和任何罕见的副作用或安全性问题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假设首款获得完全批准的新冠疫苗的预防效果为70%,这意味着每10个接种疫苗的人有7个会得到保护,另外3个不会。虽然对于受保护的7人来说是好消息,但问题是无法预测谁会获得保护。推测疫苗有可能减轻剩下3人的疾病严重程度,包括减少住院和康复时间等。监管机构关注的是疫苗能否预防疾病,但是有些疫苗在不预防感染的情况下可防止接种者发病,接种者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作为无症状携带者传播病原体。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新冠疫苗能否帮助人体建立长期免疫力。疫苗的保护作用能够持续多久,是会持续数年,还是类似于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注射。根据历史数据,一些导致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毒株无法产生持久的抗体,而从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和MERS(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等致命的冠状病毒疾病中康复的患者,产生的抗体可以持续2-3年。 那么人体对新冠病毒(SARS-CoV-2)的免疫力会持续多久呢?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抗体水平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仅仅2-3个月就下降了。类似的,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9月的一份报告指出,新冠肺炎康复者的抗体水平在几个月内迅速下降。报告还指出,从疾病中康复的人可能会在一年内失去任何抗体。 在更深入的了解新冠肺炎康复者的免疫状况之前,仍有许多事情未知。抗体计数减少是否意味着免疫力消退?当再次接触病毒时,这些抗体会有何反应?在严重感染的人群中,抗体水平是否较高?此外,新冠病毒是否可能导致二次发病?由于围绕感染康复者的免疫状况存在诸多未解之谜,新冠疫苗的真正功效将更加不确定。 此外,目前大多数候选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仅在成年人中进行,而推迟在儿童和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中进行。这可能意味着这些群体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方面的滞后,使儿童甚至是一线医护人员的接种变得复杂,其中许多人是育龄女性。 获批的新冠疫苗可能受产能制约 疫苗的生产制造很复杂,以赛诺菲巴斯德的灭活疫苗为例,整个制造过程共包括11个环节,包括培养、收获、纯化、灭活、效价组装、制剂、装填、冻干、包装、批放行和运输。整个生产过程耗时6-36个月,70%的时间用于多达数百项测试的质量控制,任何测试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从头开始生产。(图表3) 制药企业声称在新冠疫苗正式获批之前就已经在生产疫苗。然而,拥有充足的疫苗原液供应并不意味着制药商拥有充足的包材,如玻璃瓶、注射器等。有限的生产线能力,如在严格无菌条件下生产疫苗需要的特殊设施,很可能会妨碍获批疫苗的及时应用。许多候选疫苗必须在较低温度下运输和储存,这增加了复杂性。 在疫苗被制造出来之后,还面临着复杂的分发问题,主要为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公众接种的优先级问题。以美国为例,美国CDC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发布了一个框架,说明谁应该优先接种最初的新冠疫苗。此外,美国各州和地方的卫生部门对于物资的发放也有发言权。许多候选疫苗的接种计划包括2剂,间隔几周,这将进一步减缓分发的覆盖速度。 新获批疫苗的公众接受度问题 对于疫苗的长期安全性问题,在国外广泛存在着一些质疑,甚至存在反疫苗运动。即使新冠疫苗符合美国FDA和世卫组织的批准标准,证明收益大于安全风险,要获得公众的认可仍需要时间和教育。 今年5月,美联社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只有不到50%的美国人计划接种获批且可得的新冠疫苗,这与著名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也在5月进行的一项民调结果类似。7月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普通民众(调查中为患者patients,但患者接种预防性疫苗无意义,应该是指普通民众更加准确贴切)和医护人员在何时及是否接种新冠疫苗的问题上存在分歧。54%的医护人员愿意在新冠疫苗获得FDA批准后即接种,而仅有23%的普通民众愿意。53%的普通民众和较多的医护人员(28%)都认为新冠疫苗需要更加深入的安全性测试。这项由RoberPearlMD.com网站进行的民调在《美国医疗每月沉思》(Monthly Musings on American Healthcare)杂志10000+订阅用户中进行。(图表4) 结 语 全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发新冠疫苗,多数专家、组织认为并推动新冠疫苗在2021年正式获批。然而,一个事实被选择性的忽视了,腮腺炎疫苗作为迄今最快成功开发的疫苗也耗费了4年,其他的所有疫苗都需要更长的时间。新冠疫苗不到2年的计划研发时间对现有的科技水平、监管制度提出了重大挑战。不同国家在新冠疫苗研发进度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分配上的问题。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和世卫组织倡导建立了全球新冠疫苗协调机制COVAX,旨在保障世界各国各地区能公平获得疫苗,目前已有超过160个国家加入。 祈盼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早日问世,全世界携手战胜这场无国界的全球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