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活性血管扩张剂对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进展具有程度依赖性的影响》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 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5-07-09
  • 主旨:一项对前瞻性收集的数据进行的后验分析表明,血管活性血管扩张药物(VVDs)对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Sc-ILD)的进展具有不同的影响。前列腺素类药物对患有轻度血管病变的患者具有保护作用,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s)则与病情恶化症状降低的风险降低相关。方法:研究人员对欧洲硬皮病试验与研究小组(EUSTAR)数据库中前瞻性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后验分析。该分析涵盖了 2156 名经高分辨率 CT 确认患有 SSc-ILD 的患者,共进行了 5996 次年度就诊。VVD 治疗包括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 抑制剂和前列腺素类药物,这些药物在研究期间至少使用了 3 个月。在 9 至 15 个月的时间间隔内,通过三种定义对病情进展情况进行评估:进展 A(用力肺活量[FVC]下降≥10% 或 FVC 下降 5%-9%,同时肺对一氧化碳的扩散能力[DLCO]下降≥15%)、进展 B(FVC 下降≥5% 或 DLCO 下降≥10%)以及进展 C(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恶化)。要点:共有 80% 的患者为女性,51% 有弥漫性皮肤病变,56.5% 为 Scl-70 阳性。前列腺素类药物对无指端溃疡的患者在预防进展 A(优势比[OR],0.61;95%置信区间,0.46 - 0.83)和进展 B(OR,0.76;95%置信区间,0.60 - 0.94)方面显示出保护作用。ERA 与防止纽约心脏协会分级恶化(OR,0.42;95%置信区间,0.21 - 0.86)有关,无论是否存在指端溃疡。在中位 5.6 年的随访期间,VVD 暴露对死亡率没有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静脉注射免疫调节剂的有益效果似乎取决于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这些药物在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中的长期疗效。”该研究的作者、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和伯尔尼大学医院的医学博士阿德拉-克里斯蒂娜·萨鲁布说道。来源:萨鲁布在欧洲风湿病学会 2025 年年会的欧洲联盟风湿病协会(EULAR)2025 年年会摘要 OP0003 上进行了报告。局限性: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在研究期间存在临床实践和治疗指南的变化。研究人群存在高度异质性,且存在缺失数据,包括缺乏通过高分辨率 CT 测量放射学进展的数据。披露:萨鲁布没有财务披露或利益冲突需要报告。其他一些研究作者与许多制药公司有财务关系,其中一些公司销售静脉注射免疫调节剂。这篇文章是使用多种编辑工具(包括人工智能)在编辑过程中创建的。
  • 原文来源: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vasoactive-vasodilators-show-severity-dependent-effects-2025a1000fyv
相关报告
  • 《针对系统性硬化症血管扩张的协同药物组合研究》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5-07-09
    • 血管病变在系统性硬化症(SSc)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血管活性血管扩张药物(VVD)是一种选择。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欧洲风湿病协会联盟——最近发布的治疗建议指出,对于患有 SSc 的患者,血管病变管理方面的进展强调了使用各种 VVD 的治疗连续性,同时也强调需要进行试验以寻找潜在的协同组合,并需要高质量的现实世界数据来建立证据。在巴塞罗那举行的 2025 年 EULAR 会议上分享的新数据可能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一步。大多数 VVD 临床试验都已显示出抗纤维化作用,但关于它们是否也能改善肺功能测试并防止 SSc 相关间质性肺病(ILD)的进展,结果却各不相同。阿德莱-克里斯蒂娜·萨鲁布(Adela-Cristina Sarbu)提出的后验分析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即评估 VVD 对患有 SSc-ILD 的患者的功能进展和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利用 EUSTAR 数据库中的数据,他们对 2156 名接受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磷酸二酯酶-5 抑制剂(PDE5i)或前列腺素类药物治疗至少 3 个月的患者进行了三项不同方面的评估。前两项评估关注的是通过用力肺活量(FVC)加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在不同阈值下所测量的功能进展情况,而第三项评估则仅关注主观病情恶化情况,该评估以心力衰竭类别为依据。在预测这两种类型的进展时,对于那些没有出现指端溃疡(已知与间质性肺病(ILD)的发展有关)的患者,前列腺素类药物似乎具有保护作用。相反,当以心力衰竭类别来定义进展时,接受 ERA 治疗显著降低了病情恶化的风险,且这一保护作用不受指端溃疡的存在与否的影响。有趣的是,在分析中发现,DLCO 与 VVD 类别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所不同:与 ERA 联合使用时作为风险因素,但与前列腺素类药物结合时则作为保护因素。在生存分析中,VVD 暴露对死亡率没有显示出任何显著的独立影响。作者得出结论:对于患有轻度血管病变(定义为无指端溃疡但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高)的患者而言,接触前列腺素类物质与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有关。相反,接触ERA似乎与症状加重的风险降低有关,这种关联在血管病变更严重的患者(DLCO 较低)中更为明显。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VVD 在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中的有益作用,但这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进展。在巴塞罗那会议上提交的另一份摘要也利用了 EUSTAR 数据来评估 VVD 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的发展之间的关联,这次研究对象为 4091 名患者。这项工作再次考察了 ERA、PDE5i 和前列腺素类物质,同时也包括常规和生物免疫抑制剂。结果显示,PDE5i 和前列腺素类物质与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显著相关。虽然这一独立结果仅在前列腺素类物质这一类别中出现,但 PDE5i 的统计学显著交互作用仅在伴有指端溃疡的情况下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接触 PDE5i 与间质性肺病发病风险降低有关。尽管常规免疫抑制剂与弥漫性皮肤系统性硬化症的相互作用与特发性肺间质疾病(ILD)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但这一关联最终仅呈现出一种向保护ILD发病方向发展的趋势。总之,报告作者科西莫·布鲁尼表示:“我们表明,使用主要的血管性药物(特别是西地那非和伊洛普罗司)——而非免疫抑制剂——可能对 1 年内系统性硬化症-ILD 的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将观察时间分为两个时期:2015 年之前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系统性硬化症治疗建议公布之前和之后,以测试实践的变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结果。比较这两个时期,他们发现曾经患有手指溃疡的患者比例有所上升,从 18.5%上升到 42.1%。这归因于宣传活动提高了识别率,以及一定的幸存者偏差。在这两个时期之间,主要的血管性药物的使用略有增加。当将来自总体人群的模型应用于 2015 年之前的就诊病例时,它们证实了前列腺素类物质、伊洛普罗司以及西地那非与数字溃疡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保护性关联。对于 2015 年之后的数据,它们证实了 PDE5i(西地那非)与数字溃疡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中的保护性相互作用,但未证实其与前列腺素类物质或伊洛普罗司之间的相互作用。综合来看,这两篇摘要表明,静脉注射维生素 D 的有益效果可能因是否存在数字溃疡而有所不同,并进一步强调了根据是否存在数字溃疡来调整干预措施的必要性。
  • 《系统性硬化症与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一项荟萃分析》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4-03-25
    • 我们旨在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估系统性硬化症(SSc)与主要脑血管/心血管风险之间的关系。从数据库开始到2023年10月10日,系统地搜索了比较SSc患者和对照组脑血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研究。主要结果是SSc患者的卒中风险。次要转归包括心肌梗死(MI)、心血管疾病(CVD)、外周血管疾病(PVD)和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17项研究包括6642297名参与者。SSc与中风(HR,1.64;95%置信区间[CI],1.35-2.01)、心血管疾病(HR,2.12;95%可信区间,1.36-3.3)、心肌梗死(HR,2.15;95%CI,1.23-3.77)、室性心动过速(HR,2.75;95%CI,1.77-4.28)和肺静脉血栓形成(HR,5.23;95%CI4.25-6.45)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亚组分析显示,非亚洲组的中风风险显著增加(HR,1.55;95%置信区间,1.26-19.9),而亚洲组的风险更高,但无统计学意义(HR,1.86;95%可信区间,0.97-3.55)。研究发现,SSc与脑血管/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这些发现强调了血管病变在SSc中的重要性,并表明需要在这一高危人群中加强临床监测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