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dvances:科学家们观测到冰川崩解造成的水下海啸》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12-01
  • 近期,英国南极调查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BAS)的研究人员在南极洲一艘科考船上观测到冰川前部的崩解。此外,他们还记录了与之相关的“内部”水下海啸,这一现象之前在海洋混合和计算机模型研究中一直被忽略。观测结果于近期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

    南极洲融化的冰川水沿着冰川两侧山谷流向海岸,当一些冰融化到海洋中时,断裂形成大小不一的冰山。BAS的考察船RRS James Clark Ross在南极半岛的威廉冰川附近进行海洋测量时,冰川前部急剧解体成数千个小碎片。研究小组估计这次冰川崩解的面积约为78,000平方米,大约相当于10个足球场的面积,冰川的前端高出海平面40米。在断裂之前,深度约50-100米处的水温较低,更深处的地方的水温较高。在冰川崩解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深度的温度更加均匀。

    研究的主要作者、BAS极地海洋团队负责人Michael Meredith教授指出,大多数冰川末端在海里,进而分裂成多个冰山。这种冰川末端融化断裂发生崩解的过程不仅可能引发海面大浪,也会在海洋内部产生波浪,使海洋内部水层发生混合,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海水纵向温度和前端可融化冰量。

    海洋混合会改变水中营养物分布,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此前,科学家们认为海洋混合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夏季风和潮汐作用,但没想到冰山崩解引发的内部海啸也是海洋混合的一种方式。与夏季风和潮汐引起的波浪不同,海啸是由地球物理事件引起的,例如地震或滑坡。至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经在部分地区发现到由山体滑坡引起的内部海啸,但没有人注意到内部海啸正在南极洲周围发生。

    因为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冰川将会消退和崩解地更加频繁,会增加内部海啸和它们所造成海洋混合的发生频率。该研究改变了人们对南极洲周围海洋混合过程的理解,对气候、生态系统和海平面上升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刁何煜 编辑)

  • 原文来源:https://www.bas.ac.uk/media-post/underwater-tsunamis-created-by-glacier-calving/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了创纪录的温水,指出造成冰川融化的原因》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02-14
    • 一组科学家首次在南极洲冰川下的一个关键点观测到暖水的存在,这一令人震惊的发现指出了冰架逐渐融化的原因,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担忧。如果这些水域导致南极洲冰川融化,世界上有更多人居住的地区就会感受到海平面的变化。记录到的暖水——高于冰点2度多——在斯威茨冰川下流动,斯威茨冰川是南极西部冰盖的一部分。这一发现是在冰川的搁浅带上发现的,那里的冰从完全位于基岩上过渡到作为冰架漂浮在海洋上,这是决定冰川整体后退速度的关键。它将消耗大量的水,其水量约为大不列颠或佛罗里达州的面积,目前约占全球海平面上升的4%。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斯威茨冰川是世界上最脆弱、最重要的冰川——它的崩塌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近1米,可能压倒现有人口密集地区。虽然在过去的十年里,人们观察到了冰川的衰退,但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此前尚未确定。 科学家们的测量工作是在1月初完成的,此前研究小组创建了一个600米深、35厘米宽的通道,并部署了一个海洋感应装置来测量冰川表面以下移动的水域。这个装置可以测量水的湍流以及其他特性,如温度。湍流的结果是来自冰川的新鲜融水和来自海水的咸水混合。 纽约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教授Holland指出:“我们的研究小组刚刚在已知冰川正在融化的斯威茨接地带的一段区域记录到了这样的温水,这表明它可能正在经历一次不可阻挡的退缩,这对全球海平面上升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标志着斯威茨冰川第一次通过钻孔进入海洋活动,并部署了测量海洋湍流和混合的科学仪器。这个洞在1月8日和9日被打开,冰川下面的水在1月10日和11日被测量。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潮汐冰川下海底融化和 地表下几何形状的直接观察》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11-21
    • 全球冰川的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海洋循环、海洋环流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冰川和冰盖的持续变化是由海底潮汐冰川边缘融化和冰山崩解造成的。然而,冰川变化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底融化的理论建模,缺乏对这些冰川海底融化的直接测量。 2019年7月,《科学》(Science)期刊发表一篇题为《潮汐冰川下海底融化和地表下几何形状的直接观察》(Direct observations of submarine melt and subsurface geometry at a tidewater glacier)的文章。文章介绍了美国俄勒冈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2016—2017年在阿拉斯加东南部的LeConte冰川收集的海洋、冰和大气数据,对潮汐冰川的海底融化速率进行了直接观测。观测结果指出现有的冰川融化理论模型大大低估了水下冰川的融化速度,其融化速度可能比模型预测的快100倍。 研究团队首次意识到海洋盐度和冰川形状的重要性,直接测量了吃水线以下潮汐冰川的融化情况。使用重复的多波束声纳探测来对地下潮汐冰川进行成像,并记录与融化和崩解模式相关的随时间变化的三维几何图形,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主要使用水和空气温度以及洋流数据来测量融化速度。研究发现,在调查的两个季节里,整个冰面的海底融化率都很高,并且从春季到夏季还在增加。观测到的冰川融化速度比目前潮汐冰川融化的理论模型预测要高出两个数量级。研究团队表示,此次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座冰川上,但它可以推广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世界各地的冰川。团队首席研究员、俄勒冈大学海洋学家戴维·萨瑟兰说:“我们已经开始纠正这些模型,其他研究人员也可以用我们的方法探索世界各地的其他潮水冰川。” 这项研究也夯实了此前的一些研究,提出需要重新考虑有关冰川水下融化情况的假设,因为这一现象对海平面上升有惊人的影响。萨瑟兰说:“未来的海平面上升主要取决于这些冰盖中储存了多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