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LED问世 仅90纳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21
  • 3月20日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宁国际联合学院狄大卫教授和赵保丹研究员团队,成功研发出微米和纳米钙钛矿LED,其降尺寸过程仅造成微弱的性能损耗。其中,最小尺寸仅为90纳米的纳米钙钛矿LED,为迄今为止公开报道的最小LED像素。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狄大卫介绍,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显示技术是基于Ⅲ-Ⅴ族半导体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可实现超高清、超高精度的光电显示。但受限于复杂的工艺技术,微型发光二极管制造成本极高,当像素尺寸减小到约10微米或更小时,效率会急剧下降。

    从Ⅲ-Ⅴ族半导体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微型化研究中获得启发,狄大卫团队开始研制用于未来显示技术的更小的钙钛矿LED,于2021年首次提出“微型钙钛矿LED”概念,并获得国家与国际专利。

    用传统光刻工艺制造微型钙钛矿LED会破坏钙钛矿材料。为此,研究团队设计出一套局域接触工艺,通过光刻制作的图案化窗口确保像素区域远离电极边缘,能够制造像素尺寸从数百微米到90纳米的钙钛矿LED,同时保证了LED的发光效率。

    据悉,微米和纳米钙钛矿LED在AR/VR显示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kejizhuangbei/2025/03/21/detail_20250321205684.html
相关报告
  • 《IBM-Science:造出世界上最小的碳纳米管晶体管》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07-25
    • 2017年6月30日,Science发表IBM研究人员的文章,宣布制造出整体尺寸约为40nm的碳纳米管晶体管。目前主流的14nm节点硅基晶体管,其实际整体尺寸在90-100nm左右。这种碳纳米管晶体管不仅整体尺寸比硅基晶体管小一半,而且表现出相当高的归一化电流密度,在0.5V的低供给电压,亚阈值摆幅85 mV/dec下,电流密度高于0.9 mA/μm。此外,在超负荷运算工作下,新型晶体管较硅器件能传输更高的电流。 碳纳米管一直被研究者视为延续摩尔定律的潜在替代材料。但是,使用碳纳米管来替代传统硅基晶体管最大的难度在于,如果要达到理想的性能,碳纳米管截面直径要达到100nm左右,这比目前的硅晶体管要大得多。为了减少这个数字,IBM的研究团队使用钼制作触点,使其直接与纳米管的端部结合,从而减小了所需碳纳米管的体积。研究人员还添加了钴,以便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将合金与碳纳米管进行结合,从而缩小触点之间的间隙。并且,为了提高晶体管的传输电流,研究人员还将多根碳纳米管平行放置形成阵列。 目前最新的硅基晶体管技术已达到5nm节点,该节点下晶体管栅长约为20nm,在此基础上已经很难再取得突破。而碳纳米管直径约为0.4-2nm,这使其能够将晶体管栅长降低到10nm,且不会造成短沟道效应给器件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同等尺寸下碳纳米管晶体管具有比硅晶体管更高的性能。不过,作为一项新技术,高性能纳米管逻辑晶体管距离商业化,还有一些工艺方面的问题如器件稳定性、一致性等需要解决。
  • 《可注射纳米复合晶胶快速止血材料问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30
    • 一种具有血液触发形状记忆恢复的可注射纳米复合晶胶止血材料,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郭保林研究员课题组研制成功,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控制出血是全世界军事和民用创伤中心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可控的出血导致了超过30%的创伤死亡,其中超过一半是发生在紧急护理到来之前。虽然目前常用的止血剂在肢体表面创伤止血方面表现出优秀的性能,但它们通常对战场或日常生活中由枪支弹片或爆炸装置引起的深度创伤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差。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止血性能的天然产物壳聚糖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反应在其主链上同时修饰双键和季铵盐基团。季铵盐化修饰既可以提高壳聚糖的水溶性又可提高其抗菌作用。将该聚合物溶液在冰冻状态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成了具有贯穿多孔结构的晶胶。还引入了碳纳米管,其可以提高晶胶的力学性能、赋予晶胶良好的导电性以及出色的近红外触发响应性(例如止痛药物缓释、光热杀菌等)。研究证明,该止血材料在接触血液时快速吸收血液,其可以浓缩血液,加快凝血过程,同时膨胀后的晶胶可以作为物理屏障堵塞伤口,从而对不可压缩的深部创伤流血表现出很好的止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