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媒:中国加入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17
  • 英国《自然》杂志1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加入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 以寺庙和蘑菇生产出名的北京西部地区注定会变成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中心。上周,中国政府宣布将为这个人工智能产业园投入138亿元——这是中国为实现2030年前成为该领域世界领导者这一计划而投下的第一笔重大投资。但是科学家们想知道,这个拟议中的占地55公顷的人工智能产业园能否吸引到足够多的研究人员。

      得到有成就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是全世界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和研究中心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微软中国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大卫·威普福说:“人工智能的未来将是一场争夺数据和人才的战争。”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向前发展。那里的很多人工智能公司正拼命雇用研究人员。2016年,国家工信部估计中国还需要500万名人工智能工作人员才能满足该产业的需求。

      经验丰富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库较小,中国的企业不得不与跨国公司进行激烈的竞争,比如谷歌公司,一些人担心这类公司正通过高薪吸引大学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学者。而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若缺少研究人员则可能导致整个行业发展的减缓。

      在中国国内,也面临着争夺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激烈竞争。上海纽约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张征(音)说,中国大多数一流的人工智能科学家都去了产业界而不是在学术界。威普福说,微软在北京设立研究院,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招聘来自附近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上个月,谷歌也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以吸引这些天才。

      中国政府意识到,如果想到2030年时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领军者,就需要培训和留住更多的人工智能毕业生。乌镇智库董事长张晓东表示,中国的大多数人工智能指标仍然落后于美国,比如私人投资和专利数量。但这个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等应用领域。“中国在今后10年内是否能取得开创性的突破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缺少基础创新”,北师大系统科学学院教人工智能的张江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好的学习者,但却不是一个好的创新者。”

    (作者大卫·克兰诺斯基,陈一译)

相关报告
  • 《中国加入了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26
    • 中国日报网1月24日电 据美国知名学术期刊《自然》网站报道,北京西部一个以寺庙众多和蘑菇生产闻名的山区成为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中心。中国政府宣布将投资138亿元建设一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这是中国计划在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领导者的第一笔重大投资。 不过,科学家们不知道这个占地55公顷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是否能吸引足够人,因为它位于门头沟区,距离北京市中心有30公里。该园区计划容纳400家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生物识别和深度学习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年产值预计500亿元。北京一家人工智能创业企业的科学家说道:“我觉得高端科技人才肯定不愿意去那儿工作和生活。” 招募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是世界各地人工智能公司和研究机构共同面临的问题。北京微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David Wipf说道:“在未来,人工智能领域将打响数据和人才的争夺战。” 人才争夺战 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正在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前进。2017年,至少有5家开发人脸技术识别的公司(包括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总部均位于北京)投入了10多亿美元,但是很多人工智能公司仍在苦苦寻觅人才。2016年,中国工信部预计,中国还需500多万人工智能人才才能满足当前的产业需求。 全球的人工智能人才规模不大,中国企业还需同谷歌等跨国公司竞争。谷歌在招揽人才方面自有一套手段,一些人担心谷歌会通过高薪吸引很多高校的研究人才。乌镇人工智能研究所的所长Nick Zhang说道:“这是一场人才战,谁能提供最好的待遇,谁就是最后的赢家。”他透露,腾讯和百度现在都致力于人工智能的开发。这两家公司给经验丰富的人工智能人才开出的薪水达到100万美元,甚至更多。“这在5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他说道。 中国缺乏有经验的资深人工智能人才,但是却不缺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阳光、努力,掌握着机器学习和其他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知识。2004年,北京大学率先设立了人工智能本科课程,此后30所大学纷纷引入了类似的课程。 不过,中国高校在满足行业人才需求上仍然有些捉襟见肘,尤其是当很多优秀毕业生选择国外就业,这些年轻的研究人员纷纷选择在美国、以色列等国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工作。上海纽约大学去年12月举行的人工智能海外博士生研讨会上,所有出席的中国研究人员几乎都在美国的大学或实验室工作。研讨会发起人,上海纽约大学的张峥教授表示,他经常会为中国学生写推荐信,帮助他们去美国留学。他说:“我希望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还会选择回到祖国。” 不过,中国国内人工智能人才的争夺战也很激烈。张峥表示,很多国家的人工智能顶尖人才一般选择去企业工作,而不选择从事学术研究。Wipf表示,北京微软更多地会聘请北大和清华两所中国最著名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上月,谷歌在北京设立了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希望吸引中国的人才。张峥表示,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分部对中国的人工智能而言是一件好事,因为相较于中国本土公司,谷歌和Facebook等美国企业会做更多的基础研究工作。他说:“中国缺乏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就职这些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究机构工作,是培养高端人才的一种方式。”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中国政府意识到,如果想要在2030年之前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就需要培养和留住更多人才。中国国务院去年7月发布了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呼吁在中国的小学和中学增强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网上课程也很流行。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张江说:“大家学习人工智能的热情很高。” 根据乌镇研究院的数据,在人工智能的很多指标中,中国仍然落后于美国,例如在私人投资和专利数量方面。不过Nick Zhang表示,二者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的应用领域。 张江说:“中国能否在未来十年实现开创性的突破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想要领导这场竞争还差的很多,因为中国缺少基础性的创新。中国仍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但还不是一个出色的创新者。”
  • 《英媒:人工智能引领世界,中国面临三大障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8-26
    • 中国希望在人工智能(AI)领域领军全球,且AI研究质量已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飞跃。但观察人士警告说,有几个因素或将阻碍中国的AI计划,包括缺乏对用于开发支撑该领域的理论的贡献,以及中国企业不愿对实现根本性突破所需的研究进行投资。 西安交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郑南宁院士表示,中国已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拥有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但仍在打造核心技术工具方面落后于人。例如,美国学者和企业开发的一些深度学习平台,用以设计、建造和训练一系列能使计算机更像人脑工作的算法。这些平台已在世界各地的产业和学界得到广泛应用。尽管百度等开发的开源平台正被用于快速开发AI产品,但中国在硬件方面仍落后于人。世界上大多数由AI“赋能”的顶尖半导体芯片都由美企制造。此外,中国还缺乏设计能支持先进AI系统的计算机芯片的专业技能。郑预测,中国或将需要5至10年才能在基础理论和算法上达到美英的创新水平。 另一因素也对中国在AI领域的进展同样至关重要,那就是留住有才华的研究人员。截至2017年,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AI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才库(约1.82万人),仅次于美国(2.9万人),但在顶尖AI研究人员方面仅排名第六。 此外,若想在AI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制定适当的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因为这将使中国研究人员和企业赢得不可或缺的全球用户的信任,并与别国研究人员展开合作。若中国企业不能展示良好治理前景,将不会被允许获取全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