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人工智能引领世界,中国面临三大障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8-26
  • 中国希望在人工智能(AI)领域领军全球,且AI研究质量已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飞跃。但观察人士警告说,有几个因素或将阻碍中国的AI计划,包括缺乏对用于开发支撑该领域的理论的贡献,以及中国企业不愿对实现根本性突破所需的研究进行投资。 西安交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郑南宁院士表示,中国已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拥有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但仍在打造核心技术工具方面落后于人。例如,美国学者和企业开发的一些深度学习平台,用以设计、建造和训练一系列能使计算机更像人脑工作的算法。这些平台已在世界各地的产业和学界得到广泛应用。尽管百度等开发的开源平台正被用于快速开发AI产品,但中国在硬件方面仍落后于人。世界上大多数由AI“赋能”的顶尖半导体芯片都由美企制造。此外,中国还缺乏设计能支持先进AI系统的计算机芯片的专业技能。郑预测,中国或将需要5至10年才能在基础理论和算法上达到美英的创新水平。 另一因素也对中国在AI领域的进展同样至关重要,那就是留住有才华的研究人员。截至2017年,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AI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才库(约1.82万人),仅次于美国(2.9万人),但在顶尖AI研究人员方面仅排名第六。 此外,若想在AI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制定适当的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因为这将使中国研究人员和企业赢得不可或缺的全球用户的信任,并与别国研究人员展开合作。若中国企业不能展示良好治理前景,将不会被允许获取全球数据。

相关报告
  • 《领跑人工智能 中国将面临哪些难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6-29
    • 《财富》杂志(Fortune)网站25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为何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优势》的文章,对中国应用人工智能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探讨。全文摘编如下: 中国的警官们表示,他们能借助人工智能将罪犯抓捕归案。 今年5月,在中国东部嘉兴市举办的香港歌手张学友的演唱会上,警员们通过使用人工智能面部识别技术从2万名歌迷中抓到了曾在一起土豆买卖中涉嫌欺诈的罪犯。通过演唱会安全检查不久,这名嫌犯便被警方逮捕: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将这名嫌犯的面部图像与通缉犯们的照片比对后得到了匹配结果。于是,警方以盗窃价值1.7万美元土豆的罪名将这名男子逮捕。 这是近几个月以来警方通过使用本土企业Megvii开发的软件在张学友演唱会上成功逮捕的第三名在逃嫌犯。在将人工智能和面部识别技术相结合的研发上,中国国内许多其他团队也都创造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方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移动支付公司蚂蚁金服开发出了“微笑支付”,消费者可以通过刷脸在肯德基门店付款。杭州的一所高中用面部识别技术监控学生的课堂表现。深圳和其他城市的交警用该技术查找乱穿马路的行人和疯狂的快车送货员。面部识别还被北京天坛附近的一个公园用在其公共洗手间当中,以防止厕纸被盗。 所有这些都暗示了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郑重声明,要让中国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者,并为本土创造约1500亿美元的工业价值。 对于中国实现其人工智能梦想的抱负,其他国家是否应该感到惶恐?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针对中国对实现这一抱负的行动,大多数评估结果(不论来自美国官方还是中国专家)都暗示,相关项目都会如宣传的那样执行。 “人工智能中的许多挑战本质上都是全球性的问题。”麦肯锡公司在今年6月的主题报告中指出,“不是单靠政府就可以解决的。” 谷歌前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从由美国引领的发现阶段转向应用阶段,而中国在后者上享有显著的“结构优势”。那么驱动应用发展的因素都有什么呢?答案是数据,计算能力和工程师人才,而所有这些对于中国这一人口大国来说都十分有利。 不过,反对者们也提出了警告。他们表示,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会让这个国家失去几百万个工作岗位,这会给过度依赖重复性生产的中国带来令人担忧的前景。 深度学习似乎也会带来深刻的难题。那么中国将如何应对?
  • 《 英媒:中国加入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17
    • 英国《自然》杂志1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加入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 以寺庙和蘑菇生产出名的北京西部地区注定会变成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中心。上周,中国政府宣布将为这个人工智能产业园投入138亿元——这是中国为实现2030年前成为该领域世界领导者这一计划而投下的第一笔重大投资。但是科学家们想知道,这个拟议中的占地55公顷的人工智能产业园能否吸引到足够多的研究人员。   得到有成就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是全世界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和研究中心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微软中国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大卫·威普福说:“人工智能的未来将是一场争夺数据和人才的战争。”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向前发展。那里的很多人工智能公司正拼命雇用研究人员。2016年,国家工信部估计中国还需要500万名人工智能工作人员才能满足该产业的需求。   经验丰富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库较小,中国的企业不得不与跨国公司进行激烈的竞争,比如谷歌公司,一些人担心这类公司正通过高薪吸引大学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学者。而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若缺少研究人员则可能导致整个行业发展的减缓。   在中国国内,也面临着争夺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激烈竞争。上海纽约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张征(音)说,中国大多数一流的人工智能科学家都去了产业界而不是在学术界。威普福说,微软在北京设立研究院,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招聘来自附近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上个月,谷歌也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以吸引这些天才。   中国政府意识到,如果想到2030年时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领军者,就需要培训和留住更多的人工智能毕业生。乌镇智库董事长张晓东表示,中国的大多数人工智能指标仍然落后于美国,比如私人投资和专利数量。但这个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等应用领域。“中国在今后10年内是否能取得开创性的突破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缺少基础创新”,北师大系统科学学院教人工智能的张江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好的学习者,但却不是一个好的创新者。” (作者大卫·克兰诺斯基,陈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