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网络蓄势待发 未来市场有待开发》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4-09
  • 从2017年末至今,5G网络的话题一直在在业界讨论不休,不断有企业宣布进入5G的研发或者宣布加大投资,我国的三大运营商也宣布加快5G网络的布局试点,至此在科技界中有一种“不提5G概念,你就是与时代脱节会赶不上新的工业革命”的看法。事实上面对目前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对5G的期待是社会发展的“油门”,还是一场“庞氏”骗局呢?

    手机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四代通信技术的演进,目前最先进的网络是4G LTE网络,而明年有些国家将会率先商用5G网络,手机厂商也会推出5G手机,多数人对于5G网络还比较陌生,那么5G网络到底提升在了哪,有何优势呢?

    5G网络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这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整部超高画质电影可在1秒之内下载完成。除了高带宽之外,5G网络相比4G网络还着更低的延迟,5G网络的Ping值可以达到仅有几毫秒。目前的4G网络网速已经非常快了,那么5G网络这么快的速率到底有必要吗?目前来看就算网速再快但电信运营商还是按照流量计费的,很少有人会用移动网络下载电影。

    其实5G网络已经超越了手机网络的范畴,5G决不会是像3G过渡到4G那样给消费者的直观感觉是网速的提升,5G是革命性的,之所以说是革命性的,是因为5G包含物联网,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因特网带来的变革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而5G物联网会将网络的应用范围拓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度。5G网络有两种类型的网,一个是传统的手机网络,另一个则是为万物互联准备的网,也就是物联网,5G网络所要连接的设备不止是手机了,像自动驾驶汽车、远程医疗等都会使用5G网络。就拿无人驾驶来说,没有5G网络那么无人驾驶永远不会成熟,高带宽低延迟的5G网络对于无人驾驶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带宽足够高才能承载马路上数以千计的汽车,只有延迟足够低才能确保出现危险情况时能及时作出反应。无人驾驶要配合物联网使用,只有每辆车每个人都进入车联网之中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现在的无人驾驶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车联网的无人驾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以目前无人驾驶的水平以及发生事故的概率来看,如果普及无人驾驶技术会使汽车公司倒闭。

    除了无人驾驶汽车所使用的5G车联网之外,还有远程医疗等也是随着5G的发展而催生的新产业,得益于5G网络的低延迟,医生在远程手术时能够更加精准的给病人开刀,像人的血管等敏感区域,如果远程医疗延迟过高很可能导致医生操刀不准。

    除了以上所说的5G实际用处之外,5G其实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可能会催生更多新生产业,5G物联网可能会对社会发展带来更加强劲的动力,5G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一环,5G商用会引发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

    总所周知,智能手机自诞生是来自四代通信技术的演进,而4G网络刚出现的时候跟多人认为它只是比5G网速快,但是流量费昂贵,但事实真的如此么?4G网络可能最初只是提升网速,但由它所带动的产业引领了这个时代的发展,首先智能手机的发展,把手机从3G时代的电话短信为主的功能成功扩展到现在的多功能智能手机。其次,它真正带来了“互联网+”这个概念,移动支付,手机约车等都是4G延伸带来的产业,试想如果在3G网络下,你可以用手机扫开“共享单车”么?所以说没有4G的发展现在的微信、支付宝、滴滴和外卖等我们习以为常的手机应用APP可能都不复存在。最后,在网费上,由于4G网络应用成功衍生出了WLAN的应用,将网费的使用大幅下降。

    面对5G的发展,持开放眼光,接纳的眼光是必要,因为5G所带来的产业变革是无法准确预知的,但是5G发展初期也有其缺点,正如任正非在华为研发战略中讲到的,“科学技术的超前研究不代表社会需求已经产生。”他认为5G可能被炒作过热,因为5G的需求还没有完全产生。比如,无人驾驶需要5G技术,可是现在并没有多少无人驾驶车辆。所以说正视5G初期发展中的不足,不断探索新的科技、产业增长点,是发展5G的必经之路。

  • 原文来源:http://www.ccidnet.com/2018/0408/10374390.shtml
相关报告
  • 《陆海并举,2023年风电产业蓄势待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17
    • 当前,能源低碳转型进而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同的战略目标,风能作为理想的低碳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   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联合设计、全面自主创新的道路当前随着国内产品迭代速度的加快,我国风力发电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已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走的是从带料加工,到合作生产或购买许可证国内组装的技术路线,难以掌握风电机组的核心技术,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能力较为薄弱,大兆瓦风机主轴轴承等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水平有待提高。 陆海并举,风电建设有序推进 我国幅员辽阔,在风电建设上陆海并举,取得了一定成果。陆地风电方面,2022年国内陆上风电项目招标对单机容量的要求一再提高,陆上风电机组呈现大型化发展态势。 以内蒙古能源杭锦风光火储热生态治理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134台单机容量为9兆瓦的风电机组及配套机组箱变。 2021年以来,部分新增陆上风电项目开始要求中标单机容量达4兆瓦及以上,中标风电机组中4兆瓦-5兆瓦的机型成为主流。统计显示,2021年,新增陆上风电项目的平均单机容量已超过了3兆瓦,较2020年大幅提升。 2022年,新增陆上风电项目机组单机容量进一步提升,部分陆上风电项目已明确要求中标风机单机容量需达到5兆瓦-6兆瓦。 预计2023年陆上风电机组还将继续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 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具有发电利用效率高、不占用土地资源、适宜大规模开发、风机水路运输方便等优势。补贴到期的压力、加上风机单机容量跨越式的增长,促使于2022-2025年并网的海上风电机组平均价格较2021年降低40%以上。业内机构预测,2023年,海上风电整机商之间针对大叶轮直径风机的激烈竞争仍将持续。 伴随中国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拓展号角的全面吹响,以及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和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风电行业已拉开向数字化转型的序幕。风电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风电装备制造的提质、增效、升级、创新成为关键点,也将是2023年我国风电企业的发力点。
  • 《东南亚4GW级水面光伏电站蓄势待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8
    • 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总计可达400+GW。东南亚活跃的经济增长、得天独厚的水自然资源、新萌芽的探索式市场,足以让这个市场持续蓬勃近一年的漂浮式光伏装机量就可达4GW,迎来崭新的漂浮式光伏黄金时代。 东南亚,世界上最具增长活力的经济带,亦是“一带一路”延续重要的能源战略区。除去传统天然气与可再生带来的能源结构转型,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更是让原本土地面积有限、人口密度高的东南亚国家看到了漂浮式光伏技术孕育的土壤与清洁能源可持续扩展的希望。 日前,世界银行集团能源管理部门与新加坡光伏研究所共同发表全球漂浮式光伏报告。数据指出,全球已建成漂浮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1.3GWp,并有望迅速扩张、实现太瓦级规模部署。当前东南亚各国规划部署量已超2GW。 漂浮式光伏,顾名思义,是指将光伏电站的搭建场地从地面转向水面的技术。 这一新兴技术正在逐渐引领全球光伏规模增长。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容量已成几何倍数不断增长。根据世界银行和新加坡光伏研究所(SERIS)的报告显示,漂浮式光伏电站从2014年仅有的10MW安装量,迅速攀升至2018年9月时的1.1GW,达到1GW里程碑。 漂浮式光伏电站不仅增速惊人,未来的增长空间也十分广阔。据预测,全球潜在水域面积只要开发1%(不包括近海及海洋水域),漂浮式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就可达400+GW,这几乎就是2017年全球光伏安装量的总和。而这400GW的装机量中各地区分别约为北美126 GW、中东和亚洲116GW、非洲101GW、南美36GW、欧洲20 GW,澳大利亚5GW。 据悉,截至今日的安装量约为1.3GW,还有300+GW的空间等待着各路分割。 漂浮式光伏电站之所以受到如此追捧,其优势可归结为以下4点: 提高国土面积利用率由于多建于湖面、水库以及大坝之上,无需占用土地资源,还能使水面资源物尽其用。在一些大型水利电站,仅利用漂浮式光伏需覆盖这个水库的3%-4%,就可以成倍数增加发电量。 成本效益佳虽说与地面安装系统相比,造价高于地面式的光伏电站18%左右,但因为水的冷却效果有助于减少热损失并延长使用寿命,从整体上看,漂浮式光伏的成本效益要比屋顶光伏项目好50%,比地面式大型光伏项目好20%,望眼而去的长期投资性质更好。 开发全流程相对便捷出于要在水面上搭建的原由,安装时不会使用到重型设备或者工具,并且后期的维护相较于地面式的电站更加便于清洗,也不会轻易遭受人为的破坏。 生态、环境友好搭建不会对生态(鱼类或者鸟类)秩序形成破坏,少量的挖掘工程也不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同时还能减少水资源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蒸发,以用于饮用或农业灌溉。并且光伏板还可减少阳光对于水面的照射,从而减缓藻类的生长。 正因为如此的优势,饱受高人口密度、低可利用土地面积之苦的东南亚国家迅速转向这一光伏电站模式,转而享受水域资源丰富带来的天然优势。其中,泰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自去年起便不断释出各种漂浮式项目的开发和政府计划。 下文将按照东南亚各国2018年的GDP总量排名情况来逐一分析各自的漂浮式光伏电站情况。 泰国 全力以赴2.7GW漂浮式光伏计划 泰国政府近几年对新能源出台的政策少之又少,但惟独漂浮式光伏得到了大力推进。按照泰国政府计划,2036年国内的新能源使用占比将会提高到37%,其中光伏预计会达到17GW,而这17GW中50%将来自大型漂浮式项目,也就是说到2036年,泰国的漂浮式光伏项目将有望达到8.5GW,占整个国家电力的6%。 面对8.5GW的“承诺”,目前已确定的方案是泰国政府2019年3月时宣布的将会在境内9处水力发电站大坝处搭建16个大型漂浮式项目,总容量共有2.7GW。全部的项目都会交由泰国电力公司(EGAT)负责。自后,泰国EGAT于6月13日正式启动了Sirindhorn大坝45MW光伏漂浮项目的国际招标,招标截止时间为8月20日,不知届时哪家企业会在此次招标中脱颖而出。 已知最大的项目是计划于2035年完工的Bhumibol(Tak)大坝325MW项目,并且这些漂浮式光伏电站中的部分甚至可达目前世界上已有最大漂浮式系统的两倍之大。待这几计划完工时,泰国的漂浮式光伏项目将会超过3.9GW,约为现在全球漂浮式光伏总容量1.3GW的3倍之多。 面对泰国体量如此之大的“宝藏计划”,私营公司也将有机会参与EPC工程采购建设协议的招标过程,共同来分一杯羹。 新加坡 “不缺电”国家的发电大智慧 近阶段,新加坡政府制定了降低城市排放强度、提高能源效率和扩大光伏发电能力的目标。由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潜力有限,光伏发电成为新加坡清洁能源的主要焦点。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独树一帜的发达国家,本身就不缺电,与其说他们利用光伏发电,不如说他们是在利用光伏提高国家的发达程度与清洁程度。因此,预计2020年之后将光伏提高至1GW的目标,相较于其他东南亚国家,这个数字确实看起来没有很大的吸引力。 然而,新加坡在东南亚中得胜于其发达的科技和经济支持,作为科技领先者,漂浮式光伏的进程也定不会拉下。受土地条件的限制,屋顶和漂浮式光伏是新加坡政府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并已经启动了几个试点来测试光伏技术和金融支持框架。 根据新加坡国家水务公司公布的计划,新加坡或会在两年内开发全球最大的漂浮光伏电站之一,也正在积极开发在国家数个漂浮式光伏项目,甚至更倾向于技术“走出去”,加入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漂浮式光伏项目中。抛开新加坡本土,东南亚甚至整个亚洲都在新加坡光伏企业的规划之中。新加坡以自己的经济与科技实力说话,让自己在面对国土面积不大、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能够让人看到其闪光的市场前景。 菲律宾 巨头们的东南亚聚焦之所 菲律宾一向保持着“人狠话不多”的形象,虽然新闻寥寥但依旧是百家争鸣。 除了2019年7月初,一纸文书报道菲律宾能源部部长宣布拍卖2000MW容量可再生能源牌照,并于10年内全部投产之外,最让人看好、聚焦时间最长的,莫不就是1GW漂浮式光伏项目的分割。 菲律宾能源部秘书Alfonso Cusi也指出,随着国家对电力的需求达到11,000MW,浮动光伏的潜力将为能源供应提供急需的推动力。 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拥有东南亚第三大湖Laguna Lake,该湖被公认为是发展漂浮光伏电站的良好场所。Laguna Lake发展局(LLDA)代表也表示: Laguna Lake的水面将有1GW漂浮电站规划,并计划在3年内开发完毕。 据悉,SunAsia已经拥有其中100MW的开发权,WINNERGY也已在Laguna Lake搭建了菲律宾的第一个漂浮式光伏项目。其余的待开发量会花落谁家还不从得知。但不仅是SunAsia、Solar Philippines、AC Energy等老牌光伏企业竞相争夺,Vena Energy、Sunseap等国际性质的企业也一并加入了这场战争中。 越南 新FiT第一年的稳中求进 越南,是最近两年间国内外光伏企业蜂拥而至开拓的重点领域,原FiT政策的6*30截止时间一时引发大量电站争相并网,使得越南又一次成为报道和研究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 越南的光伏装机量一直处于东南亚的前端位置。根据越南政府出台的计划,光伏规划装机量为2020年850MW,2025年4GW,2030年12GW。虽说近两年略微差强人意,但整体每年还有1-2GW的增长空间在。 由于越南拥有诸多河流、水库、河流,对于漂浮式光伏电站来说有很好的先天发展条件,加上这一技术也能在避免对农地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同时大规模建造,越南对于漂浮式光伏也是寄予厚望,在2030年的12GW目标中,在规划的漂浮电站项目已超过4GW。 不仅如此,根据最近的数据统计,越南已经超过印度,成为光伏发电厂和中国光伏电池板出口的最大接收国,面对如此友好的市场,让中国的光伏厂商如何不蠢蠢欲动。 中国,距离东南亚也仅一步之遥,顺应着“一带一路”的号召,中国企业为越南、菲律宾等国带去了来自中国制造的漂浮式光伏技术。 (1)华东院助力搭建东南亚最大、越南第一个漂浮光伏项目 2019年6月18日,由华东院在越南总承包的总装机容量达900MW的10个光伏项目群全部投入商业运行,其中包括了东南亚最大、越南第一个漂浮光伏项目。 该漂浮式项目位于越南平顺省大密水库,总装机规模为47.5MW,在建设周期仅有11个月、人力和物资多方高压的情况下成功完成搭建。为越南节约了土地使用面积,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就业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GCL-SI选址菲律宾,开启其首个漂浮式光伏项目 全球领先的光伏材料研发与制造商GCL-SI,早在2017年就于越南制造光伏电池,启动600兆瓦PERC生产,开拓东南亚市场,并站在漂浮式光伏市场的前沿,成功成为领先的漂浮式光伏设施模块供应商,于今年联合挪威Ocean Sun公司在菲律宾开启其首个200KW混合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 这座专门建造的设施位于占地1,170公顷的Magat水库中,旨在抵御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强烈的台风。该项目将进行为期十个月的试验,最初将满足SNAP Magat水电站的房屋负荷要求。 除此之外,更多中国厂商也对东南亚市场跃跃欲试,力求占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