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_CpG佐剂可增强SARS-CoV-2受体结合域疫苗对老年小鼠的保护》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YUTING
  • 发布时间:2021-11-27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于11月16日发表了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等机构的文章“An aluminum hydroxide:CpG adjuvant enhances protection elicited by a SARS-CoV-2 receptor-binding domain vaccine in aged mice”,描述了CpG佐剂可增强SARS-CoV-2受体结合域疫苗对老年小鼠的保护作用。
    文章称,为结束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COVID-19大流行,仍迫切需要在全球为不同年龄群的人提供COVID-19疫苗。虽然已经开发出了基于mRNA和腺病毒载体技术的COVID-19疫苗,但仍需要更多实用的、可扩展的COVID-19疫苗来满足全球对疫苗的需求。用适当佐剂配制的蛋白质亚单位疫苗是解决这一迫切需要的一种方法。受体结合域(RBD)是SARS-CoV-2中和抗体的关键靶点,但其免疫原性较差。因此,研究人员将单独或与氢氧化铝(AH)配制的模式识别受体(PRR)激动剂进行了比较,并将其效果与AS01B和as03类乳化佐剂共同使用的PRR的效果进行对比,以评估配合不同佐剂使用的疫苗在年轻和老年小鼠中增强RBD免疫原性的潜力。结果发现,与单纯的AH相比,AH与CpG佐剂同时使用的配方(AH:CpG)使两个年龄组的小鼠产生的抗RBD中和抗体滴度增加了80倍,并保护老年小鼠免受SARS-CoV-2侵害。AH:CPG佐剂RBD疫苗能使小鼠产生针对野生型SARS-CoV-2和B.1.351(β)变体的中和抗体,其血清浓度与辉瑞生物技术公司的BNT162b2 mRNA疫苗诱导的抗体相当。AH:CpG佐剂RBD疫苗在年轻和老年小鼠的引流淋巴结中诱导了相似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富集模式,并增强了青年和老年人类单核细胞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这些数据支持AH:CPG佐剂RBD疫苗作为一种可在多个年龄段人群中有效使用的疫苗。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j5305
相关报告
  • 《11月18日_研制稳定的CPG佐剂预融合SARS-CoV-2刺突抗原作为新冠亚单位疫苗》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2-21
    • 中国台湾宜兰大学和Medigen疫苗生物学公司等机构的研究人员11月18日在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of CpG-adjuvanted stable prefusion SARS-CoV-2 spike antigen as a subunit vaccine against COVID-19”的文章。 文章称,研究人员使用之前用于MERS-CoV的技术生产一种预融合的、稳定的SARS-CoV-2刺突蛋白S-2P来开发COVID-19疫苗。研究人员为了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并减轻疫苗可能诱发的的免疫病理,选择了Th1细胞偏倚的合成Toll样受体9(TLR9)激动剂CpG1018作为佐剂。研究人员发现S-2P、CpG1018和明矾(氢氧化铝)的组合是最有效的免疫原,其可以在小鼠血清中诱导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对抗假型慢病毒或野生活性SARS-CoV-2病毒。此外,所诱导的抗体能够交叉中和含有D614G刺突蛋白的假型病毒,表明其具有广谱保护的潜力。使用单次或两次剂量S-2P联合CpG1018或明矾与CpG1018作为免疫原诱导的小鼠免疫反应中,未发现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这些数据支持继续开发CpG 1018和明矾佐剂融合的CHO细胞衍生S-2P蛋白作为预防COVID-19的候选疫苗。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77077-z
  • 《7月30日_科学家测试SARS-CoV-2在BALB/c小鼠中的适应性以评估疫苗功效》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8-18
    • 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军事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乔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复旦大学的科研人员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题为“Adaptation of SARS-CoV-2 in BALB/c mice for testing vaccine efficacy”的文章。 开发用于SARS-CoV-2的小动物模型已被列为优先事项。研究人员在老年BALB/c小鼠的呼吸道中通过连续传代筛选出了一株SARS-CoV-2临床分离株。产生的第6代小鼠适应菌株(称为MASCp6)在小鼠肺中表现出增强的感染能力,鼻内接种后,幼龄小鼠和老年小鼠体内产生间质性肺炎和炎症反应。深度测序揭示了一组适应性突变可能与毒性增加有关,特别是N501Y突变位于spike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RBD)。该模型验证了重组RBD候选疫苗的保护效果,因此,这种小鼠适应毒株和相关的挑战模型在评估抗SARS-CoV-2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方面具有价值。 原文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7/29/science.abc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