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道铈-钐氧化物基体中纳米粒子可控析出的协同调控及其甲烷干重整稳定性》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 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6-23
  • 5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Harmonizing nanoparticle exsolution from Ce-Sm oxide matrix for stable methane dry reforming”的论文,报道了铈-钐氧化物基体中纳米粒子可控析出的协同调控及其甲烷干重整稳定性。

    催化剂失活问题严重制约了甲烷干重整等高温催化反应的应用,而纳米粒子可控析出技术有望突破这一瓶颈。然而苛刻的反应条件常导致析出过程失衡:析出过快会引发金属纳米颗粒烧结,过慢则导致颗粒包埋而活性不足。

    研究人员通过调控铈-钐氧化物(Ce-Sm-O)基体,成功制备出高分散且充分暴露的铑纳米析出颗粒。通过系统考察Rh-CeO2与Rh-Sm2O3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结合多种原位表征技术揭示了铑纳米粒子的析出动力学规律:CeO2中铑的快速析出会导致颗粒烧结和催化失活,而Sm2O3中缓慢的析出则造成铑颗粒包埋和活性低下。通过平衡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实现了铈-钐氧化物基体中铑纳米粒子的协同调控析出,最终构建出兼具抗烧结和抗积碳特性的甲烷干重整催化剂。该工作为开发结构稳定的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其核心在于纳米粒子析出过程的精准调控。

  • 原文来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03997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道高熵稀土氧化物锚定可调Cuδ+纳米烟囱用于自串联C-C偶联催化》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6-23
    • 6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Contrasting Atomically Dispersed Metal Catalysts Supported on CeOx Nanoislands with Various Ligand Environments Including Chloride”的论文,报道高熵稀土氧化物锚定可调Cuδ+纳米烟囱用于自串联C-C偶联催化。 单原子分散于载体上的金属催化剂因其极高的原子利用率及可通过载体/配体调控电子特性等特点,展现出独特的催化性能。 研究人员报道了锚定在二氧化硅高比表面载体上CeOx纳米岛的铂、铑、铱单原子催化剂体系。以含氯金属盐为前驱体合成的催化剂中,金属以化学吸附态存在于CeOx纳米岛表面,其中典型结构Pt1Cl2O4经X射线吸收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证实。煅烧后该结构转化为嵌入CeOx晶格的Pt1O6构型。实验发现Pt1Cl2O4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显著高于无氯的Pt1O6物种,DFT计算揭示氯配体对单原子铂的促进作用与其在纳米颗粒体系中的抑制效应形成鲜明对比。该研究揭示了第一配位层在调控贵金属单原子催化性能中的关键作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道铜表面原子级分散铈调控界面水结构实现高效CO电还原制乙酸》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5-23
    • 3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Atomically dispersed cerium on copper tailors interfacial water structure for efficient CO-to-acetate electroreduction”的论文,报道通过铜表面原子级分散铈以调控界面水结构实现高效电还原CO制乙酸。 利用可再生电能驱动一氧化碳(CO)电合成乙酸是获取高附加值碳基产物的有效途径,但其选择性常因析氢反应(HER)的竞争而受限。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铈单原子(Ce-SAs)修饰的晶态-非晶双相铜(Cu)催化剂。实验表明,Ce单原子可降低双相Cu的电子密度,减少界面K+离子水合水(K·H2O)的比例,从而降低催化剂表面H覆盖度;同时,双相Cu向Ce单原子的电子转移诱导Cu+物种生成,促进活性顶端吸附CO(COatop)的形成,显著提升COatop-COatop偶联动力学。上述协同效应促使反应优先通过乙烯酮中间体(*CH2-C=O)路径进行,并利用脉冲电解富集的OH-最终生成乙酸。采用该催化剂,在脉冲电解模式下实现了71.3±2.1%的乙酸法拉第效率及110.6±2.0 mA·cm?2的时间平均乙酸电流密度。此外,基于该催化剂组装的流动池反应器可稳定运行至少138小时,乙酸选择性始终高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