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夏季,气温升高带动下,今年5月份,全国火力发电量同环比均明显增加,其中,同比增幅创2021年3月份以来新高。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5月份,全国火力绝对发电量为471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环比增加4.9%。
当月我国火力发电同比增速创同期新高。事实上,今年以来,全国火力发电同期增幅逐月扩大,3月份同比增幅为9.1%,4月份为11.5%,而5月则进一步扩大至15.9%。
去年夏季至今年以来,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少,5月份以来,随着高温天气带动用电量增加,叠加水电出力受限,其他可再生电源发电的稳定性较差等,火电托底作用持续发力。
近年来,气温对用电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我国电力负荷“冬夏”双高峰特征日趋明显,夏季降温及冬季取暖负荷占比越来越大,部分省份夏季降温负荷占最高用电负荷比重达到40%-50%,甚至超过50%。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
中电联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工业用电增速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全国工业用电量23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5.9%。5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48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7.6%。
5月份,国内火力发电量靠前的省份有内蒙古、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发电量分别437.6亿千瓦时、434.8亿千瓦时、417.4亿千瓦时、371.4亿千瓦时、273.1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变化7.6%、44.7%、18%、-4.2%和25.2%。
今年1-5月份,全国火力绝对发电量为2420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
今年前五个月累计发电量靠前的省份有内蒙古、山东、江苏、广东、新疆和山西,发电量分别为2203.3亿千瓦时、2014.4亿千瓦时、1859.8亿千瓦时、1802.3亿千瓦时、1569.2亿千瓦时、1432.9亿千瓦时,同比变化分别为8.3%、-1.4%、2.7%、11%、4.2%、6.2%。
从全国来看,5月份,全国有25个省份和地区发电量实现同比增长,占全国统计地区数量的80%。其中,增幅较大的为云南(141.5%)、四川(86.4%)、湖南(76.6%)、广西(69.3%)、重庆(68.7%)和上海(60.1%)。
累计来看,1-5月份,全国有24省份和地区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占全国统计地区数量的77%。其中,广西(34.8%)、云南(31.1%)、湖南(27.4%)、重庆(26.1%)和海南(23%)同比增幅居前。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水电大省云南省火力发电增速创10余年来新高,同比大增141.5%;同时,火力绝对发电量也达到70亿千瓦时,创至少2016年1月份以来的纪录新高。另一水电大省四川省当月火力发电同比增幅也达到86.4%,而当月火力发电增幅同比居前的五个省区中,有四个均位于西南地区。
今年以来,受上游来水偏枯影响,我国水电出力尚未得到有效改善,水电能力持续下降,水电较为集中的西南地区火力发电量较上年同期普遍大增,以应对较为紧张的电力供需形势。
6月以来,随着气温攀升,我国多地用电负荷持续走高。记者了解到,近期,全国单日最大用电负荷已达8.6亿千瓦,同比增加7.77%。截至5月底,广东统调最高负荷同比增长约20%,逼近历史最高水平;进入6月,江苏电网日均用电负荷持续保持在1亿千瓦左右,比去年同时段高近1000万千瓦。为应对即将到来的迎峰度夏,全国各地提前布局谋划,进入“备战”状态。
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王益烜表示,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电力供应方面,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此外,近年来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技改检修投入不足带来设备风险隐患上升,均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不确定性。电力消费方面,宏观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形势以及极端天气等方面给电力消费需求带来不确定性。
王益烜表示,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主要是南方、华东、华中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存在电力缺口;东北、华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