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明年底前全面消除东南片区黑臭水体》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1-28
  • 昨天,扬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推进东南片区更新改造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扬州市东南片区路网、水网、绿网以及功能设施建设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未来将继续实施“公园+”建设,改善路网条件,优化水网环境,补齐功能性设施“短板”。 《规划》划定片区范围明确总体目标 规划是推进东南片区更新改造的基础。扬州市政府在汇报中透露,由市规划局牵头,组织专业机构参与,在对东南片区进行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总规修编、城市“双修”以及11项专项规划等要求,经过反复酝酿,编制了《扬州市东南片区整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规委会审查通过。 《规划》划定了20.47平方公里的片区范围,明确了“三网同构、搭建骨架,九园同建、重塑形态”的总体目标和城市“双修”实验区、宜居社区建设示范区的功能定位,落实了路网、水网、绿网和中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医疗卫生等11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用地控制,根据“织补完善、整体更新、产业升级”三类开发引导策略划分了6个功能片区。 总体方案排定7大类123项重点项目 近日,扬州市政府印发了《东南片区更新改造总体方案(2018-2021年)》,明确了东南片区更新改造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排定了7大类123项重点项目,具体包括:道路及管网类项目29个、公园类项目13个、河道整治类项目10个、棚户区改造类项目37个、退城进园类项目6个、老小区改造类项目4个以及功能性设施类项目24个。 围绕“两大盛会”,扬州市以南部快速通道为重点,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道路两侧约8万平方米的环境整治和绿化提升,1.3万平方米的立面改造和20多栋建筑物的亮化工作。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和企业“退城进园”,完成汤汪中心河、谢庄杨庄等9个地块的整治,基本完成冶金厂周边、汪庄戴庄杨陆庄等11个地块的拆迁工作。 “三网”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在项目建设方面,路网、水网、绿网以及功能设施建设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 路网方面,南部快速通道主线开通,完成了大学南路南延(开发路-新328国道)、连运西路西段改造、文峰小学北侧支路和徐凝门桥翻建工程;正在推进大学南路南延(江阳路-开发路)、渡江南路(连运路-新328国道)、连运东路(渡江南路-运河南路)和七里河公园东侧支路建设。 水网方面,完成了安墩河、西沙河水系调整及新安墩闸建设,整治了七里河干河(江都南路-渡江南路段)、七里河支河(纵一河、中心河)、同心河(扬圩路-江都路段)、跃进河、青年河等6条黑臭水体,正在整治文峰河、汤汪河、小运河、工农河等多条黑臭水体。 绿网方面,三湾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提升了古运河、同心河、七里河沿线的绿化水平;建成了大水湾环古城步道公园、七里河公园一期、同心河公园和文峰塔公园。 功能设施建设方面,建成了施井农贸市场和联谊南苑幼儿园。 未来将继续实施“公园+”建设 今后,扬州市在东南片区更新改造上将继续实施“公园+”建设,加快七里河公园二期、三湾公园提升、智谷科技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优化水网环境,推进七里河水系整治,年底前再完成文峰-九龙河、汤汪河、小运河等5条黑臭水体的整治任务,明年底前全面消除东南片区黑臭水体;改善路网条件,加快运河南路快速化改造、江都南路南延(开发东路-新328国道)、施井路拓宽改造、维扬路南延等道路工程,2019年9月底前完成大学南路南延(江阳路-开发路),10月底前完成连运路拓宽改造工程,年底前完成文峰路南延和文峰河路建设;补齐功能性设施“短板”,加快推进联谊农贸市场搬迁,同步推进林安物流项目建设,实施东花园小学迁建,教院附中、文津中学扩建和东南片区康养中心建设。

相关报告
  • 《扬州60条河道纳入明年整治计划城区黑臭水体后年全部消除-长江水利网》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2-11
    • 12月6日,市政府还发布了《扬州市区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行动计划》,60条河道被纳入整治计划中,2018年,城市建成区实现河(湖)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全市除了七里河、槐泗河、小运河干河及其部分支河外,其余黑臭水体全部都在当年汛期前完成整治。计划要求,2018年6月底前,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到2019年,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城市现状水面不减少 扬州市如何消除黑臭水体?《计划》明确,扬州市将科学确定疏浚范围和疏浚深度,利用生态清淤等方式清理水体底泥污染物,妥善运输和处置底泥,严防二次污染。 到2019年底,所有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清梳一遍。同时清理城市水体沿岸积存垃圾,做好河岸、水体保洁和水生植物、沿岸植物的季节性收割,及时清除季节性落叶、水面漂浮物,严厉查处向河湖倾倒垃圾、污水的行为。另外,扬州市还将推进水系沟通和活水循环,通过加强城市“蓝线”规划管控,新建城区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沟塘,严控侵占河道水体行为,保持城市现状水面不减少。同时,创造条件恢复已覆盖的河道水体,打通“断头河”,加强城市水系沟通,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恢复河道生态功能。 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据了解,扬州市将开展河道岸线环境整治,按照“一拆、二建、三绿”的思路,加快对河道两岸违法建设的清理,对硬质驳岸或“三面光”硬化的非行洪排涝骨干河道,有计划实施生态化改造。因地制宜选择岸带修复、植被恢复、水体生态净化等生态修复技术,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扬州市还将积极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同时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体”,控制初期面源污染,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城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计划还明确,扬州市将继续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优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布局,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全收集、全处理。2019年,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 另外,“十三五”期间,扬州将新、扩建扬州市汤汪污水处理厂,江都区空港新城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规模10万立方米/日。新建广陵区秦邮路污水提升泵站,邗江区方兴东路污水泵站,开发区大寨河东侧污水提升泵站,运河南路一号、二号污水泵站等污水泵站。 “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记者了解到,扬州市将加快排水管网的现状排查,对雨污混接、排水管道及检查井各类缺陷进行维修改造,减少污水外渗或河水地下水的倒灌,提升污水处理效益。 另外,暂不具备雨污分流改造条件的区域,加快建设截流干管,适当加大截流倍数。同时,加强雨污水管网运行养护,选择有经验的设施养护队伍,保障运行维护经费,确保排水管道正常运行。.
  • 《安徽: 沿江五市两年内消除黑臭水体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8-20
    •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围绕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总体目标,实现沿江地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基本整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发展大力推进,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方案》明确,到2020年,沿江设区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全面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推进;沿江15公里范围内现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沿江城镇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沿江设区城市、县城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和98%;沿江地区完成自然村常住农户非卫生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以上,实现所有乡镇政府驻地、美丽乡村中心村、重点流域周边、水源地重点地区及环境敏感区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构建城市生态网络,沿江5市划定永久性城市绿带。 《方案》要求,今年底前,沿江5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80%,2020年底前,沿江5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推进,实施控源截污,有效处置底泥和积存垃圾,开展生态修复,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强化城镇污水治理,实施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推进生活污水统一纳管,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固体废物治理;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实施农村改厕工作;开展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回头看”,切实加强问题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