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60条河道纳入明年整治计划城区黑臭水体后年全部消除-长江水利网》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2-11
  • 12月6日,市政府还发布了《扬州市区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行动计划》,60条河道被纳入整治计划中,2018年,城市建成区实现河(湖)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全市除了七里河、槐泗河、小运河干河及其部分支河外,其余黑臭水体全部都在当年汛期前完成整治。计划要求,2018年6月底前,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到2019年,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城市现状水面不减少

    扬州市如何消除黑臭水体?《计划》明确,扬州市将科学确定疏浚范围和疏浚深度,利用生态清淤等方式清理水体底泥污染物,妥善运输和处置底泥,严防二次污染。

    到2019年底,所有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清梳一遍。同时清理城市水体沿岸积存垃圾,做好河岸、水体保洁和水生植物、沿岸植物的季节性收割,及时清除季节性落叶、水面漂浮物,严厉查处向河湖倾倒垃圾、污水的行为。另外,扬州市还将推进水系沟通和活水循环,通过加强城市“蓝线”规划管控,新建城区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沟塘,严控侵占河道水体行为,保持城市现状水面不减少。同时,创造条件恢复已覆盖的河道水体,打通“断头河”,加强城市水系沟通,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恢复河道生态功能。

    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据了解,扬州市将开展河道岸线环境整治,按照“一拆、二建、三绿”的思路,加快对河道两岸违法建设的清理,对硬质驳岸或“三面光”硬化的非行洪排涝骨干河道,有计划实施生态化改造。因地制宜选择岸带修复、植被恢复、水体生态净化等生态修复技术,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扬州市还将积极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同时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体”,控制初期面源污染,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城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计划还明确,扬州市将继续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优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布局,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全收集、全处理。2019年,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

    另外,“十三五”期间,扬州将新、扩建扬州市汤汪污水处理厂,江都区空港新城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规模10万立方米/日。新建广陵区秦邮路污水提升泵站,邗江区方兴东路污水泵站,开发区大寨河东侧污水提升泵站,运河南路一号、二号污水泵站等污水泵站。

    “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记者了解到,扬州市将加快排水管网的现状排查,对雨污混接、排水管道及检查井各类缺陷进行维修改造,减少污水外渗或河水地下水的倒灌,提升污水处理效益。

    另外,暂不具备雨污分流改造条件的区域,加快建设截流干管,适当加大截流倍数。同时,加强雨污水管网运行养护,选择有经验的设施养护队伍,保障运行维护经费,确保排水管道正常运行。.

相关报告
  • 《扬州:明年底前全面消除东南片区黑臭水体》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1-28
    • 昨天,扬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推进东南片区更新改造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扬州市东南片区路网、水网、绿网以及功能设施建设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未来将继续实施“公园+”建设,改善路网条件,优化水网环境,补齐功能性设施“短板”。 《规划》划定片区范围明确总体目标 规划是推进东南片区更新改造的基础。扬州市政府在汇报中透露,由市规划局牵头,组织专业机构参与,在对东南片区进行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总规修编、城市“双修”以及11项专项规划等要求,经过反复酝酿,编制了《扬州市东南片区整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规委会审查通过。 《规划》划定了20.47平方公里的片区范围,明确了“三网同构、搭建骨架,九园同建、重塑形态”的总体目标和城市“双修”实验区、宜居社区建设示范区的功能定位,落实了路网、水网、绿网和中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医疗卫生等11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用地控制,根据“织补完善、整体更新、产业升级”三类开发引导策略划分了6个功能片区。 总体方案排定7大类123项重点项目 近日,扬州市政府印发了《东南片区更新改造总体方案(2018-2021年)》,明确了东南片区更新改造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排定了7大类123项重点项目,具体包括:道路及管网类项目29个、公园类项目13个、河道整治类项目10个、棚户区改造类项目37个、退城进园类项目6个、老小区改造类项目4个以及功能性设施类项目24个。 围绕“两大盛会”,扬州市以南部快速通道为重点,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道路两侧约8万平方米的环境整治和绿化提升,1.3万平方米的立面改造和20多栋建筑物的亮化工作。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和企业“退城进园”,完成汤汪中心河、谢庄杨庄等9个地块的整治,基本完成冶金厂周边、汪庄戴庄杨陆庄等11个地块的拆迁工作。 “三网”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在项目建设方面,路网、水网、绿网以及功能设施建设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 路网方面,南部快速通道主线开通,完成了大学南路南延(开发路-新328国道)、连运西路西段改造、文峰小学北侧支路和徐凝门桥翻建工程;正在推进大学南路南延(江阳路-开发路)、渡江南路(连运路-新328国道)、连运东路(渡江南路-运河南路)和七里河公园东侧支路建设。 水网方面,完成了安墩河、西沙河水系调整及新安墩闸建设,整治了七里河干河(江都南路-渡江南路段)、七里河支河(纵一河、中心河)、同心河(扬圩路-江都路段)、跃进河、青年河等6条黑臭水体,正在整治文峰河、汤汪河、小运河、工农河等多条黑臭水体。 绿网方面,三湾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提升了古运河、同心河、七里河沿线的绿化水平;建成了大水湾环古城步道公园、七里河公园一期、同心河公园和文峰塔公园。 功能设施建设方面,建成了施井农贸市场和联谊南苑幼儿园。 未来将继续实施“公园+”建设 今后,扬州市在东南片区更新改造上将继续实施“公园+”建设,加快七里河公园二期、三湾公园提升、智谷科技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优化水网环境,推进七里河水系整治,年底前再完成文峰-九龙河、汤汪河、小运河等5条黑臭水体的整治任务,明年底前全面消除东南片区黑臭水体;改善路网条件,加快运河南路快速化改造、江都南路南延(开发东路-新328国道)、施井路拓宽改造、维扬路南延等道路工程,2019年9月底前完成大学南路南延(江阳路-开发路),10月底前完成连运路拓宽改造工程,年底前完成文峰路南延和文峰河路建设;补齐功能性设施“短板”,加快推进联谊农贸市场搬迁,同步推进林安物流项目建设,实施东花园小学迁建,教院附中、文津中学扩建和东南片区康养中心建设。
  • 《中新网: 长江的病, 我们治得怎样了?非法码头有效整治-长江水利网》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1-05
    • “化工围江”,重化工污染沿着长江下游向上游转移;污水涌入,8000多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沿江分布;非法采砂频现,近千个非法码头侵蚀岸线…… 面对生病了的长江,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6年初在重庆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两年过去了,长江的病治得怎么样了?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罗国三。他表示,近两年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6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推进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工作,研究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以专项行动促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 罗国三强调,通过专项行动,解决了许多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使沿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今年前三季度,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了77.3%,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非法码头有效整治 非法采砂初步遏制 长江沿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严重干扰长江行洪能力和航道通航条件,对防洪安全和通航安全造成威胁。 罗国三介绍说,2015年底以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三个阶段的整治工作。 一是2015年底,组织开展了沿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全面核查摸底,依法提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是2016年底,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要求对长江干线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加快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三是2017年4月26日,组织开展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一个确保两个力争”,即确保2017年9月底前应取缔非法码头全部拆除完毕,力争2017年年底前已拆除码头要完成生态复绿,力争年底前应规范提升码头完成整改。 罗国三指出,总的看,经过努力,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长江沿江非法码头已经得到有效整治。沿江应取缔的959座非法码头已于9月底全部拆除。值得注意的是,其中809座完成了生态复绿,恢复生态岸线100多公里。生态复绿大大降低了这些违法码头死灰复燃的可能性!此外“应规范提升码头绝大部分已经完成整改,实现了合法运营”。 与此同时,非法采砂得到了初步遏制,保持打击非法采砂高压态势,有效打击了非法采砂运砂行为。 罗国三说,下一步,将会同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沿江码头规范提升,规范码头运营管理;加快推进生态复绿,修复长江岸线;加快建立码头长效监管机制,严防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反弹和死灰复燃;研究推动整治行动向支流延伸,实现干支流协同打击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行为。 突破“化工围江” 划定“一公里”红线 化工污染是长江主要污染源之一。近年来,重化工企业沿长江“梯度转移”明显,恶意偷排突发水污染风险高。为逐步扭转“化工围江”造成的长江生态窘况, 2016年12月14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沿江化工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摸清长江经济带化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分类施策,专项整治,确保长江黄金水道安全。 同时,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化工污染向长江中上游转移,加强污染源头治理。 罗国三介绍说,通过摸底调查,基本掌握了长江经济带化工企业、化工园区的情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环境敏感区域内尚存在化工企业、非法排污口,二是化工企业布局不尽合理,还有部分企业位于岸线1公里以内,三是化工企业存在超标排放等问题,四是化工园区监管不到位。 针对上述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拿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推动化工污染整改。 一是对在环境敏感区域内尚存在的化工园区、化工企业,要在2018年6月底前依法撤销;尚存在的排污口,要在2018年6月底前依法取缔。 二是对存在污水不达标或者超标排放等问题的化工企业,依法责令整改,2018年6月底前完成整顿改造,其中处于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还要搬离、进入合规园区,限期治理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依法报请政府责令关闭。 三是对岸线1公里范围内、合法运行的化工企业,要对其风险防控、污染排放达标等情况进行重新评估,确保符合安全和环保标准,鼓励搬离1公里范围或者搬离、进入合规园区。对岸线1公里范围以外,不符合相关规划要求,或者安全和环境风险突出、经评估通过就地改造仍不能达到安全、环境要求的,要在2020年底前搬迁改造进入合规园区或者依法关闭退出。 八千多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沿江分布 将四方面整治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排放入江的通道。为严格保护一江清水,今年4月,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部署开展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行动,摸清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要湖泊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现状,排查问题并依法整改,切实保护长江水环境。 罗国三28日在京透露,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长江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有8000多个。 所谓“规模以上”是指排放量达到每天300立方米或每年10万立方米的排污口。 罗国三介绍说,从专项检查情况看,当前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监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少数入河排污口位于各类保护区内,二是部分入河排污口位于水质未达标水功能区内。三是入河排污口监管有待强化。 他表示,针对以上问题,今年11月15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工作方案,推动入河排污口整改。 一是全面取缔各类保护区内的入河排污口。2017年底前,彻底拆除地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入河排污口;2018年6月底前,拆除其他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入河排污口,迁建、拆除或关闭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入河排污口。 二是开展水功能区达标建设。对于位于水质未达标水功能区内的入河排污口,制定整治方案,纳入地方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满足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考核目标要求。 三是集中整改违规设置入河排污口。对未履行设置同意登记、环评审批手续的入河排污口,分类施策,2018年底前完成整改。 四是建立监管长效机制。优化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加强入河排污口清单管理,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他表示,下一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统筹协调,水利部牵头督促地方按照时限要求加快推进整改工作,特别是针对位于各类保护区内、水质未达标水功能区内的入河排污口,按月跟踪整改进展情况,确保按期完成整改工作任务。 查明近1200个饮用水水源地问题 明年底前完成整治 近年来,长江沿线一些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管理松懈、环境违法等现象,给饮用水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为切实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今年6月20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部署开展长江沿线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专项检查行动。 罗国三介绍说,截至9月底,省市自查、交叉检查、重点复查均按期完成,通过专项检查,初步查明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近1200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在法律法规落实方面。主要表现为:未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未依法设立饮用水水源地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或设立不规范、不完善;水源地保护职责不明确;未对水源地安全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二是在安全风险隐患方面。主要表现为:水源保护区内存在各类入河排污口、网箱养殖或畜禽养殖等隐患;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建有无关建设项目;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建有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水源准保护区内建有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水源地存在危化品泄露风险、存在桥梁交通穿越问题。此外,还查出97个其他方面的问题。 他表示,针对查明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统筹协调,环境保护部将抓紧制定整改方案,拟采取的整改措施包括: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定标立界,开展保护区工业、生活、农业、流动等各类污染整治,加强水源地监测和风险防范。要求2018年底前完成长江经济带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