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研制仿北极熊毛发的隔热气凝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05
  • 与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毛发不同,北极熊的毛发是中空的。在显微镜下放大后,每一根毛发都存在空腔结构,这种中空的管状结构不仅降低了北极熊毛的密度,而且有利于减小热导率,阻隔热量从北极熊的皮肤表面扩散到周围的低温环境中,值得设计新型人工隔热材料效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领导的研究团队受北极熊毛发中空结构的启发,发展了一种人工合成类北极熊毛的中空碳管气凝胶(CTA)的方法,该碳管气凝胶表现出超弹性和低的热导率。相关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 Carbon Tube Aerogel Enables Super-Elasticity and Thermal Insulation 为题,于6月6日发表在《化学》上(Chem 2019,CHEMJOURNAL-D-19-00185R1)。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詹慧娟。

    大自然历经了亿万年的发展和进化,其丰富的结构与种类值得人们去学习和发展。该团队利用一维纳米线作为模板,通过模板法制备宏观尺度的碳管气凝胶。由于其独特的微观结构,使该气凝胶材料表现出优异的轻质、隔热、疏水和机械性能。其密度最低可达到8 kg/m3,低于绝大多数已报道的隔热材料;它的接触角为146o,在56%的相对湿度下放置120天,仍然能保持热导率基本不变;由于中空碳管的内径(35纳米)远小于空气的平均自由程(75纳米),管内的空气几乎不会传递热量,因此碳管气凝胶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其最低热导率仅为23 mW m-1 K-1,低于干燥空气的热导率。

    该碳管气凝胶具有宏观尺度的三维网络结构,因而具有超弹性,当自由落体的小钢球落在碳管气凝胶的表面时,高回弹速度(1434 mm s-1),即使在30%应变下压缩一百万次或者90%应变下压缩一万次,碳管气凝胶仍然保持结构完整。研究人员还探究了其作为压阻式传感器的相关性质,在30%应变下压缩一万次以后,它的相对电阻值基本不变。

    这种受北极熊毛发中空结构启发设计合成的新型碳管气凝胶有望可满足极端条件下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例如航天航空领域中应用的轻质隔热保温材料、弹性体材料等。

    该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纳米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等的资助。

相关报告
  • 《新型仿生隔热材料结构类似北极熊毛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6-10
    •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俞书宏教授课题组仿照单根北极熊毛发的中空结构,并将其扩展到由许多毛发组成的块体材料上。研究成果6月6日发表在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化学》上。 “北极熊的毛发经过进化完善,使其具有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保温的效果,这使它成为合成保温材料的理想模型。通过组装人工合成的碳管纤维,我们可以设计出一种具有弹性的轻质材料,这种材料在使用期限内不会明显老化,而且能吸收热量。” 俞书宏说。 与人类或其它哺乳动物的毛发不同,北极熊的毛发是中空的,每一根毛发都存在空腔结构。这些空腔的形状和间距形成了它们独特的白色外壳,实际上北极熊的毛是透明的,光在内部发生反射 ,引起发光,看起来像白色。同时,这也赋予了它们显著的保温性和疏水性,适宜人工隔热材料效仿。 “中空的内核限制了热对流,中空结构同样也使单根毛发变得轻质,这是材料科学中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刘建伟说,他们模拟了数百万根中空碳管,每根碳管相当于一根北极熊毛发,并将它们缠绕成像通心粉一样的气凝胶。 研究人员发现受北极熊毛发启发仿生制备的空心管表现出轻质、隔热,也几乎不受水的影响——这是一个使北极熊既能在游泳时保持温暖,又能在潮湿条件下保持绝缘性的便利功能。另一个好处是,这种新材料与北极熊的毛发相比具有超弹性,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其在工程方面的适用性。 研究人员聚焦于这种材料的相关工业用途,下一步准备将目前这种保温材料的生产从厘米尺度扩大到米级尺度。并探索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等极端条件下的应用。
  • 《中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气凝胶纤维可用于制造保暖服装》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12-26
    • 转自全球技术地图 据phys.org网12月22日消息,中国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气凝胶纤维,将该材料编织成毛衣的热防护性能优于类似的羽绒服、羊毛或棉毛衣。研究人员模仿北极熊皮毛的热特性,通过可拉伸层封装气凝胶纤维解决气凝胶脆弱性和加工性能差的问题。尽管该材料的内部孔隙率超过90%,但该材料的可拉伸应变达到1000%,远高于传统气凝胶纤维(约2%应变)。此外,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在10000次拉伸循环(100%应变)后仍能保持稳定的隔热性能。研究人员生产了一批长丝纤维并编织成毛衣,保暖性能与羽绒服相似,但厚度仅为羽绒服的1/5。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