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染色体的GPS:发育过程中的基因组重组》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3-09
  •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空间排列在生物体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巴塞尔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与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开发了一种追踪单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他们现在已经能够证明染色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重组。该研究最近发表在《分子细胞》上。

    我们的身体由功能最多样化的各种细胞组成。但是,无论是心脏,肝脏还是神经细胞,它们都包含相同的遗传信息。细胞发育不同的原因是仅读取其染色体的一部分。这导致某些基因处于活跃状态,而另一些则处于沉默状态。

    对于基因激活,基因的包装方式以及它们在细胞核中的空间组织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巴塞尔大学Biozentrum的Susan Mango教授团队现在对这种3D架构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使用一种新技术,他们能够在线虫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追踪单个染色体,并显示它们在早期阶段会重新排列自身。

    染色体排列不是随机的

    如果伸展开来,细胞的所有DNA分子的长度将达到两米左右。因此,必须将DNA紧密包装,以适合仅几微米大小的细胞核。 DNA链非常紧密地盘绕并扭曲形成了节省空间的结构,称为染色体。染色体DNA的包装和排列决定了基因的活性。

    在研究中,以苏珊·芒果(Susan Mango)教授为首的研究人员追踪了单个染色体,并研究了它们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线虫秀丽隐杆线虫的胚胎细胞充当模型。 “使用一种新技术,我们能够在胚胎发生开始时追踪单个细胞中染色体的空间重排,” Mango说。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细胞和组织完全保持完整。”

    早期染色体类似于杠铃

    众所周知,具有相似功能特性的染色体区域相互接触并相互作用。这意味着染色体结构域分为活动和不活动两个部分。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艾希拉·索(Ahilya Sawh)说:“然而,在早期胚胎发生过程中,染色体的组织方式不同。 “在早期的胚胎中,它们被组织成一个非常规的杠铃状结构,其非活性区室被中央活性区隔开。”研究人员发现,要实现这种杠铃排列,就需要核层板(位于细胞核内表面的蛋白质网)。层板附着在非活动部分并拉伸染色体。

    染色体在胚胎发生过程中重组

    芒果解释说:“只有在胚胎发育的后期阶段,当胚芽层发育时,我们实际上才看到众所周知的分离成一个活跃和不活跃的区域。” “使用染色体追踪,我们能够绘制整个3D染色体结构图,并首次显示出染色体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会发生重排,而成熟过程需要核层。”

    染色体的重组伴随着细胞的成熟,代表了复杂生物体发展的里程碑。正确的染色体结构对于预防发育障碍至关重要。

相关报告
  • 《热科院香饮所绘制了胡椒染色体级别精细基因组图谱》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4-08
    • 胡椒(Piper nigrum)是热带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属于胡椒目(Piperales)胡椒科(Piperaceae),该科是胡椒目中最大的一个类群。胡椒是世界上最古老、使用最广泛的香料之一,被誉为“香料之王”,其在香料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黑色黄金”的美誉,胡椒的生产、运输和消费从经济和文化上影响了各国及其人民的命运。胡椒起源于印度南部的热带常绿森林,现已在大多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小农的重要经济作物,并已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媒介作物。近几十年来,胡椒的植物化学和药理特性受到了新的关注,但对于控制其生物合成途径和积累的遗传机制了解很少,其遗传资源也相对较少。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联合华中农业大学、马来西亚科学院等7家单位,结合PacBio三代测序、10X Genomics、基于直接标记和染色(DLS)的BioNano单分子光学图谱和Hi-C染色体交互捕获四种测序技术实现了胡椒染色体级别的组装,这是木兰亚纲胡椒目首次报道基因组组装的物种,基于21个典型物种的比较基因组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胡椒及其所在木兰亚纲的系统发育位置,即木兰亚纲与整个单子叶-双子叶互为姐妹关系,胡椒目与木兰目-樟目互为姐妹关系,且大约在175-187 MYA(95% HPD)发生分歧。同时,进一步通过基因家族扩增、比较转录组和序列进化分析,揭示了胡椒最主要的功能物质胡椒碱生物合成的特异性,初步阐述胡椒碱生物合成分子机理,研究结果为被子植物演化及胡椒碱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成果于2019年10月16日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英揭示有袋动物胚胎发育和X染色体失活单细胞转录组图谱》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大约在1.6亿年前,有袋类哺乳动物与真兽亚纲哺乳动物相分离,有袋类动物显示出独特的发育特征,最显著的就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中晚期着床和印迹X染色体失活与XIST样非编码RNA RSX的表达有关。 2020年8月19日,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研究人员以有袋动物灰短尾负鼠(Monodelphis domestica)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鉴于胚胎单细胞RNA测序可以在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水平揭示发育过程中的转录情况,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RNA测序、谱系分析、胚胎免疫荧光分析、SNP分析、X染色体灭活及表达分析、RSX和XSR来源分析等,对灰短尾负鼠的胚胎发育和X染色体失活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表皮细胞、原始内胚层和滋养外胚层的发育轨迹和转录特征,并鉴定了真兽亚纲动物-有袋动物分离之前深度保守的谱系特异标记。RSX包被和X染色体失活在发育早期快速产生。该研究结果支持以下假说:在具有早期X染色体失活的生物中,印迹X染色体失活可阻止双等位基因X染色体沉默。研究人员表示由活跃X染色体表达的RSX反义转录物XSR可能是印迹X染色体失活的调节因子。该研究数据集在进化上提供了对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X剂量补偿的新见解,揭示了有袋动物胚胎发育和X染色体失活单细胞转录组图谱。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上。 宋琪 编译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29-6 原文标题:A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tlas of marsupial embryogenesis and X inac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