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中南大学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1-14
  • 11 月 2 日至 4 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2018 年学术年会在中南大学召开。会议围绕“新时代·新机遇·新征程——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与管理变革”的主题,特邀了八位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做大会主旨报告,并就资源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保护等 17 个议题开设分会场展开了进一步深入的讨论。   山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以“山地资源利用与绿色发展”的主题组织了第十分会场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导向下的中国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共有 11 个 学术报告在分会进行交流 ,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成都生物所、西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十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 40 余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加了交流,并就报告内容和关心的山地资源研究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和思辨。   此次山地资源研究分会场的学术报告主题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体现了山地资源学术研究与应用的融合。报告还体现出了山地资源研究的对象和范畴继续扩大,除了继续重点关注传统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研究等外,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等为代表的生物资源也被纳入山地资源研究中。此外,从传统的山地资源评价及利用的研究重心,逐渐扩大到过程与功能的研究层面,体现了山地资源研究已经向纵深发展,并开始强化全链条的研究。 会议期间,山地资源研究专委会原主任委员邓伟研究员、现主任委员王小丹研究员、副主任委员杨庆媛教授等还对专委会工作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就未来几年专委会的活动理念和方向作了探讨和部署。

相关报告
  • 《2017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2-08
    • 2017年11月24-26日,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近16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800余人出席了大会。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广东省地理学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新蚁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大国人文地理学的综合创新与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   出席本次年会的领导专家有: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校长王恩科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毅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许学强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薛德升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竑教授,延边大学副校长林哲浩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创琳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执行部长宋长青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区域规划研究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何书金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广东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钟巍教授等。   大会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朱竑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教授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许学强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钟巍教授先后致辞。   大会主题报告先后由中山大学薛德升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陆玉麒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何书金研究员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宋长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张晓玲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学Lily Kong教授、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蔡晓兵副总裁、华南师范大学陶伟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何书金研究员分别围绕“地理学发展的新挑战与对策”、“关于主体功能区大战略的讨论”、“现代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建构可持续城镇化理论:空间、尺度与治理”、“Smart Eldercare inSingapore: Negotiating Agency and Apathy at the Margins”、“GIs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城市形态学与家的研究”、“人文地理学学术论文写作及编辑论坛”等议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和讨论。   本次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含摘要)460 余篇,设立了“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一带一路与政治地理学”、“产业动态与区域发展”、“文化地理:遗产与节事”、“家的地理学”、“地方认同与感知”、“旅游地理学新视角与新方法”、“环境与生态”、“乡村旅游”、“城市内部空间分析”等40个专题分会场,有260多位与会者做了分会场专题报告,并有140余篇学术论文参与了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此次会议是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有史以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充分展示了人文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盛况。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陆玉麒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毅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朱竑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创琳研究员分别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刘毅副理事长代表中国地理学会对2017年人文地理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大会承办方热情细致周到的服务表示感谢,对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和赞许。刘毅副理事长认为我国人文地理学处于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十九大提出中国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这对人文地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人文地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契机,希望人文地理学界及早行动起来,把握机遇,顺应发展潮流,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到新的高度,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朱竑副校长对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以及所有的领导嘉宾、参会者表示了感谢。他认为,学术会议需要有仪式感,需要更加灵活、更加开放,他期盼今后的人文地理学术年会能进一步激活大家的活力,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创琳主任代表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对中国地理学会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对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和与会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感谢。方创琳主任希望大家能够把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当做人文地理之家,在这个家里施展才华,展现科研成果。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支持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战略需求做出人文地理学应有的贡献。   大会还为刘晔等10 位青年学者颁发了“2017年中国人文地理学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最后延边大学林哲浩副校长向与会代表发出了2018年6月在延边大学举办“2018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的邀请。   在全体参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期待在2018年6月再次相聚在东北延边!
  •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雄安成功召开》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10-19
    • 2023年10月13—15日,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召开。大会以“中国科技期刊自立自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通过主会场特邀报告、期刊专家面对面、专题分论坛等形式,共议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科技期刊界的力量。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杨亚政主持,学会理事长田伟院士首先致欢迎辞,中宣部出版局期刊处处长倪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楼伟分别致辞。来自全国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柳建乔、方梅,副秘书长刘冰,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蔡斐、副主任杨柳春等分别主持大会各环节。 田伟理事长以《中国科技期刊自立自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作大会主会场邀请报告。他指出,科技期刊与国家实力密切相关,一流科技期刊能够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及创新、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科研成果的传播效率、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助力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等。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台阶,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为科技期刊自立自强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世界一流期刊建设呈点状突破,但散小弱的状态依然存在,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力。新时代,在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开放化国际大环境下,希望我国科技期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优化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等,推进自立自强的高水平中国科技期刊建设。同时,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将继续秉持办会宗旨,团结和组织全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踔厉奋发,大力推进编辑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工作,促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 此次大会还特邀科学技术部副秘书长贺德方、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所长曾大军,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董关鹏(线上)作为特邀专家分别作题为《我国科技发展与科技期刊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解决好的四个问题》《关于大模型领域应用的一些浅见》《科技期刊之国际传播:新挑战、新战略、新实践》的主会场特邀报告。他们作为科技战略与政策专家、数字领域科学家、传媒专家为大会带来思想盛宴,对与会科技期刊同仁提高办刊站位、拓宽办刊思路提供了既高屋建瓴又落到实处的指导与参考借鉴。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科技期刊处处长王素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进展与思考》为题,向大会介绍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部署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前期工作和未来规划。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魏均民、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Light学术出版中心主任白雨虹、航空知识杂志社社长俞敏、金属加工杂志社原社长栗延文作为我国科技期刊一线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单位代表作报告。他们分别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集约化试点及成效、Light国际影响力提升、《问天少年》科普期刊创建、《金属加工》产业化探索方面阐述实践与经验,为各刊勇立潮头,加快实现自立自强拓展思路、提供借鉴。 大会还策划了“期刊专家面对面”环节,邀请倪轶处长、魏均民秘书长、俞敏社长、栗延文社长就我国科技期刊未来政策支持、办刊实践等进行深入交流。三个分论坛分别从“出版伦理与道德”“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规范化”“新时代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建设”方面,由冷怀明、张品纯、刘冰等领域专家牵头,组织陈浩元等专家参与报告,并和与会期刊同仁开展学术交流。本次会议同时设立了表彰和证书颁发环节,由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均民主持,为大会遴选的最佳论文7篇、优秀论文23篇颁发证书;为“2023—2024年度基金项目”56项、“2023年‘科置科学计划’编辑学研究项目”40项、“2023年度‘翰笔计划医学中青年编辑’华誉-美捷登专项科研项目”25项颁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