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电源:英飞凌首个专门针对汽车应用的倒装芯片投产》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09
  •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现已向最小型汽车电子电源迈进。英飞凌作为首家芯片制造商,创立了专门的倒装芯片封装生产工艺,完全符合汽车市场的高质量要求。英飞凌现推出首款相关产品:线性稳压器OPTIREG?TLS715B0NAV50。

    凭借倒装芯片技术,IC可颠倒安装于封装之中。通过让IC的受热部分正面朝向封装底部,并靠近PCB,导热性可提高2-3倍。与传统封装技术相比,其更高的功率密度大大缩小了产品尺寸。

    这款英飞凌全新推出的线性稳压器(采用TSNP-7-8封装,2.0mmx2.0mm)比现有参考产品(采用TSON-10封装,3.3mmx3.3mm)的尺寸小了60%以上,而热阻保持不变。这使得这款全新器件特别适用于电路板空间非常有限的应用,比如雷达和相机。OPTIREGTLS715B0NAV50的电压为5V,最大输出电流达150mA。

    倒装芯片技术被用于消费者和工业市场已有数年时间。鉴于如今对空间的要求愈发严格(特别是在雷达和相机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汽车电子产品也有对更小型电源解决方案的需求——但同时对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为了提供一流的倒装芯片品质,英飞凌并不依赖于现有消费级和工业级产品的后续认证,而是依赖于针对汽车器件的专用生产工艺。

    未来,英飞凌将利用倒装芯片技术增强OPTIREG系列中的汽车电源产品组合。英飞凌计划将该技术应用到开关模式稳压器和电源管理IC上。

相关报告
  • 《广汽12款车规芯片发布,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加速突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15
    • 在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浪潮中,芯片作为智能电动汽车的“神经中枢”,一直是技术博弈的焦点。长期以来,中国汽车芯片产业面临“卡脖子”困境——高端芯片依赖进口、产业链生态薄弱、技术标准受制于人。然而,随着国家战略的牵引、产业资本的涌入以及企业创新的爆发,一场以自主可控为目标的突围战正全面打响。 广汽多款车规级芯片发布 近日,广汽集团在科技日活动上正式发布了12款车规级芯片,覆盖智能汽车电源管理、制动、集成安全及网络通信等关键领域。同时还发布了“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促进产业链协同。 本次广汽发布的的12款车规级芯片,分别与中兴通讯、裕太微电子、仁芯科技、矽力杰、极海、奕斯伟、杰华特、国芯、美泰等公司联合开发。其中包括了: ●与中兴通讯联合定义的G-C01芯片,行业首款多核异构多域融合中央处理芯片,拥有26路高速的接口,内置超强的数据交换引擎,数据通信效率提升25%。 ●与裕太微电子共同打造的G-T01芯片,国内首款车规级的万兆以太网TSN交换芯片,可支持多种高速通信协议,包括11个高速的通信端口,最高速率可达10Gbps,网速相当于千兆宽带的10倍。 ●与仁芯科技联合开发的G-T02芯片,是全球首款16Gbps高带宽的SerDes芯片,最高可支持3000万的超高像素。 ●与矽力杰开发的G-K01芯片,是全球首款符合ASIL-D功能安全等级的6核RISC-V芯片,拥有6k超级算力。 ●和极海、奕斯伟、杰华特、鸿翼芯、国芯、美泰联合开发了8款应用,在电源管理、底盘、集成安全多个领域的芯片产品。 这些明确披露的芯片型号(G-C01, G-T01, G-T02, G-K01)直接瞄准了下一代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中的核心技术环节:中央计算、高速网络、高速传感接口和高等级功能安全控制。可以看出,广汽的芯片战略并非仅仅是替换现有低端芯片,而是旨在构建支撑其先进智能化、网联化车辆平台所需的基础核心部件。 广汽集团还发布了“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通过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整车-控制器-芯片端到端联动验证平台,实施“一芯多源”策略,保障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其实,广汽集团进军车规级芯片领域早有考量。早在2022年,广汽董事长曾庆洪曾指出,缺乏自主研发、高度依赖进口和产业链发展滞后是国内芯片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表示将优化汽车芯片领域的布局,推动自研芯片发展,以期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并提升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广汽集团在自主研发方面投入巨大,累计投入已达450亿元人民币,并牵头设立了300亿规模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这些持续的投入为此次芯片发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突围加速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慧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的汽车芯片产业链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建。除了上述广汽集团在汽车芯片自主研发上的成果,蔚来、比亚迪等相关车企也加速发力,更吸引国际企业重金押注。 蔚来宣布从ET9车型开始逐步使用自研芯片,首发搭载“神玑NX9031”智驾芯片,具备“一颗抵四颗”的端侧推理能力。该芯片通过技术自主创新,摆脱对英伟达等国际供应商的依赖,推动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国产化。 比亚迪推出1500V大功率SiC芯片,解决了模块耐压瓶颈,这是汽车电机驱动领域首次大规模量产应用的最高电压等级SiC芯片。实现电池、电机、电源、空调等都做到1000V,达到全球量产最快充电速度——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 地平线推出征程6系列,共包含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和征程6P共六个版本。征程6E支持域控被动散热,能够适用各类动力车型。该芯片的单颗算力约80 TOPS。多款搭载征程6E的车型将于年内落地。 同时,英伟达、英特尔等国际企业通过与中国车企合作,加速车规级芯片的本地化适配。英飞凌与意法半导体也重金押注中国汽车芯片产业。 结语 整体来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已经开始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化突围”,从“缺芯少魂”到“强芯铸魂”,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崛起,不仅关乎产业安全,更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型的历史使命。“中国芯”正不断照亮智能汽车的道路,未来车用芯片产业前景值得期待。
  • 《据IHS Markit称,英飞凌收购赛普拉斯后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芯片供应商》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9-06-16
    • 英飞凌计划斥资100亿美元收购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芯片供应商,超过目前的市场领导者NXP,并使这家德国公司在信息娱乐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关键市场中占据更大的地位。 2018年,英飞凌在全球汽车芯片业务中排名第二,收入4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有9.9%的份额。美国赛普拉斯排名第14,收入8.08亿美元,市场份额为1.9%。 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11.9%的市场份额和49亿美元的汽车半导体收入。这超过了NXP在2018年10.8%的份额和45亿美元的收入。 除了提升英飞凌的市场份额,赛普拉斯的产品组合还将公司的产品扩展到的新领域。赛普拉斯带来的内存容量和产品是英飞凌汽车产品组合的一个重大改进,赛普拉斯的Flash和SRAM产品线完全是其产品线和功能的补充。 赛普拉斯提供了一种新兴的内存技术,称为F-RAM,它结合了通常与NAND闪存相关的非易失性数据存储和RAM提供的高性能,这些特点使F-RAM适用于汽车信息娱乐系统,闪存和SRAM产品可增强英飞凌的高级驱动辅助系统(ADAS)功能。赛普拉斯也提供Wi-Fi和蓝牙体验以及汽车所需的关键功能产品,扩大了英飞凌公司ADAS应用所需的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赛普拉斯还提升了英飞凌的汽车微控制器(MCU)产品组合,并巩固了其在该领域的第三地位。 英飞凌于2018年在ADAS和信息娱乐应用芯片市场排名第八,而塞浦路斯排名第六。合并这些公司的收入将使英飞凌以12亿美元的收入位居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