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12款车规芯片发布,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加速突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15
  • 在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浪潮中,芯片作为智能电动汽车的“神经中枢”,一直是技术博弈的焦点。长期以来,中国汽车芯片产业面临“卡脖子”困境——高端芯片依赖进口、产业链生态薄弱、技术标准受制于人。然而,随着国家战略的牵引、产业资本的涌入以及企业创新的爆发,一场以自主可控为目标的突围战正全面打响。

    广汽多款车规级芯片发布

    近日,广汽集团在科技日活动上正式发布了12款车规级芯片,覆盖智能汽车电源管理、制动、集成安全及网络通信等关键领域。同时还发布了“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促进产业链协同。

    本次广汽发布的的12款车规级芯片,分别与中兴通讯、裕太微电子、仁芯科技、矽力杰、极海、奕斯伟、杰华特、国芯、美泰等公司联合开发。其中包括了:

    ●与中兴通讯联合定义的G-C01芯片,行业首款多核异构多域融合中央处理芯片,拥有26路高速的接口,内置超强的数据交换引擎,数据通信效率提升25%。

    ●与裕太微电子共同打造的G-T01芯片,国内首款车规级的万兆以太网TSN交换芯片,可支持多种高速通信协议,包括11个高速的通信端口,最高速率可达10Gbps,网速相当于千兆宽带的10倍。

    ●与仁芯科技联合开发的G-T02芯片,是全球首款16Gbps高带宽的SerDes芯片,最高可支持3000万的超高像素。

    ●与矽力杰开发的G-K01芯片,是全球首款符合ASIL-D功能安全等级的6核RISC-V芯片,拥有6k超级算力。

    ●和极海、奕斯伟、杰华特、鸿翼芯、国芯、美泰联合开发了8款应用,在电源管理、底盘、集成安全多个领域的芯片产品。

    这些明确披露的芯片型号(G-C01, G-T01, G-T02, G-K01)直接瞄准了下一代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中的核心技术环节:中央计算、高速网络、高速传感接口和高等级功能安全控制。可以看出,广汽的芯片战略并非仅仅是替换现有低端芯片,而是旨在构建支撑其先进智能化、网联化车辆平台所需的基础核心部件。

    广汽集团还发布了“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通过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整车-控制器-芯片端到端联动验证平台,实施“一芯多源”策略,保障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其实,广汽集团进军车规级芯片领域早有考量。早在2022年,广汽董事长曾庆洪曾指出,缺乏自主研发、高度依赖进口和产业链发展滞后是国内芯片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表示将优化汽车芯片领域的布局,推动自研芯片发展,以期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并提升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广汽集团在自主研发方面投入巨大,累计投入已达450亿元人民币,并牵头设立了300亿规模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这些持续的投入为此次芯片发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突围加速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慧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的汽车芯片产业链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建。除了上述广汽集团在汽车芯片自主研发上的成果,蔚来、比亚迪等相关车企也加速发力,更吸引国际企业重金押注。

    蔚来宣布从ET9车型开始逐步使用自研芯片,首发搭载“神玑NX9031”智驾芯片,具备“一颗抵四颗”的端侧推理能力。该芯片通过技术自主创新,摆脱对英伟达等国际供应商的依赖,推动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国产化。

    比亚迪推出1500V大功率SiC芯片,解决了模块耐压瓶颈,这是汽车电机驱动领域首次大规模量产应用的最高电压等级SiC芯片。实现电池、电机、电源、空调等都做到1000V,达到全球量产最快充电速度——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

    地平线推出征程6系列,共包含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和征程6P共六个版本。征程6E支持域控被动散热,能够适用各类动力车型。该芯片的单颗算力约80 TOPS。多款搭载征程6E的车型将于年内落地。

    同时,英伟达、英特尔等国际企业通过与中国车企合作,加速车规级芯片的本地化适配。英飞凌与意法半导体也重金押注中国汽车芯片产业。

    结语

    整体来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已经开始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化突围”,从“缺芯少魂”到“强芯铸魂”,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崛起,不仅关乎产业安全,更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型的历史使命。“中国芯”正不断照亮智能汽车的道路,未来车用芯片产业前景值得期待。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zh-cn/shortnews/jRd6BEOQ.html
相关报告
  • 《紫光国微跨界进军汽车电子领域,填补国产车规级芯片空白基础》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8-14
    • 8月11日,紫光国微与国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汽车芯片标准制定与更新、车规级安全芯片研发与测试等领域协同创新,展开跨界合作。 紫光的朋友圈 事实上,紫光国微在汽车电子早有布局,2018 年 4 月,紫光集团成立了“北京紫光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宣告紫光正式全面进军汽车市场。紫光国芯新任总裁马道杰担任董事长,何华杰(此前在东方网力、中国联通任职)任紫光智能汽车公司总经理,随后,紫光相继与福田汽车展开合作。 随后,紫光宣布与 360 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组建成立”360- 紫光“联合安全实验室,利用各自的软硬件行业优势,共同打造全面覆盖芯片、终端、网络和云的安全生态链,双方首推高安全、高性能的“汽车安全大脑”——车联网安全芯片,为智能汽车打造实时防护体系。 去年 9 月,紫光国微又与东软集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全面深化双方合作关系,在 5G 应用、信息安全、汽车电子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同时宣布,其自主研发的 THD89 系列产品成功通过 AEC-Q100 车规认证,是国内当前最高水平的车载芯片之一。这意味着,中国车载安全芯片产品已获得全球行业的认可与尊重,拿到了进入国际车用模块大厂的重要入门票。 此外,紫光还与 Mobileye 成立了合资公司,紫光持股 51%、Mobileye 持股 49%,双方将合力发展自动驾驶技术。 Mobileye 是以色列一家致力于自动驾驶的企业,已投身研发 12 年并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技术知识,公司在单目视觉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的开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根据 Mobileye 的统计,目前已有超过 25 家汽车制造商的 2,700 万辆车辆使用不同程度的驾驶辅助系统,而 Mobileye 的市场份额超出 70%。预计截止到 2019 年年底,将有 10 万辆载有 L3 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搭载 Mobileye 技术,Mobileye 的芯片出货量累计超过 3200 万片。紫光与 Mobileye 合作,既可以获得技术支持,又可以扩大自己的业务,可谓一举两得。 车规级芯片市场火热 汽车电子产品的价格普遍比较贵,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使用了车规级的电子元件,车规级芯片对环境、可靠性、一致性、制造工艺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说车规认证是很多芯片企业的噩梦,因为这些标准这就像一道分水岭,划分着低端和髙端、新玩家和老玩家。 其中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恩智浦、德州仪器、瑞萨等为主的传统汽车芯片厂商,第二类是以高通、英伟达等为代表的老牌电子消费类芯片公司,第三类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整车厂商,第四类是国产芯片新势力,像芯驰科技,四维图新,兆易创新等企业。 近两年车规级芯片市场也是异常火热,2018 年富瀚微在媒体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了其首款车规级前装 ISP 芯片 FH8310。会上,他们还联合比亚迪共同宣布,FH8310 已经在其唐二代新能源汽车中实现量产。 去年年初,兆易创新宣布其 GD25 全系列 SPI NOR Flash 产品已完成 AEC-Q100 认证,是目前唯一的全国产化车规闪存产品,可为汽车前装市场以及需要车规级产品的特定应用提供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闪存解决方案。 2018 年,四维图新旗下全资子公司 AutoChips 杰发科技对外发布消息称,国内首款通过 AEC-Q100 Grade 1, 工作温度 -40℃~125℃的车规级 MCU(在客户端量产,并获得首批订单。今年年初,杰发科技对外宣布,其车规级 MCU(微控制器)产品线又添重量级新成员——AC7801X。 AI 芯片领域,地平线也正式宣布量产面向智能驾驶的征程二代芯片。征程二代的发布正式填补了中国在车规级 AI 芯片领域的空白,也补齐了国内自动驾驶产业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 市场广阔 根据 IHS 的预测,到 2025 年,中国汽车半导体市场将达到 1200 亿元,如果加上自动驾驶相关的需求,市场空间将达到 1700 亿元。多重因素的共振正在促成国产自主车规模级芯片的兴起。 2020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等 11 部位就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发展智能汽车的六大具体任务,并于 2025 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产半导体企业纷纷投身车规级芯片行业,从不同的细分领域填补国产车规级芯片的空白,这也是紫光国微加注汽车电子的主要原因。
  • 《北汽携手Imagination成立芯片公司》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5-14
    • 近日,北汽产投与Imagination集团(简称Imagination)共同签署协议,合资成立北京核芯达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第一家由中国国有整车企业与国际芯片巨头合资成立的汽车芯片设计公司,将专注于面向自动驾驶的应用处理器和面向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芯片研发,为以北汽集团为代表的国内车企在汽车芯片领域提供先进解决方案。 在当下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升级的关键时期,芯片技术与整车产品开发的配合关乎汽车企业的未来竞争力。但目前整车汽车企业的芯片研发基础仍显薄弱,核心技术仍依赖芯片企业,这或将成为整车企业最大的软肋。而对于国内外芯片厂商来说,中国汽车产业智能网联化迅速发展催生出的巨大市场空间,也成为各路兵家必争之地。此次北汽与Imagination的牵手开拓了整车企业与国际芯片巨头跨界合作的新范式,有望打造车规级芯片高地,加速车载芯片进步。 创新合作,突出优势,构建汽车芯片领域战略支点 合资公司将专注于面向自动驾驶的应用处理器和面向智能驾舱的语音交互芯片研发,借助Imagination公司IP平台优势、北汽集团整车制造生态优势,以及管理团队的丰富行业经验,打通从IP到芯片到整车的全产业链布局,将致力于成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芯片领域的“创新指引”。 合资公司将基于Imagination在神经网络加速(NNA)方面的基础优势,发力具有自主核心专利的“存算一体”的SoC芯片,进一步提高现有芯片产品矩阵在车载语音交互领域的应用;此外合资公司还将基于Imagination在GPU和图像处理领域的性能优势,以及当前视觉和结构光融合感知的发展趋势,持续推进ADAS及智能驾驶感知芯片的开发。 目前,拥有独立IP的自主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芯片仍然稀缺,相关领域的突破对于国内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市场空间广阔。 产融结合,优化生态,为汽车智能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战略合作,是北汽携手Imagination打造智能网联车规级芯片,助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北汽集团作为中国五大汽车集团之一,始终坚持超前谋划、战略引领的发展方式。预见趋势,率先布局,在行业内第一个进入新能源产业,并于2018年提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双轮驱动”战略,同年发布智能网联“海豚+”战略,全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北汽产投是北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及资本运作、股权投资、创新孵化的核心平台,近年来通过100余个优质项目的投资全面助力北汽集团“双轮驱动”战略的落地和发展。北汽集团通过北汽产投注资建立股权关系,并充分盘活北汽产业资源、充分利用旗下赋能孵化平台,为合资公司注入强大的研发和产业链资源优势。 Imagination是全球著名的芯片IP供应商,是业界少数能提供图形处理器(GPU)、人工智能、通信技术IP授权的厂商之一,GPUIP产品占据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市场30%以上份额,产品得到苹果、瑞萨、TI等公司的充分验证。 新成立合资公司的管理团队具有国际一线企业15年以上的芯片研发和组织管理经验,具有极强的产品定义、研发、销售经验,同时具有极强的产品交付能力。基于语音交互术的智能驾仓芯片和面向L3-L5多级别环境感知方案,预计将分别于2021和2022年实现成功流片、量产。 基于北汽集团领先的汽车制造产业生态优势及Imagination拥有的全球领先IP研发能力,双方将携手共进,打造车规级芯片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