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小原子存储单元面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11-30
  •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3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迄今最小的存储设备,其横截面积仅1平方纳米,容量约为25兆比特/平方厘米,与目前的商用闪存设备相比,每层的存储密度提高了100倍。研究人员表示,最新研究有助于科学家研制出更快、更小、更智能、更节能的芯片,应用于从消费电子到类脑计算机等多个领域。

      研究人员称,最新研究基于他们两年前的研究成果。当时,他们研制出了那时最纤薄的存储设备——“atomristor”,其厚度仅为单个原子厚度。但要使存储设备变得更小,横截面积也要更小。因此,在最新研究中,他们将存储器的横截面积缩小到仅1平方纳米。

      研究人员解释称,制造存储设备的材料中的缺陷或孔洞是其拥有高密度存储能力的关键所在。最新研究负责人、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德杰·阿金沃德说:“当一个额外的金属原子闯入纳米孔洞内并填充它时,会将自己的一些导电性能赋予材料,这会产生变化或存储效应。”

      阿金沃德介绍道,最新研制出的存储器是一种忆阻器,这是存储器研究领域的“香饽饽”,它们可以做更小,同时拥有更多存储容量。存储设备越小,越有望催生更小的芯片和处理器,如此也有助科学家们研制出更紧凑的计算机和手机。缩小尺寸也可以降低存储器的能耗并提高存储容量,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以研制出能耗更少但运行速度更快、更智能的设备。

      美国陆军研究办公室资助了这一研究,该办公室项目经理帕尼·瓦拉纳西说:“这项研究获得的结果为开发国防部感兴趣的下一代应用,如超高密度存储、神经形态计算系统、射频通信系统等铺平了道路。”

      阿金沃德说:“存储器领域的‘圣杯’是用单个原子控制存储功能,我们在新研究中实现了这一点。尽管最新研究使用二硫化钼作为主要纳米材料,但我们认为,该发现可能适用于数百种相关的原子厚度的纤薄材料。”

      总编辑圈点

      忆阻器就是记忆电阻,最吸引人的一点:它可以记忆流经它的电荷数量,或者说,能记住很多信息,这和生物的神经细胞非常像。亦因此,对忆阻器的研发总是和神经形态计算系统联系在一起。人们曾经很担心这一研究最终会导致《终结者》里的“天网”出现,其获得自我意识后对创造者人类倒戈相向。但就目前的研究水平来说,这一担心还为时过早。越来越小的忆阻器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小的芯片和处理器,消耗更少的电力、占用更少的空间,然后在遥远的未来,或真正出现一套与生物大脑没有太大区别的计算系统。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11/27/content_458481.htm?div=-1
相关报告
  • 《迄今最高能效量子点太阳能电池面世》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06
    • 科技日报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刘霞)韩国蔚山科学技术院科学家借助新配体交换技术,合成出基于有机阳离子的钙钛矿量子点(PQD),开发出迄今能效最高的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即使储能两年多,效率仍不变,表现出非凡的稳定性。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 量子点是半导体纳米晶体,尺寸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不等。科学家可根据颗粒大小控制其光电性能。PQD具有卓越的光电特性,只需简单喷涂或使用溶剂,无需在衬底上生长,制造过程简单且高效,因此引发极大关注。 但用量子点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借助一种配体交换技术,以减少量子点之间的距离。配体交换是一种将大分子(如配体受体)结合到量子点表面的过程。在这方面,PQD面临极大挑战,包括在替代过程中,其晶体和表面会出现缺陷等。因此,目前PQD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为16%。 在最新研究中,团队采用了基于烷基碘化铵的配体交换策略,用具有良好太阳能利用率的有机PQD替代配体,制造出具有缺陷可控的量子点光活性层。在此基础上开发的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能效高达18.1%。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定其为迄今已知能效最高的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即使储能两年多,这种新型电池的性能也保持不变,具有非凡的稳定性。 研究团队指出,以前对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主要采用无机PQD。最新研究解决了与有机PQD相关的问题,未来有望催生更多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新产品。
  • 《迄今存储密度最高的固态存储器问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31
    • 据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官网近日消息,该校科学家完善相关技术,研制出了迄今储存密度最高的固态存储器,其存储能力相比目前计算机存储设备提高了1000倍。 最新研究负责人、该校物理系博士研究生罗申·卡尔表示:“从根本上来说,借助新存储器,你可以将iTunes上所有的4500万首歌曲存储到25美分硬币大小的表面上。5年前,我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研究团队用到了他们研发出来的用于制造原子级电路的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快速去除或替换单个氢原子,这就使存储器可被重写,因此,可为计算机提供更高效的固态硬盘类型。 为演示新存储器,研究人员将整个字母表以138太字节/平方英寸的密度进行编码,大约等同于将35万个字母写到一粒米上。 阿卡尔强调说,之前的原子级计算存储设备只在极低温条件下才能保持稳定,而新存储器在室温下也能工作。这项技术最直接的应用领域可能是数据存档。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提高读写速度,使其能在更多领域大显身手。 最新研究另一负责人、该校物理学教授罗伯特·沃尔科对原子级物理领域非常精通。他完善了纳米尖端方面的技术,使科学家能在硅芯片上操控单个原子。这一技术目前已达拐点,研究人员正致力于让可应用于所有技术领域的原子级制造实现商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