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上风机也要席卷世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21
  • 全球海上风力发电市场持续扩大。国际团体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的统计显示,2021年的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增至2020年的3倍。起到拉动作用的是中国。中国积极挖掘巨大的内需,2021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占到全球的8成。中国对海上风力发电的利好政策仍未停止,正在逐步改变全球风机企业的排名。

    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建的海上风力发电场的装机容量达到2110.6万千瓦。规模相当于约20个核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717.6万千瓦。仅在2021年就占到累计装机容量的约4成,呈现激增态势。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中国市场的迅速增长。2021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高达1690万千瓦,增至2020年的逾4倍。作为海上风力发电的发达地区,欧洲的装机容量比2020年增长13%,增至331.7万千瓦。虽然欧洲也表现坚挺,但和中国的激增相比显得相形见绌,中欧已拉开差距。

    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出现激增的原因主要有2个。其一是固定价格收购制度。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9年向2018年底之前获批的海上风力发电场发出通知,如未能在2021年底之前接入送电网,将不被认可获得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批准时的售电价格。如果不被认可,对发电场的电力收购价格将逐年下降。因此,希望尽可能高价售电的企业一齐展开建设。

    第二个原因是政府的积极介入。日本自然能源财团的高级研究员王嘉阳表示,中国采取省政府选择开发的海域和发电运营商,中央政府进行审批的机制。为了把可再生能源变为经济增长的基础,借助本地企业建立供应链的开发竞争在各省之间展开。

    依托海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罕见的高增长,中国的风机企业的存在感也逐渐提升。调查公司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按企业把2021年的海上风机装机容量排出名次,中国企业垄断1~4位。丹麦的维斯塔斯(Vestas)排在第5位。2017~2020年排在首位的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西班牙)仅排在第6位。

    第1位是上海电气风电集团(上海市)。作为上海电气集团的风力部门,2006年成立。优势是产品线丰富,从输出功率约1250千瓦到逾8000千瓦的风机都能生产。第2位的明阳智慧能源集团也成立于2006年,该企业在2021年起用了漂浮式风机。

    日本的海上风力发电市场仍未全面启动。日本在2021年底政府推进的海上风力发电的公开招投标中,三菱商事的企业联盟在率先推出的3个海域全面中标,成为话题。日本政府还将在其他区域推进公开招标。日本把海上风力发电定位为能发挥岛国优势的可再生能源的王牌,提出在2030年之前促成1000万千瓦的项目。

    即使在只有潜在市场的日本,采用中国风机的趋势也开始出现。

    日本风力发电运营商Venti-Japan(秋田市)将讨论在富山县海域的项目采用中国生产的风机。原本计划采用日立制作所的风机,但随着日立制作所退出风机生产业务,不得不改变供应商。与迈向巨大化的欧美风机相比,中国生产的风机的尺寸更适合日本,这成为决定性因素。

    在风机市场上,欧洲企业率先启动量产化和大型化,迅速降低成本,扩大了市场份额。拥有巨大内需的中国企业则借助积极投资展开大量生产,不断提升技术和性能。正如此前中国企业在光伏面板领域借助相同方式席卷全球市场一样,中国风机企业有可能摆脱窝里横,在海外市场也与欧洲企业并驾齐驱。

    2022年海上风力发电市场或将强劲增长。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称,以中国为中心,亚洲将新增装机590万千瓦,欧洲新增装机280万千瓦。虽然中国的增长势头放缓,但将继续承担拉动增长的工作。由于资源价格上涨的影响,欧洲生产的风机的成本上涨。在此背景下,能在国内获得大量原料和燃料的中国企业的价格竞争力将相对加强。

    中国的海上风力发电正在快速增长(Xinhua-Kyodo)

    中国企业的飞跃将影响日本的海上风力发电战略。日本将与欧美的风机企业合作,加快漂浮式风机的开发。描绘的路线图是在日本国内积累业绩,向可再生能源引进迟缓的东南亚等推销。

    在中国,漂浮式风机的开发也迅速推进。如果中国巨大的内需开始出现接近饱和的迹象,中国企业或许会把距离较近的东南亚定为下一个增长市场。在与中国企业正面决胜负时,无法保证日本企业能占据优势。

    为了避免失去增长市场,日本有可能在国内充分构建零部件的供应链,建立顺利推进海上风电场候选地点公开招标的机制,加快高效输送和存储电力的输电线及蓄电池的技术开发。日本为了磨练海上风力发电的竞争力,应该做的事情很多。

相关报告
  • 《中国海装18MW海上风机即将震撼发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08
    • 12月5日,由中国船舶汾西重工研制生产的19MW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顺利运抵位于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海装东营总装基地。这也是该区继齿轮箱、主轴、轴承、轴承座、轮毂、机架等风电机组核心部件之后,又一关键部件成功运达。 据悉,该发电机作为全球最大18MW海上风电机组传动链关键部件,额定输出功率19MW,实现了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效率和性能的新突破,刷新了全球最大单机容量的新纪录。发电机由图纸变为现实,实现了所有部件100%国产化、所有技术100%自主可控,对未来超大型风电产品批产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海装将在12月18日发布H260-18.0MW海上风机,单机容量达到18MW,届时将成为全球单机容量、风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中船海装风电(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福勇说。 据介绍,H260-18.0MW是在H16.X平台基础上研发的最新产品,叶轮直径260米,采用永磁发电机,配备高速传动链,叶片长128米,具有独立的变桨系统,以降低荷载,标志着国产海上风机在大型化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 《中国海装2艘海上风电运维船齐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13
    • 5月8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海装投建的“海装风电002”和“海装风电003”号专业风电运维船在广州番禺正式开工建造。 此次开建的两艘运维船为全铝合金双体高速船,总长26.60米、总宽9.50米、型深3.60米、吃水1.7米,最大装载38吨,设计航速24节,可抗浪高4米,具备在2.5米浪高下安全顶靠风机桩柱的能力,可搭乘12名运维人员和6名船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性、防腐性、耐波性、舒适性和可达性,可广泛应用于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各类海域海况。 近两年,在海洋强国战略指引下,中国海装矢志向海图强,不仅成功研制了创造世界记录的H260-18MW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国内首台深远海漂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发出平价海上第一度电的H23X平台机组等重磅产品,还在2022年取得了海上新增装机104.1万千瓦,市场占比20.2%的好成绩。 但随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攀升,中国海装对专业运维船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中国海装要为近20个海上风电项目和近700台海上风电机组提供运维服务,为了保证未来能够快速、高效、安全地满足海上运维需要,中国海装于2023年2月与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签订了2艘海上风电专业运维船建造合同,这是继“海装风电001”后,中国海装与英辉南方的第二次合作。 作为国内第一艘30米级专业风电运维船,“海装风电001”号于2021年末投入使用,经过一年多航行验证,该船平均航速达25.9节,与同尺度同类型船舶相比,在同等高航速状态下,每小时可节省燃油160余升,表现出优异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有了“海装风电001”优良性能的加持,中国海装海上运维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运维成本得以有效降低,机组可利用率和业主发电收益得到充分保障。 此次开工的“海装风电002”和“海装风电003”号专业运维船在“海装风电001”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优化升级。 续航能力更强,调整了上层建筑布局,加大了燃油及淡水舱容量,可有效提升船舶续航能力,续航里程由550海里提升至750海里,提升幅度达36%。 适用范围更广,考虑到北方海域冬季寒冷,为满足寒冷工况下的作业需求,运维船管路加设了热伴系统,可避免船舶在北方冬季使用期间管系爆裂等问题发生,能够全方位满足多季节、多场景、多海域下的运维需求。 抗浪等级更高,在船底区域增设了压载水舱,可显著提升船舶抗风浪能力,增强船舶稳定性,让船舶在恶劣海况中也能平稳航行,进一步提高船舶安全性和舒适度。 按计划,2艘运维船将于2024年4月交付,届时,中国海装“运维家族”将进一步扩充,能够为海上风电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专业化的运维服务,也将有力提升中国海装在海上风电建设方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国海上风电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