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机构预测:金属锂涨价潮将持续至明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30
  • 近日,行业分析机构标普全球普氏发布《2022年大宗商品展望》报告称,截至今年12月第二周,海运碳酸锂价格已经创下3.26万美元/吨的新纪录;同时,海运氢氧化锂的价格也达到了3.19万美元/吨,同样达到历史新高。在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持续走高、锂矿生产限制不断的情况下,业内普遍分析认为,锂价已经迎来了今年第三轮大幅上涨,而从锂市场供需情况来看,明年锂市场供应仍处于短缺状态,价格中长期内可能持续走高。

    明年供应仍将偏紧

    从标普全球普氏发布的数据来看,目前,海运碳酸锂价格已经较今年年初上涨了413%,海运氢氧化锂的价格涨幅也已达到254%,即使是较一个月前,锂盐的价格涨幅也已经接近50%。金属市场研究机构“基准矿产情报”(BMI)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5-10月期间,锂价指数已经暴涨了240%,这一涨幅创下了近5年来的新高。

    暴涨的价格让锂成为今年表现最耀眼的大宗商品之一,而促成这一市场现状的主要因素,则是旷日持久的供不应求。

    根据标普全球普氏“全球市场情报”发布的数据,到2022年,全球金属锂供应总量将达到63.6万吨碳酸锂当量,较2020年的40.8万吨、2021年的49.7万吨出现两位数的增长。而从需求侧来看,2022年全球金属锂需求将达到64.1万吨,同样也远高于2020年的34.2万吨和2021年的50.4万吨。这一数据意味着,2022年,全球锂市将延续今年的短缺现状,供应缺口将达到5000吨。

    分析指出,虽然不论是电池生产商还是终端汽车生产商,今年都已经加大了“寻锂”的步伐,大量的资金涌入了锂矿开采行业,但锂盐供应的增速短期内仍将低于需求增量,目前投资的锂矿产能预计最早到明年下半年才有所释放。

    产能不足成主要障碍

    国际锂矿生产巨头Albemarle的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锂电池尺寸持续增大,同时电动汽车生产与销量也预期激增,从现在到2025年期间,全球锂需求预计将超过供应量的30%左右。据了解,2020年,全球插电电动汽车销量约为310万辆,到今年预期为600万辆左右,而到明年这一数据很可能涨至650万辆,2025年则将激增至1005万辆。

    同时,标普全球普氏也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受下游需求端刺激,全球主要电池制造商在今年也相继公布了扩产计划,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对锂的需求。

    不仅如此,全球对抗气候变化行动也为锂矿生产带来了新挑战。《华尔街日报》援引多位美国锂矿生产商的观点称,与油气开发、铜矿生产等领域类似,来自于环境监管方面的压力使得锂矿开发许可推迟发放已经成为了现在矿业生产商面临的主要难题。

    今年12月上旬,主要锂矿供应国之一的秘鲁出现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矿区居民因环保疑虑向开矿企业表示抗议,而秘鲁政府也表示将加大针对开矿企业的监管力度。而在全球第二大锂矿生产国的智利,大力推动环保监管并计划针对锂矿行业征收重税的总统候选人赢得了大选,导致多家跨国锂矿生产商股价出现暴跌,业内普遍预计,未来锂盐上游生产很可能将面临更多挑战。

    标普全球普氏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现在市场对于锂资源的认知正在重构。“考虑到锂资源的战略性地位,从中期到长期来看,锂资源短缺将是限制行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或“拖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实际上,锂资源开发遭遇的阻碍已经对终端产品造成了不利影响。有行业分析机构指出,现在金属价格的上涨已经推高了锂电池包价格,这也是近10年来锂电池成本首次出现上涨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全球锂电池包平均价格为132美元/千瓦时,虽然较去年的140美元/千瓦时出现下降,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明年锂电池包均价可能会反弹至135美元/千瓦时。

    据上述机构预测,要让电动汽车成本能够与汽柴油车相媲美,锂电池包价格需维持在100美元/千瓦时以下,而当前锂价飙升的现状却可能让这一重要“节点”推后至少两年,这将拖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印度《经济时报》也援引印度汽车制造商的话称:“由于锂、钴、锰等金属价格上涨,今年以来,印度电池包成本同比已经上涨了40%左右,印度电动汽车成本也随之上涨。”

    路透社则援引欧洲跨国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Carlos Tavares的话表示,政府和投资者都希望汽车制造商尽快向电动汽车领域转型,但成本已经“超过了能够承受的范围”,减少汽车销量或者降低利润预期虽然可以缓解企业压力,但很可能导致欧美国家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浪潮。

相关报告
  • 《锂涨价潮或将持续至明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01
    • 在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持续走高、锂矿生产限制不断的情况下,业内普遍分析认为,锂价已经迎来了今年第三轮大幅上涨,而从锂市场供需情况来看,明年锂市场供应仍处于短缺状态,价格中长期内可能持续走高。 明年供应仍将偏紧 近日,行业分析机构标普全球普氏发布报告称,截至今年12月第二周,海运碳酸锂价格已经创下3.26万美元/吨的新纪录;同时,海运氢氧化锂的价格也达到了3.19万美元/吨,同样达到历史新高。 从标普全球普氏发布的数据来看,目前,海运碳酸锂价格已经较今年年初上涨了413%,海运氢氧化锂的价格涨幅也已达到254%,即使是较一个月前,锂盐的价格涨幅也已经接近50%。金属市场研究机构“基准矿产情报”(BMI)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5-10月期间,锂价指数已经暴涨了240%,这一涨幅创下了近5年来的新高。 暴涨的价格让锂成为今年表现最耀眼的大宗商品之一,而促成这一市场现状的主要因素,则是旷日持久的供不应求。 根据标普全球普氏“全球市场情报”发布的数据,到2022年,全球金属锂供应总量将达到63.6万吨碳酸锂当量,较2020年的40.8万吨、2021年的49.7万吨出现两位数的增长。而从需求侧来看,2022年全球金属锂需求将达到64.1万吨,同样也远高于2020年的34.2万吨和2021年的50.4万吨。这一数据意味着,2022年,全球锂市将延续今年的短缺现状,供应缺口将达到5000吨。 分析指出,虽然不论是电池生产商还是终端汽车生产商,今年都已经加大了“寻锂”的步伐,大量的资金涌入了锂矿开采行业,但锂盐供应的增速短期内仍将低于需求增量,目前投资的锂矿产能预计最早到明年下半年才有所释放。 产能不足成主要障碍 国际锂矿生产巨头Albemarle的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锂电池尺寸持续增大,同时电动汽车生产与销量也预期激增,从现在到2025年期间,全球锂需求预计将超过供应量的30%左右。据了解,2020年,全球插电电动汽车销量约为310万辆,到今年预期为600万辆左右,而到明年这一数据很可能涨至650万辆,2025年则将激增至1005万辆。 同时,标普全球普氏也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受下游需求端刺激,全球主要电池制造商在今年也相继公布了扩产计划,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对锂的需求。 不仅如此,全球对抗气候变化行动也为锂矿生产带来了新挑战。《华尔街日报》援引多位美国锂矿生产商的观点称,与油气开发、铜矿生产等领域类似,来自于环境监管方面的压力使得锂矿开发许可推迟发放已经成为了现在矿业生产商面临的主要难题。 今年12月上旬,主要锂矿供应国之一的秘鲁出现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矿区居民因环保疑虑向开矿企业表示抗议,而秘鲁政府也表示将加大针对开矿企业的监管力度。而在全球第二大锂矿生产国的智利,大力推动环保监管并计划针对锂矿行业征收重税的总统候选人赢得了大选,导致多家跨国锂矿生产商股价出现暴跌,业内普遍预计,未来锂盐上游生产很可能将面临更多挑战。 标普全球普氏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现在市场对于锂资源的认知正在重构。“考虑到锂资源的战略性地位,从中期到长期来看,锂资源短缺将是限制行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或“拖累”电动汽车产业 实际上,锂资源开发遭遇的阻碍已经对终端产品造成了不利影响。有行业分析机构指出,现在金属价格的上涨已经推高了锂电池包价格,这也是近10年来锂电池成本首次出现上涨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全球锂电池包平均价格为132美元/千瓦时,虽然较去年的140美元/千瓦时出现下降,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明年锂电池包均价可能会反弹至135美元/千瓦时。 据上述机构预测,要让电动汽车成本能够与汽柴油车相媲美,锂电池包价格需维持在100美元/千瓦时以下,而当前锂价飙升的现状却可能让这一重要“节点”推后至少两年,这将拖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印度《经济时报》也援引印度汽车制造商的话称:“由于锂、钴、锰等金属价格上涨,今年以来,印度电池包成本同比已经上涨了40%左右,印度电动汽车成本也随之上涨。” 路透社则援引欧洲跨国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Carlos Tavares的话表示,政府和投资者都希望汽车制造商尽快向电动汽车领域转型,但成本已经“超过了能够承受的范围”,减少汽车销量或者降低利润预期虽然可以缓解企业压力,但很可能导致欧美国家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浪潮。
  • 《光伏玻璃短缺涨价或持续到后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06
    • 自今年7月以来,随着复产之后光伏装机需求释放,国内光伏玻璃市场开始升温。目前,上游光伏玻璃的供应短缺和价格暴涨已给光伏行业带来困境。在光伏电站最后的抢装潮里,玻璃辅材成了拦路虎。 根据PV InfoLink在11月4日报价数据,3.2mm镀膜光伏玻璃的报价为41-48元/平方米,平均报价达42元/平方米,2.0mm镀膜光伏玻璃的平均报价也达到了34元/平方米。相较于7月底,3.2mm镀膜光伏玻璃的价格涨幅约为61.54%。 今年6月,光伏玻璃市场均价为25元/平方米左右。11月初,光伏玻璃现货均价已涨到 45-50元/平方米,四个多月的涨幅接近100%。业内预计涨价行情会至少继续到今年年底。 即便如此,光伏玻璃仍然供不应求,中小光伏组件企业因玻璃断货已开始停产。这导致一些光伏电站投资企业今年无法完成其原本的装机目标。 不愿具名的光伏业权威人士对记者称,原本玻璃占组件成本的比例为7%,现在已上升至14%。因为玻璃缺货,或者价格太高无法承受,组件企业已大面积停产。更令人担忧的是,光伏玻璃产能不足的情况在短期内难以缓解。这不仅影响今年光伏电站的建设,还将成为制约“十四五”期间光伏产业大发展的隐患。 涨价背后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式年底抢装潮之下的供需失衡。光伏玻璃龙头企业福莱特(601865)近期在对外路演中表示,“2021年预计光伏玻璃还会有15%左右的缺口。尽管福莱特已经扩增5600吨的产能,信义扩增4000吨,但是这些产线是分布在不同季度建造投产,光伏玻璃窑炉本身更是有爬坡期,建造完毕后大概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达到预计产能,所以实际供给市场的量没有那么多,而光伏玻璃市场需求仍在增加,所以需求量还是超过装机量的。”福莱特预测,在政策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光伏玻璃至少2022年才能缓解、达到供需平衡。 此前,安信证券、华西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机构也预测,由于行业需求大、产能建设周期长等因素,光伏玻璃供需偏紧有望延续到2021年末。 玻璃季节性短缺由光伏行业季节性需求失衡造成。过去几年,由于当年的补贴政策往往在二季度发布,因此四季度是光伏电站建成并网的高峰。2019年四季度新增装机占全年的46.9%,预计2020年四季度全国新增装机占比更高。综合多家市场机构信息,今年四季度中国光伏组件的需求为15—18GW。目前玻璃产能可供应14GW左右的组件,缺口约7%—20%。受玻璃供应影响,目前约有15%的组件产线已停产。 从更长周期来看,目前光伏玻璃短缺,是因为玻璃行业产能建设所需周期远超过光伏行业。中国是全球光伏制造大国,占据全球近八成产能,光伏玻璃产能更是占据全球九成。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从 2010 年的17.5GW连续增至2019 年的115GW,市场规模增长5.6倍,年均增长率23.3% 。玻璃新增产线建设需要1.5-2年,产能爬坡时间约为3-4个月。而新增光伏组件产线只需要半年就可完成。 然而,尽管供需失衡,但光伏玻璃短期内产能仍然受限。在今年1月发布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回答》中,工信部重申《关于严肃产能置换 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等工业玻璃原片)项目,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减量或等量置换,制定产能置换方案。10月,工信部再次明确有序推进光伏玻璃产能置换的原则,继续将光伏玻璃列入产能置换范围。 实际上,年初至今整个行业未新批一条光伏玻璃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玻璃的价格暴涨和供应短缺已经让下游厂商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就在11月3日,隆基、晶科、天合、晶澳、东方日升、阿特斯(排名不分先后)等6家主要光伏组件企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 6家企业呼吁,第一、玻璃产能的严重短缺使组件企业的排产、出货面临严重危机,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协调资源,竭尽全力“保供应”。在此特殊时期,恳请国家相关部门能考虑给光伏市场年终“抢装潮”降温,引导项目有序推进。 第二、对于当前组件供应的严峻局势,光伏组件企业目前身陷困境,实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玻璃产能严重“掉队”,组件总供应量严重不足,光伏组件企业已普遍出现大规模的交付延期现象,希望电站投资企业能充分理解当前局面,并积极做好应对,避免或降低因错过并网截止日带来的损失。 第三、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产业链上下游此时应携手并进、共克时艰,上游的玻璃厂商更应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与下游组件企业一起全力保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始终以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去维持光伏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四、对于当前的困境,玻璃行业的产能瓶颈是组件供应“告急”的直接诱因。希望国家充分考虑目前行业面临的紧迫局势,放开对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