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玻璃短缺涨价或持续到后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06
  • 自今年7月以来,随着复产之后光伏装机需求释放,国内光伏玻璃市场开始升温。目前,上游光伏玻璃的供应短缺和价格暴涨已给光伏行业带来困境。在光伏电站最后的抢装潮里,玻璃辅材成了拦路虎。
    根据PV InfoLink在11月4日报价数据,3.2mm镀膜光伏玻璃的报价为41-48元/平方米,平均报价达42元/平方米,2.0mm镀膜光伏玻璃的平均报价也达到了34元/平方米。相较于7月底,3.2mm镀膜光伏玻璃的价格涨幅约为61.54%。
    今年6月,光伏玻璃市场均价为25元/平方米左右。11月初,光伏玻璃现货均价已涨到 45-50元/平方米,四个多月的涨幅接近100%。业内预计涨价行情会至少继续到今年年底。
    即便如此,光伏玻璃仍然供不应求,中小光伏组件企业因玻璃断货已开始停产。这导致一些光伏电站投资企业今年无法完成其原本的装机目标。
    不愿具名的光伏业权威人士对记者称,原本玻璃占组件成本的比例为7%,现在已上升至14%。因为玻璃缺货,或者价格太高无法承受,组件企业已大面积停产。更令人担忧的是,光伏玻璃产能不足的情况在短期内难以缓解。这不仅影响今年光伏电站的建设,还将成为制约“十四五”期间光伏产业大发展的隐患。
    涨价背后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式年底抢装潮之下的供需失衡。光伏玻璃龙头企业福莱特(601865)近期在对外路演中表示,“2021年预计光伏玻璃还会有15%左右的缺口。尽管福莱特已经扩增5600吨的产能,信义扩增4000吨,但是这些产线是分布在不同季度建造投产,光伏玻璃窑炉本身更是有爬坡期,建造完毕后大概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达到预计产能,所以实际供给市场的量没有那么多,而光伏玻璃市场需求仍在增加,所以需求量还是超过装机量的。”福莱特预测,在政策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光伏玻璃至少2022年才能缓解、达到供需平衡。
    此前,安信证券、华西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机构也预测,由于行业需求大、产能建设周期长等因素,光伏玻璃供需偏紧有望延续到2021年末。
    玻璃季节性短缺由光伏行业季节性需求失衡造成。过去几年,由于当年的补贴政策往往在二季度发布,因此四季度是光伏电站建成并网的高峰。2019年四季度新增装机占全年的46.9%,预计2020年四季度全国新增装机占比更高。综合多家市场机构信息,今年四季度中国光伏组件的需求为15—18GW。目前玻璃产能可供应14GW左右的组件,缺口约7%—20%。受玻璃供应影响,目前约有15%的组件产线已停产。
    从更长周期来看,目前光伏玻璃短缺,是因为玻璃行业产能建设所需周期远超过光伏行业。中国是全球光伏制造大国,占据全球近八成产能,光伏玻璃产能更是占据全球九成。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从 2010 年的17.5GW连续增至2019 年的115GW,市场规模增长5.6倍,年均增长率23.3% 。玻璃新增产线建设需要1.5-2年,产能爬坡时间约为3-4个月。而新增光伏组件产线只需要半年就可完成。
    然而,尽管供需失衡,但光伏玻璃短期内产能仍然受限。在今年1月发布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回答》中,工信部重申《关于严肃产能置换 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等工业玻璃原片)项目,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减量或等量置换,制定产能置换方案。10月,工信部再次明确有序推进光伏玻璃产能置换的原则,继续将光伏玻璃列入产能置换范围。
    实际上,年初至今整个行业未新批一条光伏玻璃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玻璃的价格暴涨和供应短缺已经让下游厂商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就在11月3日,隆基、晶科、天合、晶澳、东方日升、阿特斯(排名不分先后)等6家主要光伏组件企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
    6家企业呼吁,第一、玻璃产能的严重短缺使组件企业的排产、出货面临严重危机,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协调资源,竭尽全力“保供应”。在此特殊时期,恳请国家相关部门能考虑给光伏市场年终“抢装潮”降温,引导项目有序推进。
    第二、对于当前组件供应的严峻局势,光伏组件企业目前身陷困境,实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玻璃产能严重“掉队”,组件总供应量严重不足,光伏组件企业已普遍出现大规模的交付延期现象,希望电站投资企业能充分理解当前局面,并积极做好应对,避免或降低因错过并网截止日带来的损失。
    第三、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产业链上下游此时应携手并进、共克时艰,上游的玻璃厂商更应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与下游组件企业一起全力保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始终以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去维持光伏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四、对于当前的困境,玻璃行业的产能瓶颈是组件供应“告急”的直接诱因。希望国家充分考虑目前行业面临的紧迫局势,放开对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的限制。

相关报告
  • 《光伏玻璃行业:产能短缺与产能置换政策没有直接关联》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04
    • 2020年11月22日,光伏玻璃行业形势座谈会在江苏南京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主办,信义光能控股有限公司和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会长张佰恒,副会长阮洪良、林金锡,信义光能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李友情等光伏玻璃企业负责人以及媒体代表等共计48人。会议由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秘书长周志武主持。 进入今年下半年以来,光伏玻璃一路走俏,产能供应也逐渐紧张。为保障光伏产业发展需求、促进光伏玻璃健康持续发展,协会近期深入行业进行调研,下发调查函,并与龙头骨干企业沟通了解行业情况,提出了《关于缓解光伏玻璃供需矛盾,促进光伏玻璃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并报送政府有关部门。为近期做好稳定市场、保证光伏玻璃供应,中长期实现光伏玻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防范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协会组织召开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始张佰恒会长首先发表讲话。他指出“随着光伏产业发展,光伏玻璃等新能源材料发展潜力大。目前光伏玻璃产能出现缺口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根据以往光伏玻璃供需情况,以及对光伏玻璃产能供给端的统计分析,目前光伏玻璃供应短缺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是阶段性的短缺。”针对如何有序地放开产能,张佰恒会长提出了“两步走”的论断:“第一步是先把合理合规的产能放开。首先,可以放开符合政策完成备案的生产线,并鼓励技术创新。鼓励停产冷修生产线原地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超白压延玻璃生产线能力和水平。此外,鼓励现有浮法玻璃生产线,通过技术改造转产超白压延玻璃。支持现有浮法玻璃生产线,通过技术改造生产光伏用背板玻璃。严防假借光伏玻璃之名新建浮法玻璃生产线,防范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如果这些都满足不了光伏行业的需求,我们再考虑第二步,即根据备案时间、建设情况采取增量置换办法,逐步释放产能。” 张佰恒会长强调:光伏玻璃行业需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贯彻执行产业政策要求,加强创新驱动发展。要坚持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深化提质增效,推动规范经营,坚持高质量、高品质发展。同时要加强统计和标准制定工作,要与组件企业沟通协调,建立光伏玻璃行业统一的标准尺寸,能够有效降低光伏玻璃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最终促进价格回落,解决光伏玻璃燃眉之急。 与会代表认真分析了光伏玻璃产能出现缺口的原因:一是疫情导致部分光伏玻璃产能提前冷修;二是在建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受疫情影响推迟点火;三是双面双玻组件的渗透率大幅度提升引起的光伏玻璃超预期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光伏玻璃产能短缺和工信部发布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回答》没有直接关联。 根据协会调研情况目前光伏玻璃企业在建、拟建项目合计产能81500t/d,在建34座窑、产能34820t/d。其中的24100t/d产能,可在2021年陆续投产。投产运行后,光伏玻璃总供应产能将达到52400t/d,届时光伏玻璃产量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与会代表认为可将光伏玻璃产能进行单独管理,适当释放光伏玻璃的新产能,以便跟上未来不断增长的光伏新增装机需求。但产能不能全面放开,要有序地放。 与会代表希望能打通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并与组件企业对接,了解组件企业乃至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规划。从而测算组件行业的产能缺口,匹配正好合适或稍富余的光伏玻璃产能。应加强与组件企业之间的协同,使其平稳运行,能达到整个光伏行业平稳、持续、健康向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会议重点讨论了玻璃的标准规格问题,光伏组件的尺寸越来越多样化,不仅导致供应链匹配度低,还增加了很多直接成本和隐形成本。玻璃生产企业需要库存多种规格的玻璃,这些玻璃在不同组件厂之间不能通用,给玻璃加工企业带来很大的困扰,影响到玻璃的供应能力和及时性。应组织制定《晶硅光伏组件用玻璃标准尺寸》团体标准,建立光伏玻璃行业统一的标准尺寸。 会议要求贯彻落实“六稳六保”政策要求,全力以赴保障光伏玻璃供应。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等政策要求,坚定不移提质量增效,把企业做优、把行业做强,维护好行业公平、公正、公开、健康有序的发展秩序。坚决反对和制止价格操纵、垄断价格,并抵制低价倾销和违法的不正当恶性竞争。规范行业发展秩序避免无序扩张、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从而实现产业链平稳、持续、健康向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 《“光伏装机高峰”已至,光伏玻璃涨价5%-7.5%》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7
    • 近日,部分光伏玻璃企业报价有所上涨,涨幅在5%-7.5%左右。 本次涨价与我国四季度的“光伏装机高峰”不无关系。按照惯例,每年第四季度是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峰值,甚至超越前三季度之和,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年业绩,同时也对原材料供应提出了考验。 2020年,全球光伏产业逆势增长,光伏玻璃在供不应求中价格暴涨,让很多组件企业叫苦不迭,同时也让企业争相进军光伏玻璃,增加了光伏玻璃供应,让其价格回归至正常水平。 根据企业年度报告即可看到,2022年不少企业光伏玻璃业务在营收大涨背景下,利润仅微增甚至出现下滑,都反映出光伏玻璃市场的“稳定”。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伏发电在建项目121GW,预计全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08GW,同比上年实际并网容量增长95.9%。前三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52.6GW,按此计算第四季度还有超过50GW的光伏项目即将并网。 终端需求的大幅增长,再度让光伏玻璃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也在情理之中。相比2020年光伏玻璃价格涨幅一度超过100%,本次光伏玻璃价格涨幅并不算高。当然,如果上下游供应链能更加稳定,更有利于光伏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