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巨细胞病毒不会削弱反而会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6
  •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会达到一个巅峰时期,但当过了某个特定的年龄,免疫系统的功能就开始下降,就无法帮助机体有效抵御新的感染了;这就是为何相比年轻人老年人会更容易发生感染的原因了。为了寻找一种有效恢复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近日,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病毒或许并不会减弱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反而会增加其功能,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小鼠并对其进行研究,这种病毒能够影响超过一半的人群,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很多人都在很小的时候感染了这种病毒。目前针对巨细胞病毒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这种病毒在人体中终生携带,在老年人中尤其普遍。研究者Smithey说道,巨细胞病毒并不会引起一些外在的症状,尽管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人们也能够与其和谐共存,然而在如何应对这种病毒感染上,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始终比较繁忙。

    研究人员想知道巨细胞病毒到底是如何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他们推测,这种病毒会使得小鼠对其它感染变得易感,因为其能够用光机体中的可用资源,并且让免疫系统非常忙碌,无法停歇。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感染李斯特菌后,相比没有携带巨细胞病毒的老年小鼠而言,携带该病毒的小鼠或许会表现出更强劲的免疫反应,研究人员希望这些小鼠的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但实际上这些小鼠应对感染表现出了异常强大且有效的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并不确定巨细胞病毒到底是如何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他们认为本文研究结果或许让他们对衰老的免疫系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机体的免疫系统“容量”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当研究人员对小鼠机体的T细胞进行检测时,他们发现,所有老年小鼠机体中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多样性T细胞。研究者Nikolich-Zugich说道,存在多样性就意味着不同类型的T细胞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感染,而且T细胞的多样性越高,其应对感染的能力就越强。

    很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推测,T细胞的多样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也就是为何老年人更容易因某些疾病而死亡的原因之一,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却发现,老年小鼠机体中的T细胞几乎和年轻小鼠一样多,但问题是老年小鼠机体中多样性的T细胞似乎并不会招募到“战场”上,除非它们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因此,巨细胞病毒似乎能够发送一种信号来促进老年小鼠机体发挥强大的免疫反应。

    最后研究者表示,老年人机体中似乎也能够产生一种良好的免疫反应,而且巨细胞病毒也能够有效促进这种免疫反应的发挥;下一步研究人员将会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巨细胞病毒,他们希望在人类机体的研究中也能够得到类似的研究结果,研究者最终的目标就是开发一种有效的疫苗,来改善老年人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并且保护其免于感染发生。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24324.html
相关报告
  • 《科学家揭示巨细胞病毒塑造宿主机体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9-01-18
    • 巨细胞病毒能够广泛传播,感染机体后能在体内终生存在,在健康人机体中,这种病毒通常会被有效抑制,但当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或女性孕期的话,巨细胞病毒就会给机体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分析方法,其能利用机体免疫反应准确检测病毒感染的状况,该方法还能帮助早期发现机体的保护缺陷,从而使得某些疾病患者的移植变得更加安全。 当人类感染巨细胞病毒后,病毒会在体内隐藏一段时间,通常并不会被注意到;然而,当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比如器官移植或婴儿在母体中被感染后,病毒就会对机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损伤,比如神经系统等;因此阐明针对该病毒的特殊机体免疫反应对于后期有效预防或抑制机体损伤的发生至关重要。 杀伤性T细胞能够检测广泛的病毒靶点 研究者Andreas Moosmann博士表示,在健康人体中,T细胞会抑制巨细胞病毒的复制,有数以亿计的不同T细胞在机体中巡逻,每个细胞表面都有着自身的感受器—T细胞受体,其能够识别一小部分的特殊病原体。当感受器被激活时,T细胞就会转变成为杀伤性细胞,随后被感染的细胞就会死亡,细胞中的病毒就不会激素复制。通过分析血液中特殊的T细胞,研究人员就能够精确检测病毒是否存在于血液中。 一种检测能针对多种类型病毒 为了能快速准确地鉴别出病毒,研究者Moosmann及同事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方法,仅需要单一的检测就能分析数百万个T细胞,随后研究者对血液样本中的R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这样就能鉴别出针对巨细胞病毒不同部分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类型,利用这种新方法,研究者在8名健康的病毒携带者机体中鉴别出了1052个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在包含352名供体的第二组研究对象中,研究者测定了这些序列的流行程度,从而能够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预测感染的个体。 研究者或能利用这些研究结果建立一种病毒特异性T细胞受体的数据库,研究者表示,该方法还适用于针对其它病毒的检测,而且其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信息,未来有望用于临床研究中;目前研究者开发了一种能够确定机体对不同病毒免疫状态的新型检测手段。 这种检测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比如其能用来预测器官移植患者机体的病毒感染状态等;当然了研究者所开发的技术还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比如其还能用来检查个体的疫苗接种是否成功,同时也能帮助科学家们理解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症之间的关联。
  • 《IJMS & J Gerontol:巨细胞病毒或能促进人类机体免疫系统的慢性恶化》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12-24
    • 巨细胞病毒(CMV,Cytomegalovirus)的潜伏感染和衰老会导致T细胞库功能和表型的改变,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和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上的两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科尔多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会随着机体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且与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的感染有关。 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负责抵御病毒和致癌过程所产生的细胞改变的特殊免疫细胞,其能识别并记住敌人,以便再次遇到相同感染时能缩短反应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退化的过程称之为“免疫衰老”(immunosenescence),除了按照时间顺序外,机体免疫系统的衰老还可能会取决于其它因素,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之一或许就是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其能够加速宿主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衰退,而与宿主机体的年龄无关。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疱疹病毒,其流行率较高,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会增加,但其并不会产生任何类型的症状。与口唇疱疹一样,巨噬细胞病毒偶尔会重新激活,而免疫系统也会重新建立对其的记忆;这种病毒与其它病毒不同,其会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强烈的影响,由于其会产生大量的记忆,因此就必须不断对其进行监视,所以其就会使得宿主机体的免疫系统变得相当疲惫。 研究人员Solana等人花费了多年时间研究分析,免疫系统的改变和退化是否是因为年龄还是巨细胞病毒所致,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三个年龄段的健康人群,即便来自年轻、中年和老年段共119人,将其分为两组,即感染巨细胞病毒组和未感染巨细胞病毒组。研究者表示,在某些人群中,其机体感染巨细胞病毒会导致促炎性和促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发生扩张,也就是说,这会引起不同的血管疾病,甚至使机体遭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0%,并非所有感染病毒的人群都会产生这类细胞,但在那些人群中,细胞会积累起来,当其超过一定的阈值(百分比)后,其就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心脏病患者(比如主动脉狭窄)机体这些细胞的行为,从而确定能定义风险因素的阈值,同时研究人员还重点研究了巨细胞病毒对COVID-19和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知晓其背后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或许就能及时对其阻断,如果其与年龄完全无关的话,研究人员就无法对其有效阻断。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年龄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效应或许是不同的,而且巨细胞病毒还是高度多功能CD57+T细胞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这就强调了在任何免疫衰老研究中考虑巨细胞病毒血清学的必要性。 原始出处: Fakhri Hassouneh, David Goldeck, Alejandra Pera, et al. Functional Changes of T-Cell Subsets with Age and CMV Inf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1). DOI:10.3390/ijms22189973 Martina Formentini, BSc,Ana Navas, PhD,Fakhri Hassouneh, PhD, et al. Impact of Cytomegalovirus and Age on T-Cell Subsets Defined by CD161, CD300a, and/or CD57 Expression in Healthy Andalusians,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2021). DOI: 10.1093/gerona/glab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