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高韧低密度钢 100吨级大规模制备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1-20
  • 1月5日,记者从江阴髙新区获悉,世界首创用100吨电炉冶炼工艺生产的高强高韧低密度钢板,日前在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澄特钢)制备成功。

      这项成果由兴澄特钢联合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经过多年攻关,解决了多方面的关键工艺技术。合作方在该产品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技术上取得的新突破,也是双方基于2016年40吨电炉冶炼工艺生产实践后的再创新。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一重大工艺技术突破,使我国在高强高韧低密度钢的工业化生产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更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大规模生产高强高韧低密度钢技术的国家。

      兴澄特钢相关专家介绍,目前,国际上高强韧低密度钢的研究处于实验室阶段,在成分设计及制造工艺方面存在技术瓶颈。世界上主要国家都极为关注其工业化制备及工程化应用技术。

      2005年、2015年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钢铁分别对轧制低密度钢进行了工业化试制,至今未见其成功的报道;2020年美国计划未来5年内投入2000万美元进行适合于工业化的低密度钢成分体系研究,项目预计2025年完成。

      因此,我国100吨级大规模工业化低密度钢制备成功,标志着在轧制低密度钢工业化及工程应用方面相关技术领先美国近十年,更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密度低于7.0克/立方厘米的热轧低密度钢批量工业化制造技术及应用技术的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高强高韧低密度钢比常规高强钢的密度降低10%以上,具备良好的强韧性,今后将为车辆、船舶、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提供极为重要的新型轻量化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1/12/content_528898.htm?div=-1
相关报告
  • 《我国高强高韧低密度钢大规模工业化制备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1-06
    • 1月5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江阴髙新区获悉,世界首创用100吨电炉冶炼工艺生产的高强高韧低密度钢板,日前在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澄特钢”)问世。 这是由兴澄特钢联合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经过多年的攻关,解决了多方面的关键工艺技术,在该产品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技术上取得的新突破,也是双方基于2016年40吨电炉冶炼工艺生产实践后取得原创攻关的再创新。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一重大工艺技术突破,使我国在高强高韧低密度钢的工业化生产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更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大规模生产高强高韧低密度钢技术的国家。 兴澄特钢相关专家介绍,目前,国际上高强韧低密度钢的研究处于实验室阶段,在成分设计及制造工艺方面存在技术“瓶颈”。世界上主要国家都极为关注其工业化制备及工程化应用技术。 2005年、2015年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钢铁分别对轧制低密度钢进行了工业化试制,至今未见其成功的报道;2020年美国计划未来5年内投入2000万美元进行适合于工业化的低密度钢成分体系研究,项目预计2025年完成。 因此,我国100吨级大规模工业化低密度钢制备成功,标志着在轧制低密度钢工业化及工程应用方面相关技术领先美国近十年,更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密度低于7.0g/cm³的热轧低密度钢批量工业化制造技术及应用技术的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高强高韧低密度钢比常规高强钢的密度降低10%以上,具备良好的强韧性,今后将为车辆、船舶、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提供极为重要的新型轻量化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 《大规模制备高性能的生物相容光纤的新方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9-18
    • 近些年来,水凝胶光纤在生物传感器、光遗传学、光治疗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比于传统的高分子或玻璃光纤,具有皮芯结构的水凝胶光纤具有更为优异的组织相容性和光学性能,因而是植入式医用光纤的首选材料。 对于植入式光纤而言,最重要的性能包括光透过率、皮芯界面处的全反射效率以及机械性能(模量和强度)。因此,具有交联结构的无定形高分子水凝胶纤维十分适合用于制备光纤。尽管目前已经开发出静电纺丝、3D打印、挤出成型、微流道加工和模板法等多种方法生产水凝胶纤维,然而同时具有高光学性能、力学性能的皮芯结构光纤的大规模连续化生产仍然是一个挑战。实现上述要求的三大挑战是:1)在纺丝过程中同步实现水凝胶网络的生成;2)由于皮芯材料流变学特性的差异所带来的非平衡纺丝状态;3)如何选择合适的皮芯材料以实现界面处的全反射。 借鉴目前用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的动态交联湿法纺丝工艺以及微流道纺丝工艺,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课题组进一步开发了可用于制备多种皮芯结构水凝胶光纤的集成式光引发动态湿法纺丝工艺。该工艺可为多种水凝胶皮芯纤维体系提供对纤维直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的精确控制。上述成果以“Integrated dynamic wet spinning of core-sheath hydrogel fibers for optical-to-brain/tissue communications”为题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 通过结合湿法纺丝和光自由基聚合,本文提供了一种具有泛用性和的大规模生产能力的皮芯结构水凝胶纤维加工方法。该方法不但适用于多种水凝胶材料,还能够提供对纤维内外径、透光度、折光指数、力学性能等多个参数的控制。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皮芯水凝胶光纤被成功用于深层组织的肿瘤光热治疗和光遗传学实验。因而该方法在光学治疗、传感、光遗传学等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