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承建2000米级国际超深水海洋装备离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8-01
  • 7月13日,中国海油旗下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承建的24套2000米级国际超深水吸力锚,在广东珠海全部交付离港。本次交付的吸力锚将应用于全球巨型盐下超深水油田——巴西梅罗(Mero)二期项目,标志着我国超深水海洋装备制造能力进一步得到国际主流市场认可。吸力锚是海洋工程关键装备,利用负压工作原理,像大型吸盘一样牢牢吸附在海泥中,实现海洋设施高效固定,被誉为深远海能源开发的“定海神针”。吸力锚具有可高效安装、可回收复用、高承载力等突出优势,广泛应用于深水油气田、海上风电等领域。Mero二期吸力锚最大建造单体高达21米,直径达8米,而壁厚仅为25毫米,是典型的薄壁大直径筒体结构,对项目建造提出很大挑战。
  • 原文来源:https://aoc.ouc.edu.cn/2025/0720/c9828a503492/page.htm
相关报告
  • 《我国首次完成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21
    • 12月2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经过近3个月的作业,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勘探装备“海经”系统,在珠江口盆地完成2600平方公里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这是我国首次完成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作业,标志着我国自主海洋勘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拖缆地震勘探技术是世界上探测海底地质结构最直接、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此次作业位于珠江口盆地3000米超深水区块,“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将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套拖缆模式地震勘探成套采集装备——“海经”系统中的10条超过8公里长的电缆依次布放到海水中,形成一个面积相当于1021个标准足球场的数据采集网,沿航线进行海面拖缆采集作业,60天生产时间里采集到40TB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为落实工区地质结构、沉积充填和油气运移等基础石油地质条件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海油技术专家 阮福明:“海经”系统实现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解决了制约我国海洋,特别是深海油气勘探技术与装备的瓶颈,全面提升了我国海上油气勘探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对提升海洋油气装备一体化整体研发能力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经”此次作业区域平均水深2000米左右,最大作业水深达到3500米,勘探目的层最大埋深处5600米,打破了我国海洋三维地震勘探作业最大水深纪录。海洋拖缆三维地震勘探装备技术在能源勘探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技术门槛高、研发难度大,此前世界上仅有三个国家具备此项装备技术自主研制能力。 中国海油勘探副总师 徐长贵:“海经”成功完成超深水海洋地震勘探作业,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深水海洋拖缆地震勘探成套装备技术,为我国海上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装备保障,对推进我国深海能源开发、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义。
  • 《2017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11月举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8-17
    • 厦门:2017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11月举行 2017年11月3日-5日、 2017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览会 (以下简称2017救捞海工展) 将在厦门举行。   据了解、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 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应国内外市场和广大会员需求牵头发起、 联合国际潜水承包商协会 (ADCI) 和国际海事承包商协会 (IMCA) 在福建厦门共同主办2017救捞海工展、 承办方为厦门新天会展有限公司。   2017救捞海工展将于11月3日-5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B5、B6馆举办、 展馆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 设置标准展位330个、 预计将有100余家参展单位莅临现场。   2017救捞海工展是我国商务部唯一批准的境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类展会此次是与厦门第二次结缘。早在2015年、 在国家商务部和福建、厦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救捞海工展首次落户厦门、 吸引了近200家展商及3000余专业观众、 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