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半酶法将猪胆酸合成熊去氧胆酸的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19-05-09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半酶法将猪胆酸合成熊去氧胆酸的方法,包括氧化、还原、黄鸣龙反应、萃取成盐中和等工艺步骤。本发明的合成方法是利用猪胆提取鹅去氧胆酸和猪去氧胆酸后的下脚料猪胆酸为原料,通过化学法与生物酶法相结合的方式合成熊去氧胆酸粗品,其工艺简单、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收率高,适合规模化生产。

相关报告
  • 《全细胞催化制备熊去氧胆酸项目启动产业生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03-05
    • 近期,采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陶勇研究员及吴胜副研究员团队的全细胞催化制备熊去氧胆酸技术十吨罐发酵一次投料试车成功,产出产品超过欧盟药典标准要求,标志着熊去氧胆酸项目进入产业链生产阶段。    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是治疗胆结石在内的肝胆类疾病公认无毒副作用的一线药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近年来在皮肤护理的化妆品行业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工业上熊去氧胆酸主要是利用鹅去氧胆酸(CDCA)通过化学催化合成的。但是鹅去氧胆酸主要来自鸡胆和鹅胆,受资源所限,产量严重不足。另外工业上少量的酶法生产熊去氧胆酸,要求必须是高纯度的鹅去氧胆酸,其反应需要添加昂贵的辅酶,导致熊去氧胆酸价格高昂。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陶勇研究员及吴胜副研究员团队全细胞催化制备熊去氧胆酸技术以市场上廉价的分离去除胆红素的猪粗胆酸为原料,设计了高效的分离纯化工艺,可从粗胆酸中获得高纯度鹅去氧胆酸,同时进一步通过生物转化高效合成熊去氧胆酸。此项技术克服了目前熊去氧胆酸工业生产中的不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技术2019年以2000万元转让企业进行产业化开发。陶勇研究员及吴胜副研究员技术服务团队克服疫情引发的诸多困难,与企业单位积极协调、及时沟通、确定方案,技术支持一次投料试车成功。    本项技术以最小的、最廉价的原料消耗,最大化地生产熊去氧胆酸,目前已建立了完整的发酵工艺、转化工艺和熊去氧胆酸纯化工艺,2吨级反应转化率超过98.5%,熊去氧胆酸的纯度达到99.9%,超过欧盟药典标准要求,具有非常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盈利能力,5年内将形成年产200吨熊去氧胆酸的生产规模。
  • 《7β-羟基胆酸脱氢酶及其应用》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19-05-09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Clostridium sp.Marseille的新型7β?羟基胆酸脱氢酶(7β?HSDHCM)及其编码基因,并利用该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底物7?氧代胆酸合成熊去氧胆酸。编码该酶的基因与目前已知的7β?羟基甾体脱氢酶同源性低,对7?氧代胆酸酶活高,并且在培养表达该基因的大肠杆菌过程中,不需要加入抗生素,不利用传统的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就可以实现高效的表达。在转化过程中,底物浓度10?60克/升,浓缩发酵液后,底物浓度达到100克/升,以>98%的转化率实现,并且反应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转化方法绿色、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