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然:“人机共融”是机器人产业的趋势(附图)》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相关报告
  • 《辛国斌:机器人产业应避免低端化趋势》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6-22
    •   由国内机器人产业骨干企业发起的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近日在辽宁沈阳市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并有投资过剩的隐忧,机器人企业要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辛国斌还对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4点建议:一是不仅要走的快,还要走得远;二是不仅要看脚下,还要看远方。企业要有长远眼光,抓住产业薄弱环节,看清未来发展趋势,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三是不仅要自己走,还要并肩一起走。要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同时,要关注机器人产业与其他科技领域的融合创新;四是不仅要靠自己走,还要会借力。要充分运用好资本和人才的力量实现企业发展,企业家也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善于利用和整合全球资源。
  • 《工业机器人仍是主要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4-25
    • 怎么证明现在各地发展机器人产业有点“过热”呢?我没有这方面的权威数据。今天我讲的水下机器人,如果追溯它的“老祖宗”的话,就是有人操作的机器,通过不断进化,比如自动化、智能化,变成机器人。机器人种类繁多,但工业机器人仍是主要发展趋势。 4月13日,2016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在重庆永川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封锡盛在会议间隙接受了媒体记者采访。在采访中,他表示:“永川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挺好的。” 新兴产业开头阶段总得热一下 有媒体记者问,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所以目前有种声音,就是担心这个产业会不会像光伏产业一样出现过热的情况,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封锡盛院士说,你们都知道,我今天讲的是海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事,我不是太熟悉。这个得用权威数据说话。所以,你说的“过热”,怎么证明现在各地发展机器人产业有点“过热”呢?我没有这方面的权威数据。另外,推动一种产业的形成,开头阶段过点热也不奇怪吧?总得热一下。大家都“凉着”,能发展得起来吗? 永川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挺好的 本报记者提问,能不能谈谈对永川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感受和以后产业发展的建议?封锡盛院士坦率地说,这个还谈不了这么细。因为自己是“文革”时来过重庆,对永川不是很了解。不过,从刚才的开幕式上,了解到了一些永川的情况,觉得永川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还是挺好的,入驻了不少企业。 工业机器人仍是主要发展趋势 封锡盛院士介绍,机器人种类繁多。大体上有两种情况。比如说工业机器人,人们一开始就把它设计成机器人,就是要让它代替人去做一些事。另外一种就是在原来或现有基础上,把人操作的一些平台,通过智能化发展成为机器人。就像今天我讲的水下机器人,如果追溯它的“老祖宗”的话,就是有人操作的机器,通过不断进化,比如自动化、智能化,变成机器人。像这类机器人,它还会带有初生的特色。 汽车 变成无人汽车,也可以叫机器人,叫地面机器人,但是它毕竟是汽车演化过来的,汽车的基本特点还是得有。但工业机器人仍是主要发展趋势。像特种机器人,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被机器人代替。这还得有个发展过程。 智能服务机器人发展有难度 有媒体记者问,怎么看待智能服务机器人发展市场前景?封锡盛院士认为,智能服务机器人是跟人打交道,这件事比机器人自身发展还更有难度。要解决怎么跟人交互,人怎么懂得机器人,机器人怎么理解人等等。还有就是伦理道德方面的事情,比如安全,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