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亟需政策行动以改善电力系统灵活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09-12
  • 5月24日,国际能源署(IEA)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联合发布《电力系统转型现状报告》指出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部署,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当前的电力系统无法同等消纳随之产生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给电力系统运营商和监管当局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对现有的电力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进和升级以增强其灵活性,以应对日益增加的波动性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并网带来的电网稳定性冲击问题。报告通过对中国、丹麦、德国和印度几个国家的案例研究,表明了通过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是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性前提下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集成并网。面对上述挑战,决策者和电力行业的各利益相关方需要齐心协力制定出有效协同的积极应对措施,以对现有的电力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电力系统正在经历快速转型

    在全球范围内,电力系统的变化正在加速。推动这一转型主要有三个因素:首先是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风能和太阳能电力的涌现;其次,分布式能源的部署,包括屋顶太阳能和智能设备,如电动汽车和智能电器;第三,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降低成本并提高灵活性的新机会。

    这些变化正在推动电力系统最佳规划和运营方式的结构性转变,对确保能源安全,尤其是电力供应的安全也有系统性影响。因此,它们需要电力行业政策制定者和各利益相关方采取协调和主动的应对措施。电力系统转型的任务是创建适当的政策、市场和监管环境来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电力系统运营和规划实践的升级。电力系统转型有助于加速投资和创新,以及使用智能、高效、有弹性和无害环境的技术,对于确保现代电力系统的电力安全至关重要。

    (2)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已成为全球优先事项

    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是电力系统转型的一个重要目标。电力系统灵活性,即电力系统能够实现以可靠和成本效益的方法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电力供需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的管理所涉及的所有相关特性。随着波动性可再生能源集成到日常运行电网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影响电网稳定性的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均日益增加,因此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对决策者和系统规划者来说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缺乏系统灵活性会降低电力系统的适应能力,同时会削减大量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容量,造成经济损失和投资风险。

    为了帮助理解不同的灵活性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的不同机制,报告根据不同时间范围的灵活性要求进行了分组,从短期(几秒到几小时)到中期(几小时到几天)和长期(几天到几年)(表1)。

    表1 电力系统不同时间范围的灵活性需求问题

    (3)发电厂在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基于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报告全面概述了电厂如何在提高电力安全性和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方面发挥作用,旨在为政府和产业界提供能够使发电更加灵活的解决方案,而这一解决方案将集成制造商、专家顾问、系统运营商和发电厂运营商的共同智慧。

    报告展示了对现有发电厂进行成功改造的技术选择和例子,为分析发电厂对整体系统灵活性的贡献提供指导。包括燃煤和天然气在内的传统发电厂可以帮助快速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并加速电力系统转型。根据特定的电力运营环境,可以采用许多低成本措施,改进现有发电厂的运营管理模式(如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需求侧响应等),增强灵活性更好地应对可再生能源电力输出的波动性问题,从而实现以可靠和经济高效的方式确保供电安全。

    (4)发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正在发生变化

    从历史上看,基荷、腰荷和峰荷电厂在功能上相互补充从而能够以较为低廉的成本满足不同情况下的用电需求。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些电厂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的运行条件。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些电厂基本是在满足一定的运行小时数后获得了项目融资,有效地规避了投资风险。由于具有不同成本结构和技术特点的新一代技术大规模进入电力市场,许多现有发电厂需要以更大的灵活性运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减少运行时间。例如,为了应对中国某些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困境,中国国家能源局要求电力规划和建设部门以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对2016-2020年期间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途径进行研究。该研究发现,通过更换旧设备或改善运营,可以改造近220 GW的火力发电厂,以提高灵活性并显著降低弃风弃光率。这一产能改造目标已被编入《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

    (5)提高现有电厂的灵活性需要多种策略相结合

    报告讨论了提高现有电厂灵活性的各种策略,从改变现有电厂的运营,到向电网中添加新发电机,以提供额外的灵活性。具体策略包括:

    改变现有电厂的运营实践。通过改进的数据收集和实时监测,利用现有电厂的潜在灵活性,改变某些电厂的运营实践。例如,更好地监测和控制设备可以使电厂更快速地启动,并且更加动态地增加输出,而不会影响可靠性。

    灵活改造对现有电厂的投资。根据电厂技术的不同,可采用一系列改造方案来改善发电厂的各种灵活性参数(例如升温速率,启动时间,最低经济或技术发电水平)。各种发电技术的具体改造机会包括煤炭、联合循环燃气轮机(CCGT)热电联产、碳捕集与封存(CCS)、核能、生物能源和水力发电。

    使用新的灵活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部署大量先进的灵活发电技术,通过良好的长期规划实践,确保新的电厂投资能够抵御未来一系列不确定的风险。

    (6)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需要全国范围内的协同配合

    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取决于可用的硬件和基础设施,政策、监管和市场框架,以及提供灵活性的实体机构角色和职责。这三个方面都必须协同工作以支持系统的灵活性(图1)。

    图1 提高系统灵活性的相关层面

    决定系统的灵活性不仅仅只有技术因素。例如,泰国电力系统的特点使其在技术上相对灵活,如强大的输电网络和相当高的水电份额以及CCGT发电量。然而,从经济角度来看,许多发电机组是不灵活的,只在采购或支付的电力购买协议和燃料供应协议下运行。最新的研究分析发现,如果天然气采购安排和电力购买合同在长期内变得更加灵活,那么放宽合约或合同可以合理降低运营成本。在系统层面,制定恰当的灵活性策略需要考虑当前和未来的系统需求,包括现有的发电机组、市场条件、电力输配网络的状况以及创新灵活性解决方案的潜力。

相关报告
  • 《REN21:全球各国亟需强化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力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20
    • 6月18日,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发布《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2019》 指出,技术进步导致成本下降、专属政策支持等诸多因素正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量不断增加。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81 GW,连续四年超过化石能源和核能新增装机容量之和。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政策发展缓慢(如可再生能源政策严格性降低、新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出台数量有限等),导致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减缓、能效改善步伐放慢、碳排放增加,全球能源转型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为了确保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国必须在能源各个领域制定出稳定连续、目标明确的政策规划。报告要点如下: 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再创新高,达181 GW(图1),较2017年增加约8%,使得全球累计装机达到2378 GW。其中,太阳能光伏一马当先,新增装机首次达到100 GW,超过燃煤、天然气和核电新增装机容量之和,其在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占比最高,约55%。紧随其后的是风电(29%)和水电(11%),新增装机依次为51 GW和20 GW。截至2018年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全球超过四分之一(26.2%)的电力来源,其中水电占比最大为15.8%,风电(5.5%)和光伏发电(2.4%)紧随其后,生物质发电则以2.2%排名第四,其余来自海洋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和地热发电。2018年,实现高比例(超过20%)可在生能源并网的国家数量进一步增加,目前全球有9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了全国总发电量的20%,包括丹麦、乌拉圭、爱尔兰、德国、葡萄牙、西班牙、希腊、英国、洪都拉斯,其中丹麦是全球并网程度最高的国家,高达51%,乌拉圭和爱尔兰分别以36%和29%分列二、三位。上述情况表明,通过电网互联、系统耦合以及相关技术(如信息通信技术、储能系统、热泵等)的支持措施,完全可以在电网稳定性无损的前提下实现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并网。 图1 2012-2018年不同可再生能源技术装机容量发展态势(单位:GW) 与电力部门不同,当前各国对可再生能源制冷和供暖关注度不够,导致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使得2018年供暖制冷部门的可再生能源转型进展速度依旧缓慢。全球供暖和制冷领域的终端用能主要还是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占比40%),只有25%来自可再生能源,且大部分来自传统生物质能,仅10%来自现代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和地热等。当前,全球有169个国家制定了电力行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而只有47个国家制定了供暖和制冷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总体而言,由于政策支持力度匮乏,可再生能源在供暖制冷领域的应用进展不甚理想,亟需技术创新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与制冷和供暖情况类似,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部门的渗透率仍然很低。2018年可再生能源占道路交通燃料用量比例较2017年(3%)微弱上升至3.3%,液体生物燃料仍是主要贡献力量(3%),其余来自可再生能源电力。尽管当前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用能中的占比较低,但随着交通电气化的进一步推进,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全球电动汽车部署规模不断扩大,与2017年相比,全球电动客车保有量增加了63%,且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电动客车。此外,铁路、航空和海运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上述领域也出台了众多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目标和倡议。但总体而言,对交通部门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低于电力部门,需要进一步强化。 截至2018年底,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国家/地方层面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其中至少有169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目标,其中65个国家甚至制定了100%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目标(表1)。电力部门仍是决策者主要关注的领域,该领域出台可再生能源相关监管政策的国家数量是交通运输领域的1.9倍,是供暖制冷领域的6.8倍。电力招标制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展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招标的国家数量从2017年的29个增加到了2018年的48个。交通运输和供暖制冷部门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远低于电力部门,截至2018年底,只有47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目标,45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交通运输发展目标。截至2018年底,135个国家将建筑能效纳入到国家自主贡献政策文档中,69个国家针对建筑用能制定了强制性的能效指令,44个国家制定了碳排放交易政策。 表1 2017-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部分统计数据 除了国家层面,一些城市也在积极制定可再生能源宏伟发展目标,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中不断增长的强大动力。大量案例分析显示,这些城市所开展的投入和行动已经超越了国家、州/省级别所实施的措施。超过100个城市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不低于70%(如肯尼亚的内罗毕、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新西兰的奥克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美国的西雅图),至少50个城市落实了包括发电、供暖、制冷和运输等行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不包括50 MW以上的水电项目)投资总额近2890亿美元(图2),再次超过化石燃料和核电投资总和,投资的主要流向仍为风能(1342亿美元)和太阳能光伏(1397亿美元)。持续的投资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截至2018年底,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行业从业人数达1100万人;光伏(360万人)、液体生物燃料(206万人)、水电(205万人)和风电(116万人)是主要的就业大户(表2)。可再生能源不仅能解决化石能源领域的失业难题,同时也会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图2 2008-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不包括50MW以上的水电项目)投资发展态势(单位:十亿美元) 表2 2018年主要国家不同可再生能源部门从业人员数量情况(单位:千人) 总体而言,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再次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总体发展速度仍较慢,其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仅为10.6%(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远低于化石能源占比(79.7%)(图3,2017年数据)。同期,受到经济强劲增长(+3.7%)影响,全球能源需求增加了1.2%,而能效改善却减缓了(-2.2%),导致全球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增长了1.7%。 图3 2017年不同能源资源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 《IEA:供应灵活性是全球天然气贸易发展和供应安全的关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25
    • 10月22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2018年天然气安全审查》报告 ,指出全球天然气市场正被以中国为首的新兴液化天然气(LNG)买家和美国产量及出口量增长重塑,这一转变带来了安全方面的挑战。报告对当前天然气市场的安全问题和教训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供应灵活性仍然是确保全球天然气贸易发展和安全的关键先决条件,特别关注短期LNG产能及运输船的可用性。报告要点如下: (1)去年冬天的天然气短缺事件经验和教训 去年冬天中国天然气需求猛增导致供应短缺(图1),促使政府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从2018年初开始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投资决策以加强供应安全,包括几份新供应合同的签署和正在进行的天然气供应谈判,以及建设新的天然气管道、再气化终端和地下储存设施等基础设施。中国政府发布了几项新的政策指导方针,用于天然气中期目标和优先部署,以“赢得蓝天之战”。 图1 2016年1月-2018年7月中国天然气需求量的变化态势(单位:十亿立方米) 同样在去年冬天,欧洲发生了几起寒流和计划外的供应减少,但供应灵活性使托运方能够提供替代供应来源或使用替代路线,终端用户没有受到影响。一些欧盟成员国使用了欧盟天然气供应安全监管于2017年更新实施的危机管理措施。这体现了欧洲天然气综合系统的弹性,突出了实施协调政策的重要性、天然气网络整合的作用以及运营商之间的合作。 (2)合约灵活性使实现LNG中游贸易成为可能 LNG灵活性不断向全球市场发展,近期趋势是目的地灵活的新项目长期合同份额越来越大,提高了中游灵活性。近期LNG项目的长期买家将其采购的LNG转售给第三方,并开发二级市场供应给小型买家和新买家。2017年签订的定期合同显示成交量较小的短期合同增长强劲,固定目的地的短期合同数量也有所反弹。这一变化表明了二级市场的发展,二级市场卖家通过灵活的长期资源组合中获得供应量以满足新买家的短期、小批量需求。这种一级/二级LNG市场发展和现有的传统背靠背合同一起,通过目的地灵活的长期合同得以实现,这些合同为组合投资者的采购提供了支柱。 (3)LNG市场发生变化,但传统合约在中期内仍将存在 尽管灵活的LNG合同时间更短,而且目的地更加灵活,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固定目的地合同。现有的灵活合同将占2021年以后合同数量的一半以上,然而当前无合约的LNG数量是未来五年的两倍多(表1)。由于美国LNG的发展,天然气指数越来越普遍用于新合约。然而,石油指数仍是决定出口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进口甚至更为重要,尤其是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原油市场收紧的风险和LNG供应的季节性紧张为LNG定价增加了压力。石油指数将继续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的灵活性和流动性发展。 表1 2014之前,2015-2017年间天然气签订合同变化情况 (4)LNG的及时性是应对突增短期供应需求的关键 由于LNG在满足成熟和新兴天然气市场供应需求和进口国数量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过去十年间,LNG应对突发的新增供应需求的及时性和准备情况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主要依靠LNG来提供产量和灵活性的国家或地区。虽然全球和灵活LNG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天然气供应安全,但LNG运输或更改目的地花费的时间限制了其有效应对计划外供应。因此,应将现货和灵活的LNG视为缓解供应短缺工具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中游供应网络集成/管线包装能力和存储容量,以及下游电力部门的燃料转换能力和需求响应措施。已有部分天然气市场具备上述大部分能力,但新兴天然气市场仍处于天然气基础设施和监管框架的早期开发阶段,这些市场在关注上游供应安全的同时,应注意下游能力的发展,并实施相关法规促进国内灵活市场的创建。 (5)LNG市场转变影响航运需求,可能导致市场紧张 由于对灵活供应和短期合同需求不断增加,LNG运输船队正受到LNG市场变化的影响。这些变化挑战了传统的LNG运输业务模式,预计中期船队发展、可用性及对航运价格水平和波动性的潜在影响将更加不确定。液化项目发展浪潮从2010年代前五年的投资决策开始,使新船交付能力迅速提升,在2018年达到高峰后下降(图2)。LNG运输船队没有进一步增长,在数量和交付灵活性方面都对未来的贸易发展构成了限制。缺乏对LNG运输船队的投资可能对市场发展和供应安全构成威胁,将比LNG液化能力不足的情况更早出现。 图2 2013-2023年LNG运输船增加数量和利用率变化态势(2018年以后为预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