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供应灵活性是全球天然气贸易发展和供应安全的关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25
  • 10月22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2018年天然气安全审查》报告 ,指出全球天然气市场正被以中国为首的新兴液化天然气(LNG)买家和美国产量及出口量增长重塑,这一转变带来了安全方面的挑战。报告对当前天然气市场的安全问题和教训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供应灵活性仍然是确保全球天然气贸易发展和安全的关键先决条件,特别关注短期LNG产能及运输船的可用性。报告要点如下:

    (1)去年冬天的天然气短缺事件经验和教训

    去年冬天中国天然气需求猛增导致供应短缺(图1),促使政府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从2018年初开始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投资决策以加强供应安全,包括几份新供应合同的签署和正在进行的天然气供应谈判,以及建设新的天然气管道、再气化终端和地下储存设施等基础设施。中国政府发布了几项新的政策指导方针,用于天然气中期目标和优先部署,以“赢得蓝天之战”。

    图1 2016年1月-2018年7月中国天然气需求量的变化态势(单位:十亿立方米)

    同样在去年冬天,欧洲发生了几起寒流和计划外的供应减少,但供应灵活性使托运方能够提供替代供应来源或使用替代路线,终端用户没有受到影响。一些欧盟成员国使用了欧盟天然气供应安全监管于2017年更新实施的危机管理措施。这体现了欧洲天然气综合系统的弹性,突出了实施协调政策的重要性、天然气网络整合的作用以及运营商之间的合作。

    (2)合约灵活性使实现LNG中游贸易成为可能

    LNG灵活性不断向全球市场发展,近期趋势是目的地灵活的新项目长期合同份额越来越大,提高了中游灵活性。近期LNG项目的长期买家将其采购的LNG转售给第三方,并开发二级市场供应给小型买家和新买家。2017年签订的定期合同显示成交量较小的短期合同增长强劲,固定目的地的短期合同数量也有所反弹。这一变化表明了二级市场的发展,二级市场卖家通过灵活的长期资源组合中获得供应量以满足新买家的短期、小批量需求。这种一级/二级LNG市场发展和现有的传统背靠背合同一起,通过目的地灵活的长期合同得以实现,这些合同为组合投资者的采购提供了支柱。

    (3)LNG市场发生变化,但传统合约在中期内仍将存在

    尽管灵活的LNG合同时间更短,而且目的地更加灵活,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固定目的地合同。现有的灵活合同将占2021年以后合同数量的一半以上,然而当前无合约的LNG数量是未来五年的两倍多(表1)。由于美国LNG的发展,天然气指数越来越普遍用于新合约。然而,石油指数仍是决定出口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进口甚至更为重要,尤其是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原油市场收紧的风险和LNG供应的季节性紧张为LNG定价增加了压力。石油指数将继续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的灵活性和流动性发展。

    表1 2014之前,2015-2017年间天然气签订合同变化情况

    (4)LNG的及时性是应对突增短期供应需求的关键

    由于LNG在满足成熟和新兴天然气市场供应需求和进口国数量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过去十年间,LNG应对突发的新增供应需求的及时性和准备情况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主要依靠LNG来提供产量和灵活性的国家或地区。虽然全球和灵活LNG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天然气供应安全,但LNG运输或更改目的地花费的时间限制了其有效应对计划外供应。因此,应将现货和灵活的LNG视为缓解供应短缺工具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中游供应网络集成/管线包装能力和存储容量,以及下游电力部门的燃料转换能力和需求响应措施。已有部分天然气市场具备上述大部分能力,但新兴天然气市场仍处于天然气基础设施和监管框架的早期开发阶段,这些市场在关注上游供应安全的同时,应注意下游能力的发展,并实施相关法规促进国内灵活市场的创建。

    (5)LNG市场转变影响航运需求,可能导致市场紧张

    由于对灵活供应和短期合同需求不断增加,LNG运输船队正受到LNG市场变化的影响。这些变化挑战了传统的LNG运输业务模式,预计中期船队发展、可用性及对航运价格水平和波动性的潜在影响将更加不确定。液化项目发展浪潮从2010年代前五年的投资决策开始,使新船交付能力迅速提升,在2018年达到高峰后下降(图2)。LNG运输船队没有进一步增长,在数量和交付灵活性方面都对未来的贸易发展构成了限制。缺乏对LNG运输船队的投资可能对市场发展和供应安全构成威胁,将比LNG液化能力不足的情况更早出现。

    图2 2013-2023年LNG运输船增加数量和利用率变化态势(2018年以后为预测值)

相关报告
  • 《全球天然气产业发展态势》

    • 编译者:付爽 靳军宝 吴新年 白光祖
    • 发布时间:2024-06-17
    • 近年来全球低碳转型加速,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乌克兰危机导致国际形势剧变,全球能源格局加快调整,天然气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本报告从产业发展态势、关键技术进展、重点企业动态、面向未来的发展规划四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和探讨。 本报告第一章围绕天燃气的勘探开发、燃气储运、城市燃气、天然气综合利用四大产业板块展开,分析了近年来各产业板块的发展态势。从天然气上游的勘探储量出发,对全球和国内的天然气的生产量、消费量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在天然气储运方面,从天然气管道(包括跨境管道、国内管道、城燃管道)、液化天然气(液化能力与LNG接收站)、地下储气库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城市燃气方面,围绕我国城市燃气的发展与改革转型进行了梳理,并选取了中国燃气、华润燃气、昆仑能源、新奥能源、港华智慧能源国内五个代表性的城燃企业进行分析调研;在天然气综合利用方面,从传统的电力、工业和民用领域到新兴的利用领域如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天然气与氢能融合发展的新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报告第二章对氢能储运技术(包括氢能储运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天然气掺氢技术)、管网智能巡检技术、燃气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态势进行调研和相关专利技术进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氢能储运技术主要研发国家包括中国(5770件,占全球专利总数的42%,下同)、日本(4443件,占32%)、美国(1092件,占8%)、韩国(862件,占6%)、德国(636件,占5%)、法国(273件,占2%)等国家和地区,主要研发机构包括日本丰田、三洋电机、松下电器、日本本田、法国液化空气等,主要研发方向包括(生产)储氢技术与设备、固态储氢、气态/液态储氢技术与设备、电解制氢技术与设备、电化学储氢技术与设备、聚合物材料改性与应用、储氢材料、氢分离净化技术与设备、管道输氢、环保储氢技术与设备、氢气监测技术等。管网智能巡检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意大利、印度、韩国和保加利亚,其中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专利数量的比例达到了80.91%,主要专利权人包括埃尼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西安万飞控制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技术主要聚焦于基于无人机的石油管线巡检方法、海底石油管线智能巡检、智能巡检管理系统、高光谱遥感定位技术、激光位移传感器、远程检测系统等方面。此外,对燃气分布式能源、氢燃料电池技术、天然气掺氢等燃气新能源相关技术进展进行了分析。 本报告第三章针对关注的企业,主要从企业基本情况、经营收入情况、主要产品体系、主要业务进展等方面重点分析了中国燃气、深圳燃气、国家管网、贵州燃气、重庆燃气、九丰能源等六家国内企业。 本报告最后在上述调研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之上,针对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相关建议。
  • 《IEA:三大转变将深刻影响未来五年全球天然气市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9-19
    • 6月26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天然气市场2018》报告 指出,全球天然气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未来五年(2018-2023年),中国将逐步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工业部门将取代电力行业成为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美国将引领全球天然气供应和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增长,上述三大变化将重塑全球的天然气市场。受到上述三大转变的影响,报告预计未来五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快速增长,年均增幅将达到1.6%。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球天然气市场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未来五年的变化趋势,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及其他新兴亚洲市场推动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 2017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量大幅增长3%,为2010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主要是中国需求增长强劲所致。受到国内工业需求旺盛和煤改气政策推动,2017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大幅增长15%,占全球天然气需求净增量的近三分之一,而这直接导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空前激增,使中国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预测期(2018-2023年)内,全球天然气消费需求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6%,而全球天然气市场预计在2022年超过4万亿立方米。到2023年,以中国为首的新兴亚洲市场将占到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量的一半以上。受到“十三五”规划支持(规划将天然气定义为清洁能源),中国到2019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引领亚洲新兴市场的增长。预测期内,中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占全球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进口量占比将从39%上升到45%。到2023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将达到1710亿立方米,主要由液化天然气供应。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工业部门(包括化肥和石化)和电力部门的天然气消费将增长,而发展国内市场和基础设施也需要进口更多的液化天然气。 图1 2017-2023年全球各地区天然气消费增长态势(单位:十亿立方米) 以中东和北美为首的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区的消费量也将经历持续增长。预测期内,中东地区天然气消费将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工业、发电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对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得益于充足的天然气供应,美国鼓励化工行业和其他工业部门进一步增加天然气使用量。埃及天然气供应及消费需求的反弹是非洲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拉美市场正在积极开展改革以发展国内天然气生产线。由于经济增长乏力,欧亚大陆天然气消费略有下降。预计欧洲、日本和韩国等成熟净进口市场的天然气需求将停滞不前。 价格竞争力和市场改革对维持新兴市场天然气需求增长至关重要。与传统买家相比,新兴市场对价格更加敏感,天然气价格竞争力是维持该地区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中期内,亚洲新兴市场(预计占全球消费量增量一半),仍主要使用石油价格指数机制来确定天然气价格。如果进口国希望从更具竞争力的批发市场(包括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机制)获益,则应进行适当的市场改革,进一步开放其国内天然气市场。 2、工业部门将取代电力部门引领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 由于电力部门发电燃料资源日渐多元化,天然气在电力部门的增长将趋缓。过去十年,得益于充足的天然气供应、新兴市场从石油到天然气的燃料转换以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导致核能发电减少,电力部门天然气需求增量占到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的一半。在预测期内,受益于价格低廉,北美和中东用于发电的天然气需求继续增长。但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电力需求增长放缓、可再生能源电力快速增长,以及来自煤炭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亚洲),电力部门的天然气需求增长将受到抑制。相反,预测期内工业部门的天然气需求强劲,预计工业部门将占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的40%,从而取代电力部门成为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图2 2017-2023年全球各部门天然气消费增长态势(单位:十亿立方米) 3、美国将引领全球天然气供应和出口增长 美国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考虑到展望期内与天然气相关的致密油产量将大幅提升,美国将占全球天然气供应量增量的最大份额。在经历2016年产量短暂下降后,2017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得到恢复,其中页岩气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来自阿巴拉契亚盆地(干气)和二叠纪盆地(主要伴生气)的页岩气是美国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预测期内,美国天然气产量将从2017年的7600亿立方米增长到2023年的9200亿立方米,其增量将占全球增量的近45%,其中三分之二通过管道运输出口到墨西哥或以液化天然气出口全球。 除美国以外,澳大利亚和俄罗斯是天然气出口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俄罗斯正积极寻找全新的出口基础设施,如通过管道或者液化天然气出口码头,以实现出口渠道的多元化。相比之下,随着北海产量逐渐减少和格罗宁根油田逐步衰竭,欧洲供应缺口增大,需要通过增加额外的液化天然气和管道气进口来弥补。 图3 2017-2023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天然气产量增长情况(单位:十亿立方米) 4、LNG市场将在2023年开始收紧 LNG出口能力持续强劲扩张,使得LNG成为区域间天然气贸易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8-2023年间,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将增加约1400亿立方米的液化气产能,使全球产能增加近30%,其中超过一半增长来自美国(超800亿立方米),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也分别贡献300亿立方米和150亿立方米。相比之下,管道气的增加有限,主要出现在北美(美国至墨西哥)以及欧亚大陆至欧洲和中国。 美国将逐渐成为全球天然气主要出口商,而这将对液化天然气贸易的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未来两年内,新一批的液化项目的投运将确保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的充足供应和增长,但同时也将对传统天然气合同贸易模式带来冲击。以灵活的出口目的地和天然气指数定价为主的美国天然气出口给目前标准固定交付、石油指数的供应协议带来了挑战。作为新兴天然气市场玩家,澳大利亚和美国可能在亚洲市场上会给卡塔尔造成一定的威胁。 几乎所有新建的LNG项目都将在2020年前投入运行,因此2020年后LNG项目短缺可能会导致市场收紧。而就短期来看,2020年前大规模增长可能会导致供应过剩,导致供应商竞争加剧。由于亚洲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这一宽松市场估计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如果没有新的投资,液化设施平均利用率可能会在2023年前回到2017年以前的水平。由于这些LNG项目的前置时间(前期准备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在未来几年做出投资决策以确保2023年以后的充足供应。 图4 2013-2023年液化天然气液化产能和贸易量变化态势(单位:十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