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同行评审周:GigaByte通过Sciety加入“发布、评审、策划”同行评审模式》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 李涵霄
  • 发布时间:2024-02-22
  •   在2023年同行评审周,GigaByte期刊宣布与eLife合作,推出一种新颖的“发布、评审、策划”(PRC)同行评审模式。通过eLife的Sciety平台,GigaByte现在可为每份经过审查的预印本提供一份重要的编辑评估报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预印本的吸引力和重要性,同时也为研究的审查和评估提供线索。

      GigaByte的主要目标是使出版速度与研究速度相匹配。2020年9月该期刊推出时,其严格的开放科学政策便使其成为首批强制使用预印本的期刊之一,大大提高了透明度并加快了研究传播。由于GigaByte还强制要求开放同行评审,因此能够通过文章上的交叉链接和突出显示链接,将文章与之前发布的预印本连接起来。随着预印本同行评审和评估政策的兴起,未来将利用bioRxiv和Sciety集成,从而能够在任何相关预印本上共享这些开放的同行评审。GigaByte还在Sciety的“评审小组”中分享这些预印本同行评审,以便为读者提供进一步的发现和见解。下一步,GigaByte将建立“发布后审查”的科学传播模式,添加认可步骤,并将其与eLife的新“发布、审查、策划”模式保持一致。

      2023年1月,eLife成为第一个采用新科学出版模式的期刊,eLife发布的供同行评审的每一份预印本都作为“已评审预印本”在网站上发布,并附上评估、公众评论和来自各方的回应。GigaByte正在朝着这种“发布、评论、策划”(PRC)同行评审模式迈出重要一步,成为继eLife之后第二家在Sciety“策划小组”以及其他评估社区(如Biophysicals Colab)中发布编辑评审结果的期刊。

      正如开放科学所倡导的那样,这只是该期刊的一个渐进举措,但他们预计未来将采取措施以支持基于预印本的出版系统。由于2023年同行评审周的主题是“同行评审和出版业的未来”,因此该期刊的经验将是对未来出版行业的一个非常及时和实用的展示。到目前为止,这种集成模式仅适用于bioRxiv和medRxiv平台上预印本的2/3左右,然而GigaByte希望这种新模式能够扩展到所有预印本平台,特别是作者一直在使用的特定区域和语言的预印本平台,如SciELO预印本、AfricaArxiv和ChinaXiv。从2021年同行评审周开始,他们就沿着这条路线开始行动,并宣布将公开同行评审与bioRxiv整合,以及不断提供该出版模式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关报告
  • 《2023年同行评审周探索出版业的未来》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刘晶晶
    • 发布时间:2023-10-08
    • 2023年的同行评审周(PRW)是一项庆祝同行评审价值的年度活动,汇集了包括学术出版商、协会、机构和研究人员在内的学术交流利益相关者,其主题是“同行评审与未来出版”。在 2023 年 9 月 25 日至 29 日这一周期间,参与组织将举办活动,以突出不断变化的出版格局以及同行评审在塑造学术交流方面持续发挥的重要作用。该主题是通过学术界的公开全球民意调查选出的。 学术出版正处于一个快速、变革时期,受到新政策、新商业模式、新技术以及提高透明度和可重复性的推动。在美国,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 (OSTP) 的备忘录呼吁到 2026 年免费、立即和公平地获得受联邦资助的研究,政府机构正在决定如何遵守该备忘录。明年,S 计划将全面生效,终止对转型协议的财政支持。 像 ChatGPT 这样易于使用的大规模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的出现正在开启道德和实践考虑的新领域。数据、方法和代码等非论文类研究成果正日益受到重视,从可有可无的支持文档演变为可引用的已发表文献,并正式保存在科学记录中。对同行评审专家的时间和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确保审稿人的安全更加具有挑战性。 尽管发生了这些巨大的变化,但同行评审本身无论是对学术界的价值还是期刊的日常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都保持不变。同行评审是期刊评估提交发表研究成果的严谨性、可信度和潜在兴趣的主要方式。 不断变化的出版格局对于同行评审实践以及同行评审专家本身意味着什么?同行评审周委员会联合主席 Roohi Ghosh 说道,“这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时刻,让我们停下来思考一下期刊出版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以及同行评审在其中的作用。是否有机会精简、提高效率并减少冗余?作为一个行业,要如何减少孤立性并提高协作性?以一种服务于公正评估并减轻审稿专家负担的方式来应用技术?”。 委员会联合主席 Lindsay Morton 表示同意,并补充道:“同行评审是科研界自我监管的方式。作为出版商、图书馆、资助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我们无法自己承担这一角色,但我们可以创造方法,使其变得更容易、更有效、更充实,并在整个科研界更公平地分配同行评审的奖励和责任。”
  • 《定义同行评审的标准和新兴模型》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谢鹏亚
    • 发布时间:2023-11-07
    •   严格和公正的同行评审对于维护学术研究的完整性和质量标准至关重要,也是出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同行评审的早期形式早在17世纪就在欧洲出现了,但它只是在20世纪中后期才变得更加明显,当时出现了“同行评审”一词。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复印机的出现,同行评审成为一种普遍做法,这使得向同一学科的专家分发论文变得更加容易。该领域的先驱之一是20世纪40年代末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被其他期刊沿用,包括1964年的《自然》杂志和1976年的《柳叶刀》。   同行评审被称为评估研究的“黄金标准”,不同出版商的同行评审各不相同,以适应他们的政策和偏好,并迎合学术界不断变化的需求。很难理解和评估这些形式的同行评审之间的主要区别,有些常被错误地互换使用。Aries systems在2023年8月17日发布同行评审的标准和新兴模型,下面列出简要概述。 (1)单向盲审   作者没有关于审稿人的信息,审稿人知道作者信息。   优点: ●审稿人因匿名而客观评审 ●审稿人可以参考作者以往研究来判断此研究的深度及可靠性   缺点: ●审稿人可能会对作者存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偏见 ●审稿人可能因匿名而对评审不负责任 (2)双向盲审   作者和审稿人互相不能查看信息。   优点: ●减少审稿人和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偏见的可能性 ●减少审稿人因发表意见而被评判的风险   缺点: ●审稿人和作者能够根据研究风格和类型来识别彼此 ●审稿人可能因匿名而对评审不负责任 (3)三重盲审   作者和审稿人都不知道对方的信息,编辑也不知道他们的信息。   优点: ●减少审稿人、作者和编辑有意识或无意识偏见的可能性 ●减少审稿人因发表意见而被评判的风险   缺点: ●审稿人、作者和编辑能够根据研究风格和类型来识别彼此 ●审稿人可能因匿名而对评审不负责任 ●因控制各环节匿名可能导致管理成本增高 (4)开放式同行评审   作者和审稿人互相知道身份。   优点: ●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审稿人因互知身份而深思熟虑 ●审稿人可能得到更多认可 ●公开评审可以为作者和别的审稿人提供参考借鉴 ●提高公众/学术界对评审的信任度,增加评审过程的透明度   缺点: ●有些审稿人拒绝暴露自己身份,抗拒公开审稿 ●审稿人和作者可能会存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偏见,特别是在地理领域等作者较少的主题领域 (5)透明的同行评审   与论文报告一起发表评审,审稿人可以选择是否公开自己的身份。   优点: ●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审稿人会慎重对待评审过程 ●审稿人可能得到更多认可 ●该领域的专家能够利用评审中的意见   缺点: ●资历较浅的审稿人可能难以对资深作者提出评审意见 (6)协作同行评审:第一类   作者可以在论坛上收到来自审稿人的反馈,并可以实时解决问题。   优点: ●人多力量大 ●可以通过协作的方式更快更好的培训初级审稿人 ●协作的方式可以激发出更多观点 ●资历较浅的研究人员可能比资深研究人员更了解当前研究的最新情况   缺点: ●自动化的审稿系统可能只允许提交一份审稿意见 ●难以评判协作过程中所有审稿人的贡献 ●评审小组的构成不一致会导致评审结果的差异 (7)协作同行评审:第二类   作者可以在论坛上收到来自审稿人的反馈,并可以实时解决问题。   优点: ●缩短评审过程的时间 ●可能不需要编辑充当中间人 ●协作过程中审稿人可以及时解决分歧   缺点: ●审稿人协作情况下可能无法实现审稿人和作者之间的实时讨论,因此需要多个审稿系统 ●编辑无法软化尖锐的评审意见,作者可能无法得到建设性意见之外的细节问题 (8)众审   合格的审稿人尽可能少地(或尽可能多地)评论,不过评审的绝对数量让编辑对论文的优点和缺点有全面的了解。   优点: ●缩短评审过程的时间 ●减少审稿人的工作懈怠 ●增加审稿人的多样性,减少偏见 ●减轻编辑联系审稿人的负担   缺点: ●需要设计专门的评审系统 ●相比于传统形式的同行评审,编辑会收到来自审稿人的更多评审信息 ●仍然是一种较新的同行评审方法 ●存在群体思维的风险 ●难以评判同行评审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