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新型分子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2-11-30
  •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异质性髓系恶性肿瘤,其特征包括表观遗传修饰因子、转录因子和激酶1、2、3、4、5的突变。AML中的突变驱动染色质3D结构改变并促成骨髓转化的程度尚不清楚。发表于杂志Nature上题为“Subtype-specific 3D genome alteration in acute myeloid leukaemia”的论文发现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或许会表现出大规模的基因组突变以及DNA折叠模式的改变,这或许有望帮助识别出潜在的治疗靶点。研究使用Hi-C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了25份AML患者样本和7份健康献血者样本。研究人员首次在白血病中识别出了沉默子,其能从远距离关闭必要基因的表达。此外,新型的染色质环、基因激活子和沉默子都能被用作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365-x
相关报告
  • 《Xospata获批用于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9-11-20
    • FDA批准了安斯泰来的Gilteritinib,用于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治疗。AML是一种快速进展的癌症,需要持续不断地输血,每年约有19520名美国人被诊断为AML,其中25%到30%的患者属于FLT3突变。本品的有效性在一项138名复发或难治性FLT3突变的AML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中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1%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无疾病迹象且血细胞计数完全恢复)或部分血液恢复的完全缓解(无疾病迹象且血细胞计数部分恢复)。Xospata治疗开始时需要红细胞或血小板输注的106名患者中,31%的人在至少56天内无输血。因为本品潜在患者人群较少,被FDA授予了快速通道,优先审评和孤儿药资格。
  • 《Nature | 靶向非经典PI3Kγ信号和天然免疫治疗急性白血病》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10
    • 2024年5月8日,哈佛医学院Andrew A. Lane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Targetable leukaemia dependency on noncanonical PI3Kγ signalling的文章,发现了急性白血病对天然免疫信号传导的关键参与者磷酸肌醇-3-激酶-γ(PI3Kγ)复合物的靶向依赖性。 作者开始在母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 , BPDCN)细胞中进行全基因组CRISPR干扰筛选,这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具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特征。这种方法鉴定了调节亚基PIK3R5的选择性依赖——PIK3R5与催化亚基PIK2CG一起形成PI3Kγ复合物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依赖性超出了BPDCN,扩展到更广泛的急性白血病亚群,包括AML和ALL病例。定义这一亚群的是PIK3R5的表达升高,这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AML患者的天然炎症信号增强和总体生存率下降有关。 有趣的是,作者发现转录因子SPI1通过与其启动子区结合来调节PIK3R5的表达。此外,天然炎症途径的激活,如通过Toll样受体激动剂或炎症细胞因子,可以诱导PIK3R5的表达,并使白血病细胞对PI3Kγ的抑制敏感。作者对下游机制的调查揭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p21(RAC1)活化激酶1(PAK1)取代了经典的PI3K底物AKT,成为PI3Kγ依赖性的关键介质。PI3Kγ抑制导致PAK1在S144位点的去磷酸化,破坏了其与活性形式RAC1的相互作用。作者发现PAK1在该位点的磷酸化是原发性AML样本中对选择性PI3Kγ抑制剂eganelisib敏感性的有力预测因子。 PI3Kγ抑制的显著效应之一是抑制白血病细胞中的氧化磷酸化(OXPHOS)。这一发现与已知的AML细胞对OXPHOS产生能量的依赖性一致,表明存在可用于治疗的潜在靶点。作者证明了靶向PI3Kγ在白血病治疗中的转化潜力。在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物模型中,特别是在PIK3R5表达升高的情况下,eganelisib(PI3Kγ 抑制剂)表现出强大的抗白血病活性。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基线PIK3R5水平较低的白血病中,eganelisib与化疗剂阿糖胞苷(cytarabine)的组合也能协同延长生存期。作者假设这种协同作用可能归因于阿糖胞苷持续性对白血病细胞中G蛋白偶联的嘌呤能受体信号的激活,导致了PAK1磷酸化增加和对PI3Kγ抑制的敏感性。这一发现将PI3Kγ抑制剂的潜在临床应用扩展到更广泛的急性白血病亚群中。 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在以天然炎症信号传导和PIK3R5表达升高为特征的急性白血病亚群中,由非经典底物PAK1介导的对PI3Kγ复合物的先前未被认识的依赖性。这些发现不仅为PI3Kγ抑制剂在该白血病亚群中的临床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还为其与阿糖胞苷等传统化疗的潜在协同作用提供了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