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号顺利完成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科考设备海试航次---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10-18
  • "创新一"号顺利完成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科考设备海试航次。 16/10/17 编辑: 大中小打印关闭。   为了完成的 2017 年"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子课题 4.2.1"船载拖曳式光纤温深剖面连续测量系统"的北黄海外业海试航次,2017 年 10 月 12 日至 10 月 14 日"创新一"号近海综合科学考察船共搭载 22 人 (14 名船员、 8 名科考队员),历时 3 天,航行 200 多海里,在北黄海海域顺利完成了测试"船载拖曳式光纤温深剖面连续测量系统"。2017 年 10 月 14 日早上六点"创新一"号近海综合科学考察船顺利完成本航次回到烟台码头。 本航次是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和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两所融合发展"的初探,为未来进一步深化"两所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基础。   航次前安全培训"船载拖曳式光纤温深剖面连续测量系统"测试。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海洋监测装备研制及产业化推广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1-31
    • 技术水平先进、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高等已成为海洋监测装备研制的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陈令新团队通过多年的基础研究积累,突破了近海介质复杂、高盐度梯度、高浊度条件下快速检测技术瓶颈,开发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海洋生态环境要素监测系统。通过微系统、微流控等微纳米科技攻关,采用插拔式模块化设计,研制了海水营养盐、重金属、藻类识别、总磷、总氮等多台(套)原位、走航监测系统,实现了一台仪器 30 分钟 5 种营养盐快速监测。2023年6月完成海水营养盐CNAS校准认证;2023年7月参与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的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测试,圆满完成设备线性、检出限、零点漂移、精密度、准确度、跨度漂移、盲样、加标等8项测试,测试结果满足测试方案中规定的性能测试指标要求,可用于长期原位监测;2023年9月,完成了与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联合编制的海洋行业标准《海水营养盐原位自动分析仪现场比对方法》验证试验。 走航营养盐系统体积小、便携、可适用不同场景、不同类型科考船的走航式海水营养盐在线监测系统,该系完成NO2-N、NO3-N、PO4-P、NH4-N、SiO3-Si 等5种营养盐的快速分析检测,参加了“创新一”渤海—北黄海综合调查、国家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黄河口重大科学实验研究调查、广西北部湾海域的航次调查。2023年6月,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的验证下,分别进行了包含检出限、示值误差和测量重复性在内的CNAS校准工作,以及包含五项营养盐的测量范围、检测时间和废液量等性能指标在内的第三方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满足校准规范要求。 陈令新团队的“研发-测试-应用-改进-提升”的仪器研制创新思路,为国产海洋观测仪器装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模式,促进了海洋环境分析、监测关键技术、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等的革新。  
  • 《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官方网站上线》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09-11
    •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依托海洋研究所,联合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声学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共同建设。中心落户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示范区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总占地2000亩。 中心以开拓前沿交叉领域、建设美丽健康海洋、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使命,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融合运行、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科教融合建设、13个涉海研究所融合发展,将实现中国科学院先进科技创新设施、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向古镇口军民融合示范区集聚,打造以山东为总部、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高地和新兴产业培育基地。中心实施“智慧海洋”和“健康海洋”示范工程,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打造海洋工程装备、近海环境监测、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灾害防控等交叉研发集群,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围绕建设美丽健康海洋、开拓交叉前沿领域、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服务“一带一路”等重要使命,依托院海洋科考船队,联合“四站三网”观测网络、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等开放支撑平台,通过实施海洋所-烟台海岸带所融合发展,共同构建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核心科研单元。部署“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印太汇聚区多圈层相互作用”、“海洋生命过程认知与生物资源绿色发展”三大核心科研方向和“‘一带一路’海洋科技合作行动”重点任务,以学科融合带动重大突破和重点培育方向融合,形成立足海岸带和近海、挺进深海大洋的发展格局,推进“三重大”成果产出。 按照1+X+N模式,发挥中国科学院创新资源全链条优势,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灾害防控等领域建设七个交叉研发集群,开展大团队跨领域协同攻关,争取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和参与,激励成果转化,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海洋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