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作用是北冰洋重要的营养来源途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07-03
  • 日前,由日本海洋地球科学和技术机构的Takuhei Shiozaki博士主持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北冰洋西部地区存在广泛的固氮作用,但与深度(即光强度)或硝酸盐浓度没有明确的相关性。这种不依赖光照的固氮作用似乎是由非光合细菌引起的,甚至在观察深度100米和冬季黑暗期间仍然发生。

    氮是所有生物体生存和生长所必需的,但为了让生物体使用大气中的氮,必须将其转化为铵或其他分子。这种还原作用(下文简称“固氮”)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传统上认为海洋固氮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尽管最新的研究已经记录了寒冷海域存在固氮现象,但对固氮生物体的分布以及氮固定如何促进北冰洋的氮循环却知之甚少。

    为了检验该地区的氮营养群落结构,研究人员收集了楚科奇海陆架区和非陆架区的样品和环境数据。结果发现,在北冰洋西部地区普遍存在固氮,这对贫营养水团中的氮供应有显著贡献。而且,不仅在贫营养水团中发现固氮,而且在含有足够氮营养的水域中也发现固氮。此外,北冰洋西部的固氮营养物主要与厌氧细菌有关,而不是热带和亚热带贫营养地区所见的蓝细菌。这意味着北冰洋的固氮并不依赖光,在海洋中层和极夜期出现了固氮作用。

    最近由于海冰融化,北冰洋的一些地区倾向于变得更加贫营养,特别是在加拿大盆地,硝酸盐供应正在减少。在这些地区,固氮可能在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此外,北冰洋的固氮可能是更深入了解全球范围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

    生物固氮是海洋固定氮的主要来源,而海水氮损失则通过反硝化作用促进,反硝化是将氮从水中去除的过程。尽管之前普遍认为,固氮造成的氮增加和反硝化造成的氮损失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保持平衡,但最近的研究显示,海洋反硝化速率远高于固氮速率。其原因可能由于某些观测地区(包括北冰洋在内的)被低估从而造成低固氮率。Shiozaki博士说:“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北冰洋的固氮情况,我们需要在范围更广的地区进行全年观测。”

    (傅圆圆 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QQ:2215235038

  • 原文来源:http://www.jamstec.go.jp/e/about/press_release/20180523/
相关报告
  • 《北冰洋地方性和世界性固氮菌的分布和生存策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6-24
    • 氮固定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固氮细菌(重氮菌)如何居住在富含氮的极地海洋尚未确定。由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Atmosphere and Oce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Tokyo)领导的一项研究根据从北冰洋收集的样本和全球海洋宏基因组数据库构建的重氮菌基因组解答了这个问题。研究发现分布在北冰洋和低纬度地区的世界性重氮菌具有适应寒冷的潜力,并且在北极地区分布着特有的重氮菌,这些重氮菌具有适应北极环境的特定基因。这项研究为海洋重氮菌的全球分布和生态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ISME》之上。 氮固定是指由专门的原核生物(重氮生物)将N2气体转化为氨的过程,是海洋中活性氮的一个主要来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N2固定主要发生在蓝藻重氮菌普遍存在的氮(N)耗竭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近的这项研究表明,即使在富含氮元素的极地地区也会发生N2固定,因此这是一个全球过程。目前,关于极地海洋中重氮菌的信息仅限于编码固氮酶还原酶亚基的nifH序列,因此,极地重氮菌的生理和生态特征尚不清楚。 这项研究从北冰洋的宏基因组数据中成功地重建了重氮菌的基因组,包括蓝藻UCYN-A(Candidatus 'Atelocyanobacterium thalassa'),它是全球海洋中的主要重氮菌之一。其中一个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s)在分类学上被归入Bacteroidota门,迄今为止还没有来自海洋水体的报道,这表明重氮菌在海洋中的多样性比以前认为的要多。 这项工作还研究了全球宏基因组数据库中每个重氮菌MAG的相对丰度。结果显示,有两种分布模式,分别分布在北冰洋和低纬度地区,表明存在北极特有的和世界性的重氮菌。北极UCYN-A的全长nifH序列与低纬度UCYN-A不同,因此北极UCYN-A可能是北极特有的。 北极地区特有的重氮菌在氨基酸和密码子的使用以及全基因组功能方面与其他重氮菌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具有其他重氮菌所没有的独特基因组。具体来说,Gammaproteobacterial重氮菌具有多种芳烃降解基因和众多糖基转移酶基因,而北极UCYN-A具有DNA修复基因,可用于适应北极地区的特殊条件。此外,一些北极特有生物主要出现在宏基因组数据的病毒部分(<0.2µm),预计其细胞非常小,表明目前的方法无法捕捉到它们的N2固定。 该研究首先发现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世界性重氮菌,这些世界性的物种大多是非蓝藻重氮菌。对它们的基因组进行详细检查后发现,它们普遍具有编码冷诱导RNA伴侣的cspA基因,这是一种在低温下参与维持RNA结构的蛋白质,被称为寒冷环境中微生物之间共享的代表性蛋白质之一。因此,世界性的重氮菌具有冷适应的潜力。在海洋中,寒冷的环境不仅存在于极地地区,也存在于深海中。除光合细菌外,大多数微生物都可以分布在海面和深海,因此,具有低温适应性的非蓝藻重氮菌可以成为世界性的物种也就不足为奇。另一方面,大多数蓝藻重氮菌没有cspA基因。由于蓝藻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在真光层(<200m)生长,而蓝藻重氮菌一般喜欢高温(>20℃)。因此,蓝藻重氮菌是低纬度地区的特有物种。 这项研究还发现,重氮菌的生物地理分布遵循三种模式之一:低纬度特有、北极特有和世界性。地方性物种可能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北冰洋是地球上变化最迅速的海洋之一,海冰减少就是一个例子。这项研究不仅为海洋重氮生物的全球分布和生态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而且还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和未来可能的北极地区氮固定模式。(於维樱 编译)
  • 《Nature | 锌通过转录因子丝状化介导固氮控制》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29
    • 2024年6月26日,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西班牙植物生物技术和基因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Zinc mediates control of nitrogen fixation via transcription factor filamentation的文章。 植物通过调整新陈代谢和基因表达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从而保持健康。在豆科植物中,氮平衡是通过平衡从土壤资源中获取的氮和根瘤中共生细菌的固氮作用来维持的。 该研究发现锌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它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将环境变化与根瘤中代谢活动的转录因子控制联系起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转录调节因子--硝酸下固定(FUN),它起着传感器的作用,锌控制着非活性丝状结构与活性转录调节因子之间的转换。该研究表明,当土壤硝酸盐含量较高时,结核中的锌浓度较低,会使丝状体解离并激活 FUN。然后,FUN 直接以多种途径为目标,启动结核的分解。 因此,锌依赖性丝状化机制建立了一个浓度读数,使结核功能适应环境氮条件。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这些结果对于理解金属离子在环境信号与植物发育的整合中的作用以及优化豆科作物固定氮的输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