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进院在放疗增敏纳米药物研发领域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发布时间:2017-06-06
  • 近日,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喻学锋研究员和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陈填烽教授 合作, 在肿瘤治疗 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设计合成了一种金 / 硒核壳结构的靶向纳米复合体系,从而实现了肿瘤靶向的放化疗法。此项研究成果 Designing Core–Shell Gold and Selenium Nanocomposites for Cancer Radiochemotherapy (金 / 硒纳米复合物的设计与肿瘤放化疗应用)发表在纳米领域顶级期刊 ACS Nano (《 化学研究报告 - 纳米》, IF =13.334 )上。

      恶性肿瘤是当前引起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 X 射线放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但其疗效受到射线辐射剂量的限制,导致肿瘤可能无法完全根除并可能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放疗效果通常受限于一些乏氧肿瘤细胞的辐射抗性,而过量的辐射剂量可能会损害周围的健康组织并产生其他毒副作用。因此,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放疗增敏剂,在较低的辐射剂量下实现肿瘤放疗,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近年来, 大量的无机金属纳米粒子作为放疗增敏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其 放疗增敏的主要机制在于 无机金属纳米粒子 与 X 射线相互作用产生显著的光电效应以及康普顿效应 , 进而增强了 X 射线 对肿瘤组织的损伤。其中,金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易控的表面修饰性等特点,使其在生物及医学领域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金纳米粒子因具有较高的原子序数 (Z=79) 和较大的光电吸收截面积,可以产生更强的辐射增强效果,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 基于硒天然的抗肿瘤作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硒纳米颗粒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载体。

      研究团队通过整合金纳米棒的放射增敏特性和硒纳米颗粒的抗肿瘤活性,设计出核壳结构的金 / 硒纳米复合体系,并将表面修饰双靶向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放疗增敏剂,实现肿瘤靶向的放化疗法。该纳米复合体系表现出优秀的肿瘤靶向能力、良好的生物安全、高效的放疗增敏作用和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机制研究表明: 该纳米放疗增敏剂和 X 射线联合应用能够通过死亡受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促进 ROS 过量产生,从而激活下游 ROS 介导的信号通路,大大提高抗肿瘤活性。这项研究为肿瘤靶向放化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临床可行的技术。

    图 为金 / 硒核壳结构放增敏剂的设计思路和治疗作用示意图

相关报告
  • 《深圳先进院在二维材料肿瘤靶向放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1-14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喻学锋研究员课题组与暨南大学陈填烽教授等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种二维片状结构的靶向纳米体系,实现了肿瘤靶向放射治疗。此项研究成果以题为 “ Decorated u ltrathin b ismuth s elenide n anosheets as t argeted t heranostic a gents for i n v ivo i maging g uided c ancer r adiation t herapy ”(用于成像引导肿瘤放疗的超薄二维纳米诊疗制剂)发表在材料学领域权威刊物 NPG Asia Materials ( 9, e439, DOI :10.1038/am.2017.167 ,影响因子 9.15) 上。   放疗 作为 临床上最常用的肿瘤治疗方法,其疗效受到射线辐射剂量和 增敏剂 毒性的极大限制。因此,开发高效低毒 且同时具备诊断与治疗功能的放疗制剂 具有重大意义 。喻学锋研究员团队之前在黑磷、硒化铋等二维材料的肿瘤诊疗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前期研究发现,硒( Se )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硒化铋纳米片 生物相容性好、并在体内可代谢( Small , 12, 4136, 2016 );并且,硒化物纳米材料光热转换率高,且具备多重成像功能( Biomaterials . 11 , 4848 , 2017 ),因此在肿瘤诊疗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在本项工作中, 研究 团队 利用铋( Bi , Z=83 ) 大的 X 射线衰减性能, 硒 的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抗肿瘤活性 、体内可降解性 ,设计合成了 一种具有二维 超薄 Bi 2 Se 3 纳米 片 ,利用其 优良的光热转换效率, 实现 体内光声成像介导的 肿瘤靶向 放射治疗 。 经 RGD 多肽修饰后 该纳米 片 表现出优越的肿瘤靶向能力、高效的放射增敏作用 、体内可降解性 和低的肝累积及肝毒性 。进一步的 增敏 机 制 研究 发现 , RGD 多肽修饰的 硒化铋纳米片增敏放疗激活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通路 , 在高能 X 射线作用下可促进细胞内 超氧化物阴离子转化成单线态氧 , 对肿瘤细胞造成原发性损伤,抑制了 TrxR 活性 破坏细胞内 氧化还原平衡,抑制了细胞自我修复能力相关蛋白的表达,激活了 DNA 损伤介导的 p53 通路,最终引起细胞凋亡 。这项研究为 成像介导的 肿瘤靶向放 射治疗 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临床可行 方法 。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 《深圳先进院等在硅锗合金的热电性能调控领域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23
    • N型硅锗合金是一类性能优异的高温热电材料,由它制成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RTG可以长时间有效地将放射性同位素(Pu)衰变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工作性能稳定而无需额外燃料和人工维护,满足了航空航天器、卫星等设备在黑暗广袤的太空中的各种仪器供电需求。硅锗合金多应用于航天航空而很少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量掺杂的锗元素提高了材料成本;另一个原因是硅锗合金的热导率在5 W/mK以上,制约了其热电转换效率。如何利用低锗组分的硅锗合金实现同等甚至更为优异的热电转换应用,就需要考虑除了合金材料对声子的质量散射以外其他的作用机理。   对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隋帆博士与其合作者展开了对于低锗组分的硅锗合金材料的热电性能调控相关的研究,通过快速的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保留硅锗合金的微纳结构以及合金母体中的异质纳米颗粒,这种合成方法可以引入大量边界散射,使得低锗组分材料具有与RTG的高锗合金一样高效的热电转换效率。另外,本研究与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合作,利用合金材料这一优异的测试标样对比了塞贝克系数的两种现行主要测试方法:同轴法和异轴法,发现异轴法会在热电偶局部造成“冷点效应”,使得高温区域的塞贝克系数测量值明显偏高,这也就意味着,现有的广泛应用的异轴法测试提供了大量误导性的文献数据,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论文以“Influence of YbP on the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n-type P doped Si95Ge5 alloy”为题于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期刊上。   硅材料往往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合金体系通过锗元素掺杂,可以提高对于声子的质量散射,降低热导率,诸如RTG使用的硅锗合金采用了20%的锗掺杂量,最终实现1.3以上的zT值。在低锗的Si95Ge5材料中,锗原子不能造成足够的质量散射来有效降低热导率,隋帆博士利用一系列不同组分P和YbH2前驱物均匀分散到硅锗合金的多晶粉末中,通过快速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一步完成YbP异质颗粒的反应嵌合和材料的烧结。   通过对样品系统表征发现,1%低浓度掺杂的YbP组分可以降低材料的晶格热导率,取得和RTG同等甚至高温区域更优的热电转换效率。合金中团聚的纳米颗粒会产生比同等数目的单个原子更强的散射,这是由于除了质量差异引起的散射,纳米颗粒会有更明显的弹性系数差异,对于声子频率的散射也受纳米颗粒的半径影响。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测量原理的塞贝克系数表征会引起很大的偏差,这是由于在高温区域需要准确获得电极间的温差和电压差需要同轴法测量,才能避免异轴法对在局部因为的温差畸变。该研究对于硅锗合金的热导率调控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和实验方案。      图1.样品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在不增加锗含量的前提下,YbP在合金中的掺杂有效降低了材料的晶格热导率   图2.研究对比的两种不同的塞贝克系数测量原理: 左图为异轴法测量,右图为同轴法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