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进院在放疗增敏纳米药物研发领域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发布时间:2017-06-06
  • 近日,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喻学锋研究员和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陈填烽教授 合作, 在肿瘤治疗 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设计合成了一种金 / 硒核壳结构的靶向纳米复合体系,从而实现了肿瘤靶向的放化疗法。此项研究成果 Designing Core–Shell Gold and Selenium Nanocomposites for Cancer Radiochemotherapy (金 / 硒纳米复合物的设计与肿瘤放化疗应用)发表在纳米领域顶级期刊 ACS Nano (《 化学研究报告 - 纳米》, IF =13.334 )上。

      恶性肿瘤是当前引起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 X 射线放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但其疗效受到射线辐射剂量的限制,导致肿瘤可能无法完全根除并可能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放疗效果通常受限于一些乏氧肿瘤细胞的辐射抗性,而过量的辐射剂量可能会损害周围的健康组织并产生其他毒副作用。因此,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放疗增敏剂,在较低的辐射剂量下实现肿瘤放疗,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近年来, 大量的无机金属纳米粒子作为放疗增敏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其 放疗增敏的主要机制在于 无机金属纳米粒子 与 X 射线相互作用产生显著的光电效应以及康普顿效应 , 进而增强了 X 射线 对肿瘤组织的损伤。其中,金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易控的表面修饰性等特点,使其在生物及医学领域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金纳米粒子因具有较高的原子序数 (Z=79) 和较大的光电吸收截面积,可以产生更强的辐射增强效果,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 基于硒天然的抗肿瘤作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硒纳米颗粒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载体。

      研究团队通过整合金纳米棒的放射增敏特性和硒纳米颗粒的抗肿瘤活性,设计出核壳结构的金 / 硒纳米复合体系,并将表面修饰双靶向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放疗增敏剂,实现肿瘤靶向的放化疗法。该纳米复合体系表现出优秀的肿瘤靶向能力、良好的生物安全、高效的放疗增敏作用和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机制研究表明: 该纳米放疗增敏剂和 X 射线联合应用能够通过死亡受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促进 ROS 过量产生,从而激活下游 ROS 介导的信号通路,大大提高抗肿瘤活性。这项研究为肿瘤靶向放化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临床可行的技术。

    图 为金 / 硒核壳结构放增敏剂的设计思路和治疗作用示意图

相关报告
  • 《深圳先进院在二维材料肿瘤靶向放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1-14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喻学锋研究员课题组与暨南大学陈填烽教授等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种二维片状结构的靶向纳米体系,实现了肿瘤靶向放射治疗。此项研究成果以题为 “ Decorated u ltrathin b ismuth s elenide n anosheets as t argeted t heranostic a gents for i n v ivo i maging g uided c ancer r adiation t herapy ”(用于成像引导肿瘤放疗的超薄二维纳米诊疗制剂)发表在材料学领域权威刊物 NPG Asia Materials ( 9, e439, DOI :10.1038/am.2017.167 ,影响因子 9.15) 上。   放疗 作为 临床上最常用的肿瘤治疗方法,其疗效受到射线辐射剂量和 增敏剂 毒性的极大限制。因此,开发高效低毒 且同时具备诊断与治疗功能的放疗制剂 具有重大意义 。喻学锋研究员团队之前在黑磷、硒化铋等二维材料的肿瘤诊疗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前期研究发现,硒( Se )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硒化铋纳米片 生物相容性好、并在体内可代谢( Small , 12, 4136, 2016 );并且,硒化物纳米材料光热转换率高,且具备多重成像功能( Biomaterials . 11 , 4848 , 2017 ),因此在肿瘤诊疗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在本项工作中, 研究 团队 利用铋( Bi , Z=83 ) 大的 X 射线衰减性能, 硒 的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抗肿瘤活性 、体内可降解性 ,设计合成了 一种具有二维 超薄 Bi 2 Se 3 纳米 片 ,利用其 优良的光热转换效率, 实现 体内光声成像介导的 肿瘤靶向 放射治疗 。 经 RGD 多肽修饰后 该纳米 片 表现出优越的肿瘤靶向能力、高效的放射增敏作用 、体内可降解性 和低的肝累积及肝毒性 。进一步的 增敏 机 制 研究 发现 , RGD 多肽修饰的 硒化铋纳米片增敏放疗激活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通路 , 在高能 X 射线作用下可促进细胞内 超氧化物阴离子转化成单线态氧 , 对肿瘤细胞造成原发性损伤,抑制了 TrxR 活性 破坏细胞内 氧化还原平衡,抑制了细胞自我修复能力相关蛋白的表达,激活了 DNA 损伤介导的 p53 通路,最终引起细胞凋亡 。这项研究为 成像介导的 肿瘤靶向放 射治疗 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临床可行 方法 。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 《深圳先进院在多铁材料纳米力学性能表征领域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2-25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室在多铁材料纳米力学性能表征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表征多铁纳米材料纳米尺度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技术。相关成果以Nanomechanics of multiferroic composite nanofibers via local excitation piezoresponse force microscopy(《通过局部激励压电力显微技术表征多铁纳米复合纤维纳米力学性能》)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固体力学与物理学报》)上。论文第一作者是深圳先进院客座博士研究生朱庆丰。 多铁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铁弹、铁电、铁磁两种或两种以上序参数耦合的多功能材料。多铁磁电材料能展现出独特的磁电耦合效应,其在传感器、多态存储、自旋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多铁纳米材料由于能够促进电子器件的多功能化、集成化及微型化,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多铁纳米材料器件应用时,其纳米尺度力学和压电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由于磁电耦合效应源于复合材料内部应力的传递,另一方面这一应力也可能会导致材料的疲劳甚至损坏,直接关联着器件的性能。因此,用纳米尺度同时表征多铁复合材料力学和压电性,既是理解多铁复合材料磁电耦合行为的关键,又是优化增强复合材料磁电耦合性能的基础,然而当前缺乏相应的表征技术。 研究团队提出的局部激励压电力显微技术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白。该技术将经典的力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在传统的压电力显微技术基础上进行延伸,实现了同时表征多铁纳米材料纳米尺度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为了证实该技术的有效性,团队以不同组分的多铁纳米复合纤维为例,利用该技术不仅表征了纤维局部的压电性,而且实现了对纤维纳米尺度杨氏模量的单点测量以及成像。利用这一局部激励技术得到的测量结果与传统的纳米压痕法,全局激励技术以及理论预测的结果很好地符合,证实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及可靠性。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实验装置简单,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局域微纳尺度测量,且能无损地实现对材料杨氏模量和压电性能的高速、高分辨率成像等优点,这为多铁材料纳米尺度力学性能的表征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该项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孔雀技术创新项目等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