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湖南)揭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1-22
  • 11月19日,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湖南)揭牌仪式在湖南长沙启动,湖南省副省长陈飞揭牌。同日,中心多个共建单位签约《国创湖南中心共建协议》,拟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科技需求,聚焦共性技术和重大瓶颈,突破核心技术,支撑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据了解,国创中心(湖南)着力于瞄准第三代半导体装备前沿技术和产业关键技术,重点针对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重大需求,以第三代半导体核心装备为突破口,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搭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孵化平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团队,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具有湖南优势和特色的第三代半导体的协同创新生态和全产业的产业生态。同时,该省份着力将国创中心在湖南的布局,建成国内一流的第三代半导体装备技术创新平台,打造第三代半导体装备自主创新高地,建设第三代半导体装备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平台,并实现以装备为特色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

      按照计划,到2025年,国创中心(湖南)拟带动湖南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年产值100亿元,建立健全国产装备设计、制造、验证成套标准体系。到2030年,拟带动湖南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年产值1000亿元,实现装备设计正向化、核心技术自主化、装备工艺一体化、制造过程智能化。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1-11/22/content_525587.htm?div=-1
相关报告
  • 《总投资超18亿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在苏州开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1-06
    • 1月4日,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超18亿元,带动投资预计超50亿元,计划2023年12月底竣工。 据悉,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位于苏州纳米城,首期占地105亩,总建筑面积超20万平方米。该基地由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首期包括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及东微半导体总部、汉天下研发中心和镭明激光研发中心总部等部分定建企业,将布局建设支撑第三代半导体创新发展的3万平方米高标准洁净厂房和化学品库、废水处理站、110千伏电站等配套设施,以及8英寸BAW(体声波)滤波器及射频模组生产线,半导体高端激光研究中心,晶圆与器件性能测试研发工程中心等。 苏州工业园区消息称,项目建成后将加速推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设备,及研发、设计、中试、量产、封装测试等创新链企业集聚发展,辐射集聚50到100家企业,有力支撑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首次突破沟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制造关键技术》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与量子信息
    • 发布时间:2024-09-03
    • 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性材料具有宽禁带、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电子饱和迁移速率和高导热率等优良特性。市场调研机构Yole长期看好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预计到2029年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2023-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5%。 目前业内应用主要以平面型碳化硅MOSFET芯片为主。而沟槽栅结构的设计比平面栅结构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可实现更低的导通损耗、更好的开关性能、更高的晶圆密度,从而大大降低芯片使用成本,却一直以来受限于制造工艺,沟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产品迟迟未能问世、应用。 近期,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打破平面型碳化硅MOSFET芯片性能“天花板”,历时4年不断尝试新工艺最终建立全新工艺流程,自主研发成功攻关沟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制造关键技术,较平面型提升导通性能30%左右。 目前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正在进行沟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产品开发,推出沟槽型的碳化硅功率器件。预计一年内可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智能电网、光伏储能等领域投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