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古生物数据揭示生物相互作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1-03-17
  • 研究显示海洋动物之间的竞争以类似于全球灾难(火山活动、小行星撞击或气候变化等)引发的大规模灭绝彻底改变了海洋生态系统结构。这项由瑞典于默奥大学(Umeå University)和美国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科学家们利用古生物数据库建立的一个多层次的计算机模型,记录了过去5亿年海洋生物演化史。他们的研究结果与古生物学家J. John Sepkoski在1981年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密切呼应。Sepkoski突破性的统计工作表明,大约在4.9亿年和2.5亿年前,整个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发生了突变,发生了两次大的灭绝事件。这些事件将海洋生物划分 “三大进化动物群”,每个动物群都由一组独特的动物主导。

    但这项由佛罗里达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Alexis Rojas主导的最新模型揭示了地质历史时期第四个进化动物群。大约2.5亿至6600万年前,掠食性海洋动物和它们的猎物之间为生存而进行的激烈斗争,第三次将海洋生物多样性重塑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以鱼类、甲壳类海洋生物为主)。第三次大转变比前来两次要渐进得多,是由生物群内部优胜劣汰自然选择而不是外部因素驱动的。

    合著者Kowalewski认为Sepkoski的假说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学家对生命史的思考。它提供了一种有组织的方式来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历史。但是,随着人们对化石记录的不断了解,Sepkoski在如何分析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信息方面也陷入了困境。Rojas通过使用数据建模的最新进展来应对这一挑战。与古生物学中的其他方法不同,复杂网络使用代表物理和抽象变量的节点的链接结构来揭示给定系统中的潜在关系模式。Rojas和他的同事们的网络将不同的时间间隔作为单独的层,这是以前关于宏观进化的研究中所缺乏的特征。其结果是Rojas所描述的一种新的、抽象的化石演化结构图,记录了较小的动物群以及它们在每个进化动物群中的相互作用,这些复杂的网络是Sepkoski的模型无法显示的。

    Sepkoski的模型受限于当时的方法和数据,无法划分出这一渐变前后的海洋生态系统。Rojas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表明,数据建模过程在塑造最高层次的海洋生命史方面都发挥了关键作用。Rojas强调,他们正在将两个假设——中生代海洋革命和三个伟大的进化动物群整合成一个的故事,该模型显示的不是生命的三个阶段,而是四个阶段。(刁何煜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floridamuseum.ufl.edu/science/marine-predators-reshaped-ocean-life-mass-extinction-scale/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揭示海洋腐蚀生物膜中病毒多样性及其对材料腐蚀的潜在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4-10-21
    • 近日,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刊发了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在微生物腐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海洋腐蚀生物膜中病毒多样性及其对材料腐蚀的潜在影响。 微生物腐蚀是材料受附着生物膜中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活动而影响的腐蚀破坏现象。病毒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但目前关于微生物腐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细菌、古菌、真菌等微生物,病毒对微生物腐蚀贡献的研究仍处于空白。 研究团队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来自八种不同材料生物膜中的53个宏基因组,发现了材料表面生物膜中病毒的多样性及其与细菌等腐蚀微生物的潜在相互关系。存在于生物膜中的病毒主要为Caudoviricetes纲,此外还存在多个潜在的新颖病毒类群。宿主分析结果表明病毒可能会感染多种腐蚀相关的微生物,包括硫酸盐还原菌、硝酸盐还原菌和铁氧化菌,病毒携带的辅助代谢基因可能通过促进这些腐蚀微生物的代谢尤其是硫酸盐还原、硝酸盐还原及铁氧化等过程影响腐蚀,甚至可能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增强宿主对金属和抗生素的抗性。 该研究首次将病毒纳入到海洋微生物腐蚀体系中,指出病毒在腐蚀生物膜的潜在作用,为深入理解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共同影响下的材料腐蚀过程提供了新思路,为海洋工程材料防护技术创新和微生物腐蚀检监测技术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硕士生李程鹏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瑞永研究员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董西洋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共同作者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一梦、江淑晴,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彭用一、韩迎春,厦门大学史文卿。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论文信息: Chengpeng Li, Yimeng Zhang, Wenqing Shi, Yongyi Peng, Yingchun Han, Shuqing Jiang, Xiyang Dong*, Ruiyong Zhang*, Viral diversity within marine biofilms and interactions with corrosive microbe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ume 263, Part 1, 2024, https://doi.org/10.1016/j.envres.2024.119991.
  •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新研究揭示了气候对当今丰富生命的重要性》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4-16
    • 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尽管如此,人们普遍认为生物多样性正在下降,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物种灭绝的过程,这很可能是因为全球变暖。第六次物种灭绝事件反映了科学家们认为我们正面临的动植物物种的灭绝,这一事件极有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全球变暖的假说的一个问题是,很难根据地球变暖预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通过研究过去的动物和物种的适应性,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回答是什么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危机,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到目前为止,一个大问题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些最大的波动在地质时期是非常难以掌握和准确的日期。因此,很难比较可能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哥本哈根和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对生物多样性波动的描述提供前所未有的准确性。这带来了新的见解,既与是什么促成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海洋物种形成间隔有关,也与是什么导致了地球上第二大物种灭绝事件有关。 今天,研究人员正在讨论这个星球正在经历第六次灭绝事件,原因是包括全球变暖在内的人为变化。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利用了古生物学数据库。它包含了从地球各地以及地球地质历史不同时期收集的化石数据。到目前为止,由于这一进程的艰巨性质,以高时间分辨率提取数据来提供全球局势的全面情况和评估是不可能的。然后他们将这些时间序列与发现化石的岩层进行对比,研究人员使用生物学家常用的统计方法来分析他们的数据,这种方法用于计算某一特定地区动物生命的流行程度。古生物学家们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每个时间箱的属的多样性,并“预测”在随后的时间箱中应该出现多少属类。这种方法不仅使研究人员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高时间精度,而且还使他们能够解释地质年代中任何缺乏化石遗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