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结构修饰物抗 HIV 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1-11-07
  • 选取实验测定的 29 种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衍生物抗 HIV 的 IC50 作为活性参数,与量化计算得到的电子结构指数进行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定量构效关系方程。结果表明,EHOMO 、SA 、EHy 是影响抗 HIV 活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 EHOMO 的变化对活性影响更大。
  • 原文来源:http://xuebao.gzhnc.edu.cn/upload/2011103135057565.pdf
相关报告
  • 《顺铂 - 齐墩果酸共载碳酸钙纳米粒对肝细胞癌细胞的协同作用,增强细胞凋亡,降低肝毒性》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5-29
    • 背景:顺铂(CDD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肝细胞癌(HCC)化学治疗剂,面临严重的耐药性和肝毒性问题,可通过联合治疗缓解。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一种pH依赖性碳酸钙纳米递送系统,用于CDDP与齐墩果酸(OA)的联合治疗。 方法:采用微乳液法制备脂质包覆的顺铂/齐墩果酸碳酸钙纳米颗粒(CDDP / OA-LCC NPs),分别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DDP和OA的负载浓度。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用于检测纳米颗粒形态,同时通过体外释放研究调查其pH依赖性释放特征。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查细胞摄取。进行凋亡实验和蛋白质印迹分析以探讨OA对CDDP对HCC细胞的协同凋亡作用。通过H&E染色评估OA对CDDP的保肝作用。 结果:TEM分析显示纳米颗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206±15 nm,总包封率为63.70%±3.9%。体外药物释放研究证实了制剂的pH依赖性,在pH 5.5时最大CDDP释放为70%±4.6%,而在pH 7.4下释放28%±4.1%CDDP。膜联蛋白V-FITC / PI测定和细胞周期分析证实,与其单独的游离药物溶液和NPs处理组相比,CDDP和OA协同促进CDDP / OA-LCC NPs的更大HepG2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分析也证明CDDP / OA-LCC NPs通过下调P13K / AKT / mTOR通路和上调p53促凋亡途径增强促凋亡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OA通过NF-κB途径下调XIAP,Bcl-2等蛋白质的表达,帮助CDDP克服抗药性。 OA还显着减轻了CDDP诱导的肝毒性,这从降低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和组织化学评估中可明显看出。可能的机制可能与通过其抗氧化机制的Nrf-2诱导有关,以维持氧化还原平衡和CYP2E1活性的降低,这可导致ROS介导的氧化应激。 结论:这些结果表明CDDP / OA-LCC NPs共同递送CDDP和OA以协同其抗HCC的抗肿瘤活性并利用OA对CDDP诱导的肝毒性的保护作用具有广阔前景。 ——文章发布于2019年5月28日
  • 《微生物所在PD-1糖基化修饰与抗体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0-20
    •  近年来,以PD-1/PD-L1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了重大进展。PD-1是一个高度糖基化的免疫分子,而肿瘤的发生发展常伴随糖基化修饰的异常,并且PD-1的N-糖基化位点在人群中存在一定多态性,因此,研究PD-1的糖基化修饰及其对抗体药物作用的影响,对于理解PD-1为靶点的抗体药物作用机制及指导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Camrelizumab是靶向PD-1的IgG4型人源化抗体,该抗体于2019年5月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及肝细胞癌等的治疗,并展示出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0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与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邓初夏教授团队合作,在EMBO Reports杂志发表了题为“N-glycosylation of PD-1 promotes binding of camrelizumab”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PD-1分子N-糖基化修饰呈现多态性,不同表达系统的PD-1的蛋白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糖修饰对PD-1分子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者分别对camrelizumab与不同表达系统的PD-1的亲和力进行测定,发现camrelizumab与原核表达的PD-1分子的亲和力比与昆虫或哺乳动物细胞制备的PD-1亲和力低约200倍。研究者推测这种亲和力的差异很可能是由于PD-1分子在三种表达系统中的糖基化修饰不同造成的。   研究者进一步解析了camrelizumab-scFv/PD-1的复合物结构。结构分析发现camrelizumab的重链的三个CDR区均可以与PD-1结合,轻链的LCDR1和LCDR3参与PD-1的结合。Camrelizumab的轻链与PD-1的结合区对PD-L1的结合形成很强的空间位阻,可以有效的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更重要的是,结构分析显示PD-1的N58位点上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海藻糖残基直接参与camrelizumab的结合。结合实验表明, N58A突变后的PD-1以及用去糖基化酶PNGase消化后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PD-1蛋白与camrelizumab的亲和力均显著降低。对PD-1/PD-L1作用的阻断效应是camrelizumab发挥T细胞活化和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而流式细胞分析发现,PD-1的N58位点突变后,camrelizumab阻断 PD-1与PD-L1结合效率显著下降。   本研究阐明了治疗性抗体camrelizumab与PD-1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深入分析了PD-1的N58位点的糖基化修饰对抗体结合及其阻断活性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抗体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指导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