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moLight 推出效率达 16.1% 的 450 W 钙钛矿太阳能模块》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14
  • 中国的UtmoLight推出了450W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板,电力转换效率为16.1%。

    这家总部位于无锡的公司表示,新产品的开路电压为 190.7 V,短路电流为 3.19,填充因子为 73.7%。该公司发言人表示,该公司的千兆瓦级钙钛矿组件生产线现已完成全流程测试。这是继 150 兆瓦中试线成功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使其成为全球第一家开始建设千兆瓦级钙钛矿生产设施的公司。UtmoLight 对其扩建的生产线实施了全面的设计升级,集成了新的制造技术和设备以处理更大的产量。

    UtmoLight 计划进一步优化千兆瓦级生产线,扩大产能,提高产量并获得产品认证。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zh-cn/shortnews/6RvaYQKX.html
相关报告
  • 《效率14.2%!上海交通大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块再获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9-06
    • 高效且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块是实现该类新型光伏技术产业化的基石,也是当前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的焦点和难点。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韩礼元教授团队在Cell Press旗下的知名期刊《Joule》上发表题为“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 Modules with High Stability Enabled by Iodide Diffusion Barriers”的学术论文。韩礼元教授和杨旭东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毕恩兵博士、博士生唐文涛、陈汉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joule/fulltext/S2542-4351(19)30374-5 2017年该团队制备了具有认证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块(Nature, 2017, 550, 92)。半个月前,该团队在钙钛矿器件稳定性上再下一城,构建稳定异质结结构,为提升器件稳定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Science, 2015, 350, 944)。此次成果结合模块制备基础和全新的稳定性理论,通过器件结构设计,制备了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块。 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块因具有不同于小面积电池的特有器件结构,存在更为复杂的光电性能衰减过程,稳定性低于小面积电池。如何实现大面积高效且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块,成为阻碍该类新型光伏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瓶颈问题。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存在结构复杂的电池连接区,并利用该结构将子电池串联在一起。在传统方法所制备的模块结构中,连接区钙钛矿薄膜会接触到金属电极和空气而发生材料腐蚀和分解问题,且同时存在电子和空穴传输层接触导致电荷复合损失的问题。 图一(A)钙钛矿电池模块中材料腐蚀和分解过程、界面载流子的传输和复合过程的示意图;(B-D) 0维、1维、2维的扩散阻隔层材料示意图;(E-G) 采用0维、1维、2维扩散阻隔层的器件元素分布。 韩礼元教授团队重新设计了模块连接区结构,构建了由可低温制备的低维材料来形成的扩散阻隔层。该结构可有效抑制材料的腐蚀和分解,以及抑制界面电荷复合,最终实现了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块。通过国际公认光伏认证机构测试,在面积36cm2的模块器件上获得14.2%的认证效率。该模块在85℃加热1000小时后,仍然保持着95% 以上的初始光电转换效率,且在一个标准太阳光(AM 1.5G,100mw/cm2)光照1000小时后仍保持初始效率的91%。 图二,(A)有/无阻隔层的钙钛矿电池模块封装后在85 oC,相对湿度85% 条件下运行1,000 小时效率的变化,(B)有/无阻隔层的钙钛矿电池模块封装后在60 oC、一个标准太阳光光照1000小时下效率变化。 这项工作通过模块器件结构设计,有效提高了大面积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块器件的稳定性,在推动该类低成本光伏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未来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台钙科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新纪录,室内发电效率达33.5%》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14
    • 办公室室内光下,台湾钙钛矿科技(TPSC)开发的10cm×10cm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高达33.5%好成绩,大面积弱光发电应用建立良好里程碑。 今年7月泰国玛希隆大学的科学家们也开发出室内光表现32%钙钛矿太阳能,透过反溶剂沉积和真空热退火(VTA)的制造工艺,在1000lux室内光线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显示出27.7%能量转换效率,以及32%的峰值效率。 台钙科表示,在TL84光源1000lux照度下测得10cm×10cm模块的光电转换效率达33.5%,且测试样品面积为64.4平方公分,超过玛希隆大学的0.04平方公分(面积比1600:1),为大面积弱光发电应用与检测建立一个良好里程碑。 钙钛矿太阳能技术备受关注,也因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光活性层能隙可调性,可以精确调节来匹配室内照明的光谱,室内太阳能为一大应用潜力,可以为传感器、无线网络和其他需要少量电力的设备供电。 只是目前钙钛矿室内弱光效率的主要问题包括室内光谱不匹配、载流子生成和传输、结构稳定性和制程和制造技术等。 台钙科以独立开发的水星一号线制程开发平台,对钙钛矿太阳能的材料、结构、制程进行优化。 目前在10×10cm尺寸大小的基板上,结构FTO/TiO2/MAPBI3/Spiro/IXO/Cu下获致的AM1.5G转换效率达20.7%,同时在A4尺寸大小基板上也呈现了16.6%的转换效率